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峽風光:一幅長江棧道上延綿數百里的歷史畫卷


這組長江三峽風光照拍攝於20世紀初,由美國青年教師路得·那愛德所拍攝。那愛德先生從1910年8月2日抵達上海,後在中國西部,任教於當時的四川高等學堂。1913年4月19日病逝成都。在兩年多時間裡,他先後三次乘船拍攝長江三峽。圖為巫峽一帶,山峰多姿,景色奇美。

那愛德先生第一次見到長江時,是這樣描述的:“這條江大約有一英里寬,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深黃和土褐的色澤。上千條小船張著巨大的帆,佈滿水面,水很深,流動非常之快。沿著河岸長滿甘蔗。我們途經許多島嶼,那就像是一個很大的花園。”圖為登岸休息的船工。夏秋之交的長江三峽,氣候仍較炎熱,長途行船,人需登岸休息。那愛德乘坐這種木帆船,曾三次穿越了三峽。

“在這個國家有一些道路,但要靠水路航行。可以看見許多原始的村落,旁邊有一些很有趣的孤零零的茅草屋或竹房。我是在輪船甲板上的餐廳寫這封信的。長條桌上裝飾著許多鮮花。這裡有電風扇,都很豪華。柔柔的清風吹拂著長江,使船艙裡充滿了清晨的氣息。遠處群山矗立。我很快樂。”圖為峽區轉運站。這裡好像是一處貨物轉運站或是臨時性碼頭。闖入鏡頭的那條狗是那愛德的愛犬。


那愛德先生一到中國,就被源遠流長,氣勢磅礴,迂迴盤旋,驚心動魄,浩蕩東去的長江所吸引,他用手中的幹版照相機真實地記錄下了長江流域的眾多城市和人文景觀。他拍攝的鏡頭中有:航標燈、舢板、木帆船、機帆船、炮艦、碼頭、乘客、船伕和縴夫。圖是一艘大型木船桅杆高聳,正於激流中勇進。

圖是一條正從長江支流或從長江外航道駛入主航道的木帆船,艙頂堆著很多纖繩,以備逆行纖引之用,儘管是順水,船工們還是謹慎操作,以防發生事故。寬闊的江面上正落帆闖灘的木船,彷彿能聽到船伕們高亢沉重的號子聲。船伕們艱難地掙扎在急流險灘中,隨時都有觸礁擱淺、船毀人亡的危險。千百年來,在長江上行船的船伕們不僅掌握了高超的駕船技術,還具有豐富的闖灘經驗和過人的膽識。

清末民初,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長江航運得到了快速發展,川米、川鹽、滇銅、黔鉛及土特產品和中草藥材外運出川,江南沿海的棉花、雜貨、工業品大量入川。再輸往雲南、西藏、貴州各地。長江上的木船依靠風力和人力前行,如遇汛期、霧天等壞天氣,需要將貨物卸下船來,由小船提駁或船工搬灘,費時又費力。圖是灣中碼頭。在近二百公里的長江峽區內,三里一灣,五里一灘,這是一處供船工、客人躲避風雨、裝卸貨物和休息的簡易碼頭。


圖是西陵峽東口一處停泊舟船的江灣。岸邊的一隻船上坐著客人等待開船,岸邊有帳篷和木料堆,上面坐的兩個外國人,是那愛德的同事。據說在這裡分手以後,他們一個被劫匪殺害,一個被打成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