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教育 要培養真中醫

——摘編 /孟長海

本文從唐祖宣老中醫《為了中醫藥事業振興之路》一書《中醫藥改革的淺層次思考》一文中摘編,題目編者擬。文章如下:

中醫藥要振興就要把學生培養成精通中醫整體觀,辨證論治、生龍活虎的中醫接班人。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中醫是我國自然科學的矛盾統一發展起來的,治病是運用天人合一,在動態的整體觀上辨證論治,調整人體生態平衡的。西醫是國外機械論發展而來的,它從微觀出發,把人看成是一個個機器呆板的部件組成的,治病就是保衛、修復或更換部件。兩個醫學方法都是科學的,他們都可在各自的理論體系內客觀化、規範化、重複的。整體與微觀研究實際既矛盾又統一關係,兩種醫學結合,可相互提高。我們一定要為發展中醫藥做出貢獻,把自己看成為世界人類迴歸自然、健康長壽而奮鬥。學生有了遠大目標,認識到中醫是自然科學的科學,畢業後為振興中醫藥奮鬥,哪個還會反中醫?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教育 要培養真中醫

一、教材。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醫藥五版及五版前教材整編,徹底清除任何西醫內容,不要把自然科學的整體宏觀中醫科學與微觀機械生物醫學的西醫理論混在一起,這樣學生很不容易辨別,而且容易把思想搞亂。實踐證明,文革前教材培養出的中醫藥大學生,是現在在國內中醫藥骨幹,沒有反中醫的。

二、打好基礎。儘可能讓學生在兩年內把中醫基礎打好,學完、學好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藥學、醫古文、內、外科學、醫學經典著作的有關專業知識,為以後的進一步提升和學習醫療技術做好準備。

三、因材施教。培養出有實際技能的學生,兩年後要求學生跟中醫師實習幾個月再回學校總結學習。再提高兩個月,這兩年就要在這樣實踐、總結、學習、提高、再實踐、再總結學習提高中度過。這樣畢業出來的學生就能較全面的掌握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知識,成為知識和技術比較全面的好中醫。那些死板教條的考試最好取消,代之以結合實踐的考核,好寫體驗、心得、學習實踐論文。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教育 要培養真中醫

四、實用技能。現在很多中醫藥院校教授、講師不少只能紙上談兵,在臨床上看病能力不強。要聘用社會上臨床名醫,又有理論,能寫論文的能人做客座教授或講師,指導學生能真正成為有用之才,修改學生的實踐論文。這樣才能使中醫藥教育質量有所保障,所以非常重要。

五、搞好科研。學校更要培養中醫發展、創新、中西結合、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人才:這些人學校要完全支持學習中醫、多學科理論。當前受條件限制,只能用百分之二十的人力和物力去搞,這些學生一定要在有中醫理論和中醫臨床實踐技能的優秀人員中找,要從畢業行醫兩年以上的人中去收研究生博士生。決不能收那些只能在理論上誇誇其談,而實踐中沒有用中醫藥治好病人的學生,否則培養出來的人,多半要反中醫。所以中醫藥教育一定要把好中醫後繼人的。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教育 要培養真中醫

學校可參照上述建議辦事,先讓學生打好中醫藥基礎,在打好基礎的條件下培養實踐技能,而培養學生死記硬背的古代科舉式考試應該被取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