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求求你,給孩子的脾胃放個假吧!

吃東西是食療,不吃東西也是一種食療法,“無為而治”嘛。學生上學有寒暑假,吃飯和學習一樣,必要的時候,也得給腸胃放個假。

求求你,給孩子的脾胃放個假吧!

很多的疾病都是從飲食上來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兒童。普通正常的孩子得一些小兒常見病,90%都跟飲食有關係。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飲食過度惹的禍。

小孩子的脾胃很嬌氣,飲食稍有不節就會受傷。這種時候,首先出現的症狀往往不是直接表現在消化系統,而是在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咳嗽。

小孩吃太多甜膩之物,很容易使脾的運化功能變差,產生脾溼,引起咳嗽。不明白病因何在的話,看到孩子咳嗽就著急用藥物止咳是不行的,用感冒藥甚至抗生素更是錯誤。

即使症狀消失了,身體受到的傷害並沒有得到修復。而且人為地鎮咳會使痰溼無處宣洩,反而有害,造成更嚴重的肺部感染。

孩子出現發燒和感冒症狀,也極有可能跟飲食過度有關。孩子在身體正常的情況下,如果偶感風寒,打幾個噴噬,流點鼻涕就過去了。如果剛好趕上飲食不節傷了脾胃,才會真正生病。

如果知道病因在於飲食過度,就很好調理了。症狀不太嚴重的話,完全可以“無為而治”,無須動用任何醫藥手段。就讓孩子吃兩天清談的飯菜就好了。

求求你,給孩子的脾胃放個假吧!

如果他正好食慾不佳,一兩餐不吃飯都可以,好多家長,尤其是家裡的老人,最怕孩子餓肚子,唯恐孩子吃營養不良。孩子不想吃飯,也要拼命勸。

其實,人的身體從一出生就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智慧。孩子不想吃的時候,正是他的身體認為不需要進食的時候。這時候勉強吃下去,脾胃不會好好工作,吃下去的營養得不到吸收,反而使本來就已經受傷的脾胃更加不堪重負。

這種時候,不如給脾胃減減負,或者乾脆放個假,讓它們好好休息下。等脾胃恢復活力了,再吃東西,它們會加倍努力工作的飢餓療法,中醫叫損谷。

對於大病初癒的人,往往會讓他飲食清淡,以免傷及脾胃導致病情反覆。一旦出現病情反覆,調理方案就是損谷,症狀就會緩解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對此研究得很透徹。他在《內外傷辨》中寫到:“脾胃有傷,則中氣不足,中氣不足,則六腑陽氣皆絕於外,故營衛失守,諸病生焉。”

因此,不僅是對病人,對老人來說,飯吃八九分飽,不使脾胃勞累,也是一種養生之道。我非常喜歡的大才子蘇東坡就推崇“已飢方食,未飽先止”,他認為這是養生的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