08.17 科技賦能B端將成風口 互聯網與銀行深度滲透將成趨勢

科技賦能B端將成風口 互聯網與銀行深度滲透將成趨勢

科技賦能傳統金融已成為近兩年的熱門話題。據普華永道近期發佈的《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指出,科技賦能B端(機構客戶)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已經形成爆發態勢。據其預測,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將在B端顯現,科技企業賦能B端、服務C端(T2B2C)將成為主流的商業模式。其中,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成為金融科技企業賦能B端的重要選擇。

銀行紛紛引入 第三方科技公司

20世紀60年代,第一臺ATM自動取款機誕生,這是自助銀行最初的形態,用戶可以在銀行非營業時間通過電子設備自助獲得查詢、存取款等一些簡單的服務。20世紀90年代,web端網上銀行誕生;2000年,手機銀行出現並不斷演化,從SIM卡技術到WAP模式、APP,再到現在的小程序。如今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已成為銀行標配服務,用戶可以在線上隨時隨地辦理大部分業務。

而由於用戶習慣逐漸向線上遷移,特別是年輕用戶的習慣逐漸向移動互聯網遷移,金融服務僅僅做到用戶體驗化是不夠的,還要洞察線上用戶的線上多維度數據,充分了解線上用戶的信用特點和風險表現,設計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讓金融服務從本質上符合線上用戶的特點和行為習慣。

然而對銀行來說,面向線上年輕高成長人群的風控策略、金融產品和技術系統的準備還並不充分;不僅如此,傳統銀行對線上小微用戶的覆蓋能力和服務能力一直以來都是短板。隨著新興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迅速崛起,銀行面臨著失去線上年輕客戶和小微市場的挑戰。

在危機感的驅動下,實現本質上的數字化轉型,覆蓋和滿足更廣闊用戶的需求,已成為各家銀行的共識。而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銀行,實現本質上的數字化轉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戰略規劃、人才、互聯網思維、系統搭建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金融產品和商業模式需要經歷一定的金融週期驗證風險表現和可行性,因此各家銀行都不約而同地引入第三方科技企業合作,加快佈局。此時銀行對科技的擁抱,不僅是擁抱科技企業,更重要的是擁抱科技本身,致力於構建金融服務本質層面的科技基因。

基於此,一些互聯網科技企業憑藉本身在科技領域的研發優勢與銀行轉型的需求不謀而合。這也是為什麼,去年以來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與國有大行紛紛深度合作。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指出:“新一代基於互聯網的核心銀行系統需要具備以下能力:真正以參與客戶、產品與合約為核心基礎模型,而不是以賬務為核心的敏捷業務應用架構;基於雲化基礎架構的微服務分佈式技術應用架構;具備近乎無限橫向擴展能力的異地多活整體數據中心架構。”

近年來,螞蟻金服向傳統金融行業輸出Blockchain(區塊鏈)、AI(金融智能)、Security(安全風控)、IoT(物聯網)和Computing(計算)技術領域的能力,這些構成了螞蟻金服技術開放的基石,在此基礎上,延伸出風控、信用和連接的三大能力。螞蟻金服正在孵化全球可信身份平臺ZOLOZ(螞蟻佐羅),開放金融級生物識別技術能力

此外,還有以數據驅動為特色的科技公司量化派,通過智能金融科技系統平臺“量子魔方”,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全流程的技術支持,包含多場景精準客戶獲取平臺“量智產”、智能大數據風控平臺“量智算”、智能貸後管理技術平臺“量智管”,幫助銀行在科技轉型的過程中,節約人力、技術研發、時間和風險成本,提升客戶獲取的效率和風控的精準度。

而從線上分期購物商城轉型為科技公司的樂信,也在利用消費場景經驗優勢和對年輕用戶的洞察,幫助銀行打造場景化智能獲客能力,提升小微資產的運營能力;通過輸出智能化風控引擎“鷹眼”,提升風控審核效率;通過資產分級定價平臺“蟲洞”幫助不同金融機構篩選匹配資產。

銀行與科技企業 界限越來越模糊

“當前銀行間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獨立發展金融科技週期長,成本高,還可能失敗。最好的方式是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既能發揮銀行的牌照、資金優勢,又能夠嫁接上金融科技公司的技術、產品運營能力,實現快速轉型,”樂信CEO肖文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難發現,持有金融牌照的科技企業和構建全流程金融科技系統的銀行,已經很難對公司的屬性做出定位,銀行和科技企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量化派CEO周灝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我們希望通過數據、AI賦能金融機構加速科技轉型,幫助金融機構連接包含小微、消費場景、供應鏈等多層次多元化的生態體系,共創共贏,激活更多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普華永道發佈的《白皮書》指出,隨著“互聯網+”在各行業普及,以及T2B2C模式趨勢發展,科技與行業融合加深,未來十年或將迎來一個技術滲透全行業的深度發展期。具體來說,科技切實解決各行業企業痛點,在推動企業轉型的同時促進行業升級,也為各行業企業帶來了新的突破口。同時,普惠發展為未來發展主基調,科技應用將進一步促進企業對大眾的普惠發展,促進形成T2B2C的業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