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長安行:夢迴唐朝的穿越之旅

長安行:夢迴唐朝的穿越之旅

在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曾經有這樣一座城市,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它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並作為首都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年,與羅馬、開羅、雅典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

它的盛名,在唐朝時達到頂峰,從公元7世紀到9世紀的300年間,這座城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百業俱興,人口達100萬,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也是當時世界的貿易、文化中心,各國使臣不斷來朝,外國留學生流連忘返,天竺與日本的僧侶在此學法,西域商人絡繹不絕,各國人們無不以一睹大唐盛世的風采為榮——直到一千多年之後,各國還習慣將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

時代在前行,社會在發展,可是千年之後的人們終於在驚訝和無奈間發現,相比大唐,之前和之後的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達到和唐朝一樣開放包容、繁華強大的程度,也再也沒有一座城市像它的都城那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累萬千光環於後世,那是隻屬於它的千年榮耀,那是隻屬於大唐的強健和自信。

這座城市的名字叫長安,直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長安行:夢迴唐朝的穿越之旅

然而我一直覺得,還是叫“長安”要霸氣、好聽得多,“長安”,顧名思義,“長治久安”的意思,這也符合它1000多年的強盛歷史,改成了“西安”,便差了許多意思,再沒有睥睨天下的氣勢,只剩下偏安一隅的想象。

儘管,西安至今仍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並以強大的科教實力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可是,我還是渴望在此遇見盛唐時氣象萬千的古都長安,而不是如今熱鬧喧譁的現代都市。

這是一趟尋夢之旅,我必須穿越現代都市的喧囂與浮躁、無視商品社會的繁華和市儈,才有可能在被現代文明多次修飾和掩蓋的古老的城牆、鐘樓、鼓樓、寺院、佛塔和宮殿遺址上洞見雪藏千年的大唐盛世,以及當時那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的自信與從容。

長安行:夢迴唐朝的穿越之旅

然而尋尋覓覓,走走停停,有緣相見的盛唐真跡實在太少,不是毀於唐末朱溫拆毀長安的戰火,便是遭遇明代關中大地震的損毀,尤其是當年荒淫殘暴的朱溫,下令將整個長安城全部拆毀,富麗堂皇的宮殿、繁華熱鬧的市場,炊煙裊裊的民宅,都變成了殘垣斷壁,此後長安再無緣皇城。朱溫掐斷了大唐王朝最後一口氣,將這座千年帝都變成了瓦礫堆,成為愧對長安的千古罪人,雖然最後他也落了個被兒子所殺的悲慘下場,但這依然無法消除我心中的痛恨。

我恨不能乘上時光機,回到朱溫毀城的前夕,與朱溫決一死戰,朱溫呀朱溫,你可知你斷送的不僅僅是一個唐王朝,更是強健自信的中華文明!從此後,中華文明就再也不曾恢復到大唐盛世的繁榮與強大。

如今的我們,只能憑藉殘缺的遺址和破舊的古籍來欣賞和想象當年的盛唐氣象。除了大雁塔、小雁塔、華嚴寺真如塔、妙覺塔、興教寺三藏塔等少數建築物為正宗的唐時建築物之外,其他的都是後期重建,比如我現在漫步的鼓樓、鐘樓以及城牆,其實都是明代所建。晨鐘暮鼓的聲響,穿越時空的隔閡在耳邊悠然響起,提醒世人白雲蒼狗、世事無常,而它們自己,卻無法在歲月的變遷中保留住最初的模樣。

長安行:夢迴唐朝的穿越之旅

可是這世上,又有誰能保持永遠不變呢?無論是這座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古城,還是隻有匆匆數十載人壽的你我,誰不是在人生無常的歲月裡既想堅守自己的底線又不得不曲意迎合著時代和他人?

你看鐘鼓樓邊西安最著名的小吃街“回民街”上,哪一座店鋪、哪一處攤位、哪一個店家不是堆滿笑臉的迎合?如今的遊客,除了遊玩就是吃喝,各地景區便順應潮流,打造出一條條看似精美、實則處處充滿陷阱的美食一條街、購物一條街。

長安行:夢迴唐朝的穿越之旅

回民街也是一樣,這條長約500米、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的街道,以清真文化和特色小吃而聞名,但真正瞭解內幕的人就知道,真正的美味小吃掩藏在回民街附近的街頭巷尾裡,而非回民街上,在回民街,你能感受到的,除了價格昂貴、口味欠佳的所謂“美食”,更多的是摩肩接踵的遊客以及人們慕名而來的熱鬧與虛榮。

最後你還會發現,相對於那些名勝古蹟以及悠久歷史,人們似乎更願意享受逛街和美食的樂趣。

雖然我也愛好美食,但我更向往那些真正能代表盛唐文明的東西——比如與玄奘有關的大雁塔、大慈恩寺、興教寺,珍藏有張旭、柳公權、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等唐代著名書法家真跡的碑林,以及象徵秦代精神文明的秦始皇兵馬俑等等。

長安行:夢迴唐朝的穿越之旅

當然,還有那些唐代風流才子們以及他們留下的千古名句,無論是初唐四傑裡的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還是寫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或是盛唐時田園派詩人王維、孟浩然,邊塞派代表岑參、高適,或是發動了“新樂府運動”的白居易,以及被譽為“小李杜”的李商隱、杜牧,當然還有“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鬼”李賀,“詩豪”劉禹錫,“四明狂客”賀知章,“七絕聖手”王昌齡,他們的絕美詩篇,曾經陪伴我度過無聊的年少時光,更替我抵擋住了成年之後殘酷現實與孤獨歲月的侵襲。

長相思,在長安,可是又有誰想知道,又有誰會在乎——我為何相思?相思的又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