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武一宗於佛法有難,於國家有益


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次滅法運動,最出名的莫過於三武一宗之厄。此三武一宗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後周世宗柴榮,此四位帝王的滅法毀佛之舉對中國佛教的發展造成了重大打擊,於佛教而言稱得上是厄難。對於這些與佛法而言的劫難,有人認為是文化衝突,有人認為是宗教衝突,有人認為是權利衝突或者利益衝突,當然無論何種,於當時而言已成必然。

佛教是一種出世型的哲學思想,與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儒家、道家思想有著無法協調的矛盾,當佛教發展到極致並且影響到國家的意識形態的穩定的時候,必然會遭遇厄難。佛門歷來免除徭役,免除稅賦,土地良田大量囤積卻無需繳納苛捐雜稅,各大寺廟擁有大量女婢、奴僕。造成了社會財富大量向佛寺集中,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經濟的良好運行,對於皇權的穩固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北魏太武帝年間,宰相崔浩深得皇帝信任,在崔浩勸諫下太武帝拓跋燾信奉道教並且自號太平真君,太武帝本不反對佛教,因為南北朝期間佛教是主流,但是彼時僧侶不守清規,不事生產,無需稅賦且無需服兵役,名下大量土地財富,公元445年,太武帝發現長安佛寺僧人與起兵反魏胡人勾結,在宰相勸誡下拓跋燾下令滅佛,此為中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滅佛。


北周武帝是傑出帝王,崇信儒家思想,他在位時佛徒氾濫,大量侵佔民田,不勞而獲,恰逢趕上大旱之年,朝廷徵糧寺廟卻開始民間放高利貸,欺行霸市。據記載當時僧眾二百萬,寺廟三萬所,影響力覆蓋全國,僧眾佔據人口十五分之一。恰有沙門意圖造反,在國庫日空,國家經濟衰退之時,滅佛之舉勢在必行。

唐武宗繼位在安史之亂後,彼時民不聊生,軍閥橫行,亂世人不如豬狗,只能投奔寺廟勉強活命。於皇帝而言,國家沒有人口就沒有稅收,經濟凋敝,國庫日漸匱乏,眼看著寺廟金碧輝煌,天下十分財,而佛有七八,沒收僧產,打擊寺廟,增加國家稅收豐盈國庫已成必然,滅佛才能拯救當時凋敝的經濟和國家。

後周世宗滅佛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因五代十國時佛教已然受控,各國都不同程度的對僧廟進行了約束和限制。周世宗滅佛沒有大量屠殺僧尼,焚燬佛經,只是對於佛教進行整頓,全國共拆寺廟30360所,毀佛像鑄錢,近百萬僧尼還俗。佛教自此稍顯衰落,三教之爭趨於緩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