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甲子智庫」最全解析:區塊鏈的下一個十年

「甲子智庫」最全解析:區塊鏈的下一個十年

設計:孫佳棟 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ID:jazzyear)

上一篇推送後(《深訪幣圈:享受過一夜暴富,你再也忘不掉捷徑》),不少讀者留言告訴「甲子光年」,對“分佈式系統”、“去中心化”、“挖礦”、“礦場”等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概念仍理解不清。

今天,我們邀請“區小事”成員為大家釐清區塊鏈概念。

「區小事」是由北大校友組成的區塊鏈學習小組,成員畢業於計算機科學技術系。

在後臺回覆“區塊鏈”,可填寫表單,申請加入甲子光年區塊鏈相關討論群,並獲得「區小事」聯繫方式。


區塊鏈的下一個十年:混亂、路徑與前景

自從2008年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發表,至今區塊鏈已經發展了近十年的時間。但在最近的加密數字貨幣大熱潮中,許多人只知比特幣、以太坊,卻不瞭解區塊鏈。

實際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加密數字貨幣都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

只為尋找發財捷徑而買幣,難免淪為韭菜。在群體性瘋狂之中,思考和認識水平從來比賬戶上一時的數字更關鍵。

本文目的,不在於指點財富升值,而是引導認知升級:幫助區塊鏈零基礎的小白快速熟悉十年來區塊鏈技術的一些基本概念,以便探討未來十年區塊鏈領域的創業機會。

關於區塊鏈的四個判斷

相信大家對區塊鏈技術的基本概念已經有所理解了,感覺陌生的同學,請參考文末的名詞解析。從這些概念出發,我們有四個基本判斷:

一、區塊鏈的顛覆之處,在於它解決了“信任”這個人性的問題,僅僅從技術角度出發,無法理解它的強大

一些原本彼此並不信任的人或者團體,各自出一臺服務器,在大家彼此監督,大多數人遵守共識協議的情況下,能維護一份公認的記錄——這就足以打開無窮的想象空間。

【區塊鏈】

一系列數據塊(即區塊)連接而成的鏈條,連接的方式是:其中第N+1個區塊中,包含第N個區塊的哈希值。而且這樣的數據塊的鏈條,同時被分佈廣泛、數量巨大的服務器節點所存儲和維護,每個服務器節點都擁有一份區塊鏈的完整拷貝(即區塊鏈數據的存儲是高度冗餘的)。

【哈希值】

哈希值又叫“數字指紋”,無論多大的數據,經過一番計算後,都可以得到一個固定長度(例如256比特)的哈希值;數據的內容不同,哈希值必然不同,就像人和人不會有相同的指紋。

二、區塊鏈對生產力的改造存在被高估的傾向。拋開能夠實現價值流動的“幣”,僅僅考慮區塊鏈對生產力的改造,其創新程度遠遠比不上人工智能。

區塊鏈其實就是一個分佈式的數據庫, 每個區塊中保存的內容,相當於數據庫中的表格,它和傳統的分佈式數據庫的區別在於:

(1)參與者可以任意地加入,不需要許可;任意地離開,不影響系統運行

(2)數據庫的內容對所有參與者公開

(3)以往的所有交易數據——即數據庫的日誌——永不刪除

(4)高度冗餘,高度可靠

(5)低效,需要多個確認,才能認為交易真的完成了

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之一。從數據庫技術角度看來,數字貨幣記賬方式,和支付寶、微信支付記賬的方式並無本質的不同,比特幣交易的速度還很慢,大額交易一般都要等六個確認,時間達1小時左右。

那麼數字數字貨幣的優勢在哪裡?在於它們實現了比特世界中價值的低摩擦力流動。法幣在比特世界中流動起來有非常大的摩擦力,發送方和接收方都要和公民的身份相綁定,有各種各樣的限額,而且跨境流動非常困難。與之相比,多等幾個確認的時間真是細枝末節的小事了。如梁斌博士所言:“財富的自由流動,不受限的自由流動是很多富人的終極需求,我想這是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最核心的價值。

但在數字貨幣的應用之外,作為純粹可信數據庫的區塊鏈技術,目前看來,最先落地的應用很可能是“溯源”

例如天貓國際的全球溯源計劃,主要是通過區塊鏈、藥監碼等技術,運用大數據跟蹤進口商品全鏈路,實現集生產、通關、運輸等各方面信息於一身的目的,以期為各個跨境商品添加“身份證”。

這類應用,傳統的、中心化的、高可靠的數據庫一樣可以搞定,因此從生產力角度來看,區塊鏈只提供增量式的進步,想象空間不大

三、區塊鏈真正的想象力是對生產關係的“去中心化”改造。

生產關係的“去中心化”有兩種路線,一種是“無政府主義

”,一種是“去中介化”。後面將從區塊鏈的具體應用中展開討論。

【去中心化(服務器)系統】

數量巨大的服務器節點彼此平等,靠某種事先達成的協議來保證大家擁有數據是完全相同的拷貝,它們就構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系統。而在一箇中心化系統中,某個中心節點擁有更高的權力,它負責更新數據,所有其它節點從它那裡獲得更新後的數據。

四、和任何技術一樣,區塊鏈本身是中性的,它有可能用於作惡,也有可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從歷史上講,黃賭毒騙還有遊戲,經常是最先應用新技術的領域。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數字貨幣,就被走私軍火、從事毒品、人口販賣的暗網作為交易貨幣。

另一個歷史規律是,遏制新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解決負面應用真正有效的方法。在區塊鏈技術已經興起,大量資本和人才湧入的情況下,只有花更多力氣發展有益應用,才能避免有害應用的流行。

從整個人類歷史的高度來看,如同鄭淵潔所說:“某些高科技首先是為了軍事目的而研製的,爾後才轉為民用。說白了,就是先殺人,再養人……人類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通過死,求得生存。通過戰爭,求得和平。”

如果區塊鏈技術真的如大家想象的那麼偉大,那它未來會帶來多少美好,眼下就可能帶來多少混亂。或者說,它眼下帶來多少混亂,說明它未來就有潛力帶來多少美好,想想核武器吧。

數字貨幣八問

我們首先來看區塊鏈技術目前最殺手級的應用——加密數字貨幣。包括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瑞波幣在內的加密數字貨幣,是目前最風靡的應用,甚至已經撼動全球金融體系。以至於有一種說法是:離開數字貨幣談區塊鏈都是耍流氓。

數字貨幣的本質是“信”,有信貨幣就能成立。只要有一個群體,他們把某種可交換的物品當作統一價值表現材料,那麼該物品對於這個群體而言,毫無疑問就是貨幣。

“群體”、“當作”這兩個詞可不簡單,背後有一個大大的“信”字。黃金的價值也來自於信任、信賴、信念。信任它是有限的、稀缺的,信賴整個社會的其它人都認可它的價值從而願意擁有它,同時,你還必須抱有信念:它在未來仍然是稀缺的、人們願意持有的。

黃金和白銀用數千年時間贏得了信任、信賴、信念。法幣則依靠暴力機關和宣傳機關,快速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再強調一下,國家背書只是獲得信用的手段之一,這個手段也未必好使,法幣信用崩潰的例子,出現過和正在出現的,不勝枚舉。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曾說: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集體想象的虛構故事。討論虛構事務是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功能。人類可以一起想象,共同編制出故事:傳說、神話、宗教由此出現。以虛構的事物為紐帶,智人和無數陌生人合作,最終統治了世界。

既然數億的人口可以共同相信某個傳說,在規模不算小的群體內部,大家都篤信比特幣,這又有什麼稀奇?

理解了“信”字,很多關於比特幣和數字貨幣的問題就很容易解答。

Q: 數字貨幣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裡?對人類有什麼貢獻?

貨幣的對人類的貢獻在於它可以讓原本無法發生的交易發生。要做出這樣的貢獻,它就必須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在於它的信用,即對它持有信任、信賴、信心的人的數量,以及“信”的深刻程度專一程度。但這些標準又太虛無縹緲了,如何量化?量化標準就是人類對這個貨幣進行了多少交易。

Q: 數字貨幣可以僅僅作為類似黃金的儲值手段,而不進行日常交易嗎?

只要有人“信”就可以。但不進行日常交易,相當於瘸了一條腿,用上面的量化標準衡量的話,就大打折扣了。

Q: 數字貨幣如何建立自己的信用?

數字貨幣本身的代碼和理念要好。可是複製比特幣的代碼無法實現另外一個比特幣,在建立信用的過程中,技術只是很小的因素

只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要在極大規模的人群中建立信用,主要靠宣傳、洗腦、引誘、從眾、貪婪、恐懼,而不是依靠科學、理性、說服、教育——人性使然,沒有辦法。

Q: 數字貨幣或者區塊鏈可以實現去中心化嗎?

注意前文描述去中心化時,加了“服務器”這三個字。只有計算機科技這個領域,我們可以談論去中心化。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不存在徹底的去中心化,必然存在領袖和群眾、先鋒和跟隨、先進和後進、牛X和傻X、大佬和韭菜。換言之,只有去中心化的技術,沒有去中心化的人群——人性使然,沒有辦法。

但是,技術上去中心化,多多少少還是降低了人群的中心化程度。比如,互聯網的出現,讓個人更加容易地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之前,只能通過報紙和雜誌這些傳統媒體,現在只需要發微博寫知乎。

Q:數字貨幣的分叉是怎麼回事?

分叉有兩種,一是由於網絡通訊造成的偶發分叉和孤塊。二是由於使用某種數字貨幣的社區內部發生共識分裂,造成的永久的、非偶發的分叉。

永久分叉之後,社區中一部分人的服務器在一個分叉上追加塊,用他們認為合適的代碼,另一部分人用另外的代碼在另一個分叉上追加塊——統一的社區分裂成了兩個。

人群中天生存在分歧,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一個去中心化系統永不分叉,就好像一箇中心化系統想要千秋萬代一樣可笑”。

現在甚囂塵上的分叉之風,絕大多數只是假裝有分歧,假裝社區產生了分裂,以此來騙錢而已。沒有社區“信”的貨幣,價值為零。

【孤塊】

由於服務器的數量太多了,彼此通訊的延遲有大有小,有時候會產生區塊鏈的分叉,比如說甲、乙兩臺服務器幾乎同時找到了工作量證明,那麼會導致有的服務器把甲的區塊追加到自己所存儲的區塊鏈上,其它則追加乙的。這個時候,區塊鏈就出現了甲乙兩個分支,在兩個分支上都有服務器在持續追加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共識協議約定,以最長的鏈為準,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在甲分支上追加了的區塊的數量大於乙分支,就以甲為準,這個時候乙分支上的塊,就成為了孤塊,不被系統所承認。

Q: 比特幣會消亡嗎,誰能和它競爭?

比特幣已經積累了非常大的社區和信用,應該不會消亡,但相對而言,它大概率會變得越來越弱勢。

首先,代碼和理念比它先進的以太幣等競爭幣種正在趕超它。

另外,世界上傳統的勢力,大公司、大財團、政府、宗教等,它們被比特幣打蒙了,猝不及防。一開始是看不懂,後來是看不起,但是等它們緩過勁來,學會背後的這個“信”字,必然會用區塊鏈的技術和理念來反擊比特幣。

說到這個“信”字,誰最擅長呢?宗教。中世紀黑暗時代,腐敗的教會曾通過售賣“贖罪券”來斂財,“贖罪券”會不會在現代社會以數字貨幣形式出現?世俗社會一定要警惕。

Q: 比特幣能抗通脹嗎?

比特幣的總量2100萬個,不會超發。因此,如果“信”比特幣的群體越來越大,而且“信”得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一,它肯定可以抗通脹。

事實上呢?考慮一下人性吧。

Q: 比特幣挖礦,是一種能源的浪費嗎?

不是,挖礦是比特幣建立信任的手段。比方說,女生男生談戀愛的時候,女生希望男生對自己捨得花錢,甚至希望花一些很浪費、很不“居家”的錢——這是在建立信任,考驗你是不是“對我好”。比特幣在比特世界工作,原子世界為比特世界花錢,還能讓比特世界定量地感知到,有什麼手段?除了燒電做哈希碰撞,好像沒了。不採用工作量證明的挖礦方式也有,例如PoS(權益證明),它不按照電力投票,而是按照你以往擁有的幣來投票,隱含的邏輯是相信這個鏈上的既得利益者。

【挖礦】

挖礦是一種發行數字貨幣的機制,也是對維護區塊鏈的節點們的獎勵機制。它指的是節點為系統提供“記賬“的算力——節點需要接受用戶發送來的交易記錄,驗證其數字簽名,驗證用戶是否真的有他所聲稱的幣。它們為系統付出了很多勞動,應該得到獎勵。以比特幣為例,它開始運作時,每當節點為系統追加一個新的區塊(或者說“挖”出了一個新的塊),節點就會“憑空”獲得50個比特幣的獎勵,這些幣是新發行的或者說新“印刷”出來的。之後,每過大約三年半,獎勵就會減半,最終在100多年後會減到0。整個過程中,總共將發行2100萬個比特幣。挖出新塊、得到獎勵的過程,被形象地稱為挖礦。

無政府主義和價值流動的黑暗面

區塊鏈的巨大想象空間,在於它對生產關係的“去中心化改造”。去中心化有兩種路徑,一是無政府主義的應用,二是在一定監管體制下的去中介化應用。

前文提到,如果區塊鏈技術真的如大家想象的那麼偉大,那它未來會帶來多少美好,眼下就可能帶來多少混亂。我們首先來看看,從2017年開始的“區塊鏈瘋魔”中,我們短期內還可能看到多少混亂。

在無政府主義路徑上,黃賭毒等,都可能用到區塊鏈技術。

在賭博方面,網上賭場用比特幣、比特幣現金支付,早已不是新鮮事,例如老牌網站中本聰篩子(SatoshiDice)。它的工作流程是:一、用戶給SatoshiDice的地址打錢,二、SatoshiDice擲骰子判斷你是否中獎,三、根據輸贏打錢給用戶。

擲骰子是非常基本也非常無聊的賭博手段,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賭的。例如某場球賽的比分,某球員是否能進球,川普能否連任總統,某對明星夫妻何時離婚。難保沒有其它的去中心化賭場去從事這些業務,技術上一點兒也不復雜。

網上賭場非常容易實現去中心化,SatoshiDice的網站可以被輕易封掉。但只要大眾都已經拿到了它的公鑰,它就能通過各種渠道把用於賭博的數字貨幣地址廣播給大家,並且通過簽名技術確保這些地址沒有被渠道篡改。

【非對稱加密】

用戶生成一對公私密鑰,用公鑰加密的數據,只能用私鑰才能解密;用私鑰加密的數據,用公鑰才能解密。用戶把自己的公鑰公之於眾,想給他發送秘密信息的人,只需用公鑰把信息加密,就不怕信息傳遞過程中被竊聽。私鑰必須嚴格保護起來,不得洩漏。

【數字簽名】

我希望對外發佈一個文件,怎樣避免這個文件在傳輸中被篡改?只需把文件的哈希值用私鑰加密,和文件一起對外發布即可。接受者用公鑰解密,得到了正確的哈希值,就證明文件的確是我所發佈的,因為:(1)文件一旦改變,哈希值就會變;(2)天下只有我擁有私鑰。這個被私鑰加密的哈希值,稱為數字簽名。

在“黃”方面,區塊鏈技術的用途是可以衝破信息審查。

以往,互聯網只有信息的流動,沒有價值的流動(或者流動起來摩擦很大),只有複製,沒有交換(因為無法確權)。互聯網上信息的傳播是中心化的,微信、微博、直播、快手,無不如此。因為商業模式是:“數據傳輸本身免費,靠廣告變現”。

如果數據傳輸本身可以通過賺取數字貨幣來盈利,任何做數據中繼的節點都有錢賺,信息的流動就可以變成去中心化的。這裡面的技術實現起來並不困難。

試想一下,微信、微博、直播、快手這樣應用,如果有了去中心化的,信息全球流動且不受審查的版本,它們的殺傷力會有多大?

最近,區塊鏈還成功地應用在“騙”上。方式就是ICO、IFO、IMO等,其中有大量虛假項目和泡沫,對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一家公司準備新創一種區塊鏈來改變世界,但它沒有錢,於是就號召大家給它捐助數字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同時承諾說,這些捐助的幣,將會按比例折換成這個新創鏈上的數字代幣送給大家,等有朝一日這個新鏈真的改變世界了,新創鏈上的幣將暴漲,大家一起發財。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

和ICO很類似,但不是新創一個鏈,而是說:我們是某個數字貨幣社區裡的用戶,我們覺得它不好,現在要分叉這個幣、分裂它的社區了!我們分叉很辛苦,因此分叉後的鏈上,會憑空給我們記錄一大筆數字貨幣的收益。請大家支持我們,支持的方式就是拿比特幣,以太幣這些硬通貨來交換我們手頭憑空多出來的收益。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

和ICO很類似,但不是號召大家來換這個新鏈上的代幣,而是號召大家來買這個新鏈上專用的礦機。

去中介化,“最不壞”的選擇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大部分經濟活動都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人類現有的大部分組織都可以被區塊鏈代替,包括國家,最終會建立一個無國界的新世界。聽起來好刺激,但是這樣一個新世界由誰來建立?

· 如果這個新世界將由現在幣圈和鏈圈的大咖建立,你會相信嗎?你會願意嗎?

· 如果這個新世界由最擅長推廣“信”的宗教勢力建立,你會相信嗎?你會願意嗎?

· 如果未來強勢、先進國家主導的區塊鏈,逐步滲透到弱勢、落後國家的經濟活動中,最終建立了這樣一個新世界,你會相信嗎?你會願意嗎?

我們預計,還是最後一個的可能性更大,而且相比較而言,在上述三個可能性中,它是最“不壞”的那個

去中介化,說白了就是看現在的互聯網巨頭不爽,要鬥地主分田地。有一段話:“Uber - 世界最大計程車行,卻沒有自己的車。 Facebook - 世界最紅的媒體,卻沒有自創的內容。 Alibaba - 世界最大量交易的商場,卻沒有自己的庫存。 Airbnb - 世界最大住宿提供者,卻沒有自己的地產。”

此話真的是在讚揚這些平臺公司嗎?還是有莫名的情緒在裡面?舉例而言,Alibaba,它可以很自豪地說靠一己之力把中國帶入了電子商務時代;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們也可以說tmall.com和1688.com上眾多商家苦哈哈,才養活了一家阿里風風光光。

平臺型公司,連接消費者和生產者(無論生產的是信息、實物還是服務),然後利用這個“連接”來賺錢。它們從供需雙方那裡賺的錢越多,意味著供需雙方所付出的顯性和隱性的成本也越多。如果成本過高,人們必然希望有新的解決方案。這是區塊鏈的主要優勢:

成本

從技術上講,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跑的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在功能上只會小於等於中心化平臺所擁有的中心化數據庫;區塊鏈可以實現的功能,中心化平臺一定可以實現。區塊鏈要想成功,就必須有成本優勢。具體降成本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機器替代人工,砍掉壟斷利潤等。

從這個角度講,用區塊鏈的技術挑戰某個巨頭,就算鬥地主成功了,你也遠遠不會成為另一個地主,你賺的錢會比巨頭曾經賺的錢少非常多,否則談何低成本?區塊鏈屬於使用鏈的每一個人,底層代碼的開發者也無法控制它,一味獨斷專行地控制的話,鏈就會分叉。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區塊鏈的創業者,也不必害怕巨頭來抄襲,因為這是要砍掉它們自己賺錢的命脈,自我革命。(除了百度,它的確可能抄襲。因為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混成任何一種平臺,眼看就要落魄成富農了,亟需突圍。富農弄不好會是鬥地主的急先鋒。)

在成本之外,區塊鏈的優勢還有“誠信”。平臺為了牟利,必然會利用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來隱瞞甚至作假。例如攜程會利用顧客對它的信任來“殺熟”,廣告平臺會偽造點擊率,視頻平臺會偽造播放次數,等等。區塊鏈上的所有數據都是公開的,沒有作假的餘地。

還一個優勢是“開放”。平臺壟斷了供需雙方的數據,自己依賴數據做大數據分析,提供服務。信息被平臺分割成了孤島,大數據分析因此受限。另外由於缺乏競爭,平臺所開發的分析算法也未必是最優的。鏈上的數據開放之後,會有很多第三方的公司,根據多個鏈的大數據分析結果,提供為供需牽線搭橋的服務,它們彼此競爭,看誰的算法最優。

總結一下:提供平臺巨頭一樣的服務,自己寫的底層代碼在鏈上有等效於法律的意義(代碼即法律的說法都聽說過了吧),解決誠信問題,促進數據開放,自己不賺太多的錢。

等等,這個事情聽起來像是商業公司做的嗎?亦或是行業協會或者政府該做的?

這些問題太深奧,說不清。但為民造福肯定有價值。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接下來我們說說“去中介化”的一些具體創新場景。

區塊鏈創業機會

1.廣告之痛

比起前互聯網時代,衣食住行的體驗改善了很多,但廣告依然像從前一樣討厭,幾大痛點一個也沒有解決:一、廣告很難看,而且總在你不想看到它的時候出來;二、推來的廣告根本不感興趣;三、廣告主不知道廣告是否推給了合適的人;四、廣告主不知道點擊是不是偽造的。

廣告的“去中介化”,意味著廠商、廣告製作者、觀眾三者直接互動,廠商只向製作者和觀眾付費。“媒體做廣告”這件事情,被排除在系統之外。如何用區塊鏈來實現這個目標?

首先,讓觀眾看廣告是可以收錢的,而且可以自己挑那些自己感興趣的,或者給錢多的。為了讓廠商可以給觀眾發錢,這個鏈上要有一個代幣。考慮到政策的接納程度,所有用戶要經過實名認證;代幣要錨定人民幣,而且只能是人民幣換代幣,代幣可以消費,普通觀眾無法將其提現為人民幣。

其次,觀眾有了代幣,自然就要有個錢包來保存代幣,有錢包就意味著有一個私鑰,這個私鑰用做數字簽名。用私鑰給觀看記錄簽名,就表示這個廣告是被真實的用戶觀看了。在區塊鏈上,丟失私鑰相當於丟失了身份,你賬目下的錢會被人花掉;別人用你的私鑰給一段言論加了數字簽名,就相當於你發表了該言論。要教育用戶千萬不可以把私鑰交給旁人。這就避免了不法之徒蒐集眾多用戶的私鑰來偽造觀看記錄。

再次,廣告製造者可以是任何人,甚至可以是平頭百姓。廠商自己準備一些硬廣,廣告製造者生產各種軟廣,並且從廠商那裡獲得很多一次性的硬廣鏈接,插入到軟廣中。觀眾點擊硬廣鏈接並且用私鑰對觀看記錄簽名後,廠商向用戶和廣告製造者支付費用。

最後,用戶真的購買了某產品之後,用自己的私鑰給購買記錄簽名,傳到鏈上,證明自己是有購買力的觀眾。如果是在鏈外的其它平臺上購買了某產品,廠商也會把購買記錄在通過那個平臺上的留言等機制把購買記錄的Token發給用戶,請他簽名後更新到鏈上。

在這個系統中,提供服務者,直接向被服務的對象收費,沒有扭曲,沒有“羊毛出在豬身上”。

在鏈上的商家和用戶都要付出一定的會員費,用來獎勵鏈的基礎代碼開發者,以及獎勵運行鏈的眾多服務器節點,作為它們挖礦的收益。每一筆上鍊的交易,要支付一定的gas費用來獎勵這些負責記錄交易的服務器節點。用戶收看廣告,需要直接向CDN提供商按流量付費。軟廣製造者向商家收費,如果軟廣做得實在是好,還能拿到用戶的打賞。

這個系統中,還會有很多廣告推薦商,根據你觀看廣告、採購商品、打賞廣告製作人的記錄,來做大數據分析,推薦廣告給你看。這些推薦商所能看到的數據是一樣的,彼此比拼算法。硬廣鏈接中可包含推薦商的信息,推薦商據此向商家收費。

廠商想在短時間內讓某產品家喻戶曉,只需燒錢把給用戶的獎勵金提得足夠高。

2.內容

如今內容提供商,無論它提供的是音頻、視頻還是普通圖文,基本上盈利模式都是靠廣告。廣告去中介化之後,內容提供商要麼轉型為軟廣製作商,要麼直接把自己的產品作為商品來銷售,要麼採用二者的混合。

例如電視劇製作商,可以免費提供內插了很多硬廣鏈接的視頻,也可以銷售純淨版的高價視頻,或者銷售只插入了少數硬廣的低價視頻。

為了保護內容不被盜版和篡改,內容提供商所提供的文件中,內置了Javascript腳本,腳本運行在受限的執行環境中,驗證自身沒有被CDN節點篡改,驗證呈現內容的平臺具有HDCP等版權保護措施,不會被錄音錄屏。

有些小的內容提供者,比如微博的博主,每條信息都很短,如何收費呢?每條收費1分錢估計都有人嫌多,但人民幣的支付單位最小也就是一分錢。這個時候,用戶向他們支付的費用,用抽獎券代替。比方說每個獎券有千分之一的幾率可以抽到一塊錢代幣。

3.零售

上面描述的這個鏈,直接在上面做零售是順理成章的,每個硬廣裡面都可以內置訂購鏈接。訂購的網站是商家自己的,UI自己設計,只需把訂購的信息放在鏈上,受公眾監督。未確認的交易資金被淘寶保管這一行為,被鏈上的鎖幣操作替代。

客戶可能不希望透漏自己在哪家商戶採購了商品(例如情趣商店),這個時候,零知識證明等手段,可以用來保護用戶的隱私。

客戶購買了商品之後,什麼也不說,相當於好評。如果想要差評,需要自掏手續費在鏈上刊載抱怨商家的言論。有實名交易的差評,節點才會打包到區塊內。如果客戶實在太喜歡這個商品了,就自己去做軟廣,或許還有機會賺到錢。

有了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支持,還可以玩預售。商家承諾說某個日期發貨,客戶付少量訂金承諾說那個時候我必然花錢,任意一方違約,都要付出違約金,而且違約金是自動扣的。客戶不想要貨的話,還可以把合約轉讓給其他人,避免違約金。這樣一來,還沒有養大的豬,還沒有收穫的水果,剛剛設計好但拿不準會不會大賣的衣服,都可以提前試試水溫。這種機制可以有效地指導產品的生產,沒人願意買預售合約,說明產品到時候必然賣不出去。

4.社交

有了CDN的支持,每個人都可以委託一家CDN把自己給朋友的加密信息路由過去,如果和朋友不在同一家CDN服務商,那麼CDN服務商之間的信息中轉成本由它們彼此談判消化。這就形成了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CDN服務商之間通過信息路由的用戶體驗來競爭,每個人的公鑰就是自己的帳號,適用於所有的CDN服務商。

朋友圈的功能類似於微博,需要把髮圈的人當作內容提供商來看待,你發的內容別人要付費的,哪怕一條只有0.1分。你發的太頻繁,人家就屏蔽你了。

微信群的功能,通過給群裡所有人都發信息來實現。

這裡要澄清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加密的聊天工具就是給恐怖分子、不法之徒提供服務的,因此聊天工具不應該使用公鑰私鑰的機制,最好直接傳送明文或者至少在服務器端保存明文——大錯特錯。

藉助現有的社交工具,傳遞完全加密的信息非常容易:把加密後的信息嵌入到圖片中,對方從圖片中抽取信息再解密——這樣,外人看起來就是一個充斥了各種表情包和自拍照的普通聊天群,裡面的人其實在討論襲擊地鐵。

作為公民,使用加密技術保護自己的隱私,公開發表符合法律的言論,是基本的權利,如果這些權利通過陽光的渠道無法行使,那麼,由數字貨幣驅動的去中心化版本社交工具就會大行其道,這算是21世紀的“道路以目”。

5.無處不Token

既然貨幣的本質就是信用,那麼擁有信用的個人、公司,也可以發行Token,這些Token被分割,在鏈上自由流動。這意味著什麼呢?

【Token】

這個詞很難翻譯,有人把它翻譯成“代幣”,感覺不是很全面,所以還是保留英文原文。它是某種資源、資產、股份在區塊鏈上的表示。籠統地講一下它的具體實現方法:資源、資產、股份的擁有者,使用自己的密鑰為一些數據片段加上簽名,這些數據片段就變成了Token,藉助智能合約,Token可以被拆分成很多份,分配給很多個賬戶,以及在賬戶之間流動。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類似於數據庫中的trigger(觸發器),即特定事件出現的時候,自動執行的代碼塊。通俗地講,它使得“錢自己會動”。比如說:老公賬目上的錢如果超過一定限額,多出來的錢就會流到老婆賬目上;公司的員工向某慈善組織捐一定數目的錢,公司會自動捐同樣數額的錢。

比方說有一家叫時空梭的公司,它準備把名人的時間變成Token放在鏈上來賣。有些類似於巴菲特拍賣與他共進午餐的機會。普通專家也可以賣自己的午餐,或者諮詢某個專業事項的時間。大大小小的明星也可以向粉絲銷售共同午餐、共同打球、游泳之類的時間。只要他們有信用,即這些時間都真的兌現了,那麼之後就可以繼續銷售自己的Token。

一家公司,甚至某個個人,如果有好項目以後能賺到錢,但缺啟動資金,可以用自己的信用賣Token來融資。有一家叫做SelfSell的公司,允許個人用信用發行Token來貸款,義務就是未來某個時間開始向貸款者支付本息。

一家公司準備新創一種區塊鏈,如果覺得它未來能改變世界,它就可以發行Token來籌措開發區塊鏈底層軟件代碼的錢,以及推廣這條鏈的錢——這就是現在大火的ICO了。ICO這個發明的意義,不亞於股份有限公司。只可惜現在做ICO的人,99.9%以上都是在騙錢;參與ICO的人,99.9%以上都是為了炒高Token的價格來割後進場的韭菜,並不是真的相信“改變世界”的鬼話。

如同江卓爾所說:“ICO是人類組織架構的重大創新,其意義甚至能和股份制公司的創新相提並論。當然ICO這種組織形式有價值,和早期的ICO項目有價值毫無關係。相反,早期的ICO項目充斥著大量的騙子和圈錢項目,現在95%,甚至99%的ICO項目都毫無價值。”

6.基於公鑰私鑰的身份

我們把眼光再放得更遠一些,暢想一下未來至少十年之後,強勢的、先進的政府,會怎樣來通過區塊鏈,對那些弱勢的、落後的國家,進行經濟滲透?

我們知道,美國綠卡非常難以獲得,公民身份更難(但比獲得中國公民身份還是簡單很多了)。但是,當美國公民的很多經濟活動在鏈上進行之後,和美國公民有經濟往來的其它國家的公民,不可避免地也會跑到這條鏈上來,他們可以非常容易地在鏈上擁有一個身份,只需一對公鑰私鑰。這個身份比起美國綠卡要差很多很多了,但他依然可以在鏈上擁有美元代幣和自己的信用。

兩個委內瑞拉人,如果都在美元的鏈上,他們可以通過美元代幣進行交換和經濟活動。一家馬拉西亞公司和一家菲律賓公司,可以直接在美元的鏈上通過智能合約來簽訂合同。

如果世界上沒有另外一個數字化的貨幣來挑戰數字化的美元的話,那麼美元必然會變得比今天更加強勢。未來,誰能挑戰美元?你看好比特幣嗎?還是看好另外一個數字化的法幣?

享受區塊鏈紅利的正確姿態

最後,給想借區塊鏈概念投資賺錢的人一個非常穩妥的建議。

2017年下半年開始,隨便什麼垃圾的股票,沾上區塊鏈的概念,立刻可以一飛沖天。這種狀況是人群非理性的突出表現。對於理性的人而言,究竟買什麼股票,可以無懼任何興衰沉浮,100%地享受到區塊鏈未來發展的紅利呢?

答案很明顯:臺積電和三星。

臺積電已經在享受數字貨幣所帶來的紅利了,目前世界前三大礦機公司,比特大陸、翼比特和阿瓦隆,都在臺積電流片。臺積電工藝技術的高性能,是礦機的不二之選,整個半導體圈子,都被礦機廠給代工廠所下的鉅額訂單所震撼。

但這只是餐前的開胃小菜而已。

上文講過的所有應用,不論是現有的數字貨幣應用,還是“生產力的增量式進步”、“無政府主義”或“去中介化”的應用,都面臨巨大的擴容的壓力。比特幣的區塊只有1MB大,平均一秒只能支持7筆交易,比特幣現金(BCH)目前擴容到了8MB,未來會進一步擴大。2018年1月,金融大亨CalvinAyre擁有並運營的加密貨幣媒體公司和區塊鏈公司Coingeek宣佈資助360萬歐元給一個名為“Terab Project”的項目。Coingeek將與其合作伙伴Nchain和Lokad一起計劃將比特幣現金的區塊大小擴展到TB級大小,擴容後BCH可每秒處理700萬筆交易。

BCH十分鐘一個區塊,對於上文提到的能承載廣告、內容、零售、社交、證券、期貨的超級區塊鏈而言,十分鐘太長了。或許我們需要半分鐘就追加一個塊,一個塊的大小會達到10TB。如此恐怖的規模,外加區塊鏈需要眾多節點高度冗餘,會導致整個社會對服務器的需求增加不止一個數量級,對DRAM、NAND的需求增加不止一個數量級。

未來,不論區塊鏈玩家誰最終勝出,對CPU的需求和存儲的需求,都會推高臺積電和三星的股價,它們是真正擁有原子世界核心技術的廠商,是比特世界必不可少的賣水人。

但為什麼沒有Intel呢?因為區塊鏈服務器相對於傳統服務器,有巨大的範式革新,就像iPhone和安卓相對於PC有非常大的革新,這個領域的勝出者大概率是ARM,而不是Intel。

-END-

附錄:區塊鏈名詞解析

Part 1:區塊鏈相關概念

【哈希值】哈希值又叫“數字指紋”,無論多大的數據,經過一番計算後,都可以得到一個固定長度(例如256比特)的哈希值;數據的內容不同,哈希值必然不同,就像人和人不會有相同的指紋。

【區塊鏈】一系列數據塊(即區塊)連接而成的鏈條,連接的方式是:其中第N+1個區塊中,包含第N個區塊的哈希值。而且這樣的數據塊的鏈條,同時被分佈廣泛、數量巨大的服務器節點所存儲和維護,每個服務器節點都擁有一份區塊鏈的完整拷貝(即區塊鏈數據的存儲是高度冗餘的)。

【去中心化(服務器)系統】數量巨大的服務器節點彼此平等,靠某種事先達成的協議來保證大家擁有數據是完全相同的拷貝,它們就構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系統。而在一箇中心化系統中,某個中心節點擁有更高的權力,它負責更新數據,所有其它節點從它那裡獲得更新後的數據。

【哈希碰撞】計算哈希值的過程是不可逆的,預先給定一個值,如果請你構造出一段數據,希望它的哈希值正好是這個給定值,那麼就算你拿最強大的計算機算到天荒地老,也構造不出來。哪怕退一步,只要求你構造一段數據讓它的哈希值小於給定值,都需要算很久很久。而且這個構造過程沒有任何巧妙的算法可以利用,只能傻傻地去嘗試所有可能的數據。這是一個“瞎貓撞到死耗子”的過程,因此被叫做哈希碰撞。

【工作量證明】區塊鏈上的區塊,除了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數字指紋)之外,還至少要包括一串無意義的數字,它被稱為nonce。改變nonce的值,就可以改變本區塊的哈希值。服務器節點嘗試不同nonce的值,碰撞出一個足夠小的哈希值,這個過程被稱為工作量證明。哈希值有多小,就證明你大致嘗試過多少個不同nonce。

【共識協議】維護同一個區塊鏈的服務器數量眾多,要維護數據的一致性,它們就必須在“誰來決定下一個區塊內容”這一問題上達成共識。目前所廣泛採用的共識協議是,誰先給自己的區塊找到足夠小的哈希值來完成工作量證明,誰的區塊就是下一個區塊。

【孤塊】由於服務器的數量太多了,彼此通訊的延遲有大有小,有時候會產生區塊鏈的分叉,比如說甲、乙兩臺服務器幾乎同時找到了工作量證明,那麼會導致有的服務器把甲的區塊追加到自己所存儲的區塊鏈上,其它則追加乙的。這個時候,區塊鏈就出現了甲乙兩個分支,在兩個分支上都有服務器在持續追加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共識協議約定,以最長的鏈為準,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在甲分支上追加了的區塊的數量大於乙分支,就以甲為準,這個時候乙分支上的塊,就成為了孤塊,不被系統所承認。

【51%攻擊】“以最長鏈為準”,其合理性在於,最長鏈上累計的哈希碰撞的工作量最大,相當於服務器之間用哈希碰撞的算力來進行投票,投票選出的鏈,必然是最長鏈。只要系統中作惡的壞節點的算力不超過50%,它們就無法累積出最長鏈。但反過來講,如果有51%的節點都是壞節點,它們聯合起來,能任意決定區塊中的內容,破壞整個系統,這就是51%攻擊。

【確認數】某一筆交易被加入區塊鏈的某個區塊中,稱為得到了一次確認。這個區塊之後,區塊鏈每被追加一個區塊,就增加了一次確認。確認的數量越多,這筆交易所在的塊成為孤塊的可能性就越低。

Part 2: 數字貨幣(特別是比特幣)相關概念

【非對稱加密】用戶生成一對公私密鑰,用公鑰加密的數據,只能用私鑰才能解密;用私鑰加密的數據,用公鑰才能解密。用戶把自己的公鑰公之於眾,想給他發送秘密信息的人,只需用公鑰把信息加密,就不怕信息傳遞過程中被竊聽。私鑰必須嚴格保護起來,不得洩漏。

【數字簽名】我希望對外發佈一個文件,怎樣避免這個文件在傳輸中被篡改?只需把文件的哈希值用私鑰加密,和文件一起對外發布即可。接受者用公鑰解密,得到了正確的哈希值,就證明文件的確是我所發佈的,因為,一、文件一旦改變,哈希值就會變;二、天下只有我擁有私鑰。這個被私鑰加密的哈希值,稱為數字簽名。

【比特幣】與區塊鏈一同誕生的現金記賬系統,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它的區塊中的內容,簡單但不準確地說,就是一些這樣的記錄:“我是公鑰為X的賬戶,我把我擁有的Y個比特幣,轉給公鑰為Z的賬戶”,以及用X對應的私鑰為這條記錄加上的數字簽名。中本聰於2008年發明比特幣,2009年完成比特幣的開源代碼,2010年後逐漸銷聲匿跡。很多人懷疑中本聰是某個匿名團體的筆名。

【錢包】數字貨幣讓人真正擁有了財富,只要你保存好私鑰,任何暴力機關都無法剝奪你擁有的幣。但是,一旦丟失了私鑰,你就丟失了這個私鑰所對應的所有幣,而且無法找回。錢包就是幫助你保存私鑰的工具,它可以是軟件app,也可以是專門的硬件設備。當你需要給其它人支付數字貨幣時,錢包幫助你生成支付的記錄、對應的數字簽名,它還幫你把這些信息廣播給負責維護區塊鏈的節點們,請他們把這筆交易記錄在區塊中。

【挖礦】挖礦是一種發行數字貨幣的機制,也是對維護區塊鏈的節點們的獎勵機制。節點們需要接受用戶發送來的交易記錄,驗證其數字簽名,驗證用戶是否真的有他所聲稱的幣,然後把很多的交易記錄打包成一個區塊,最後還得進行哈希碰撞以獲得工作量證明。它們為系統付出了很多勞動,應該得到獎勵。以比特幣為例,它開始運作時,每當節點為系統追加一個新的區塊(或者說“挖”出了一個新的塊),節點就會“憑空”獲得50個比特幣的獎勵,這些幣是新發行的或者說新“印刷”出來的。之後,每過大約三年半,獎勵就會減半,最終在100多年後會減到0。整個過程中,總共將發行2100個比特幣。挖出新塊、得到獎勵的過程,被形象地稱為挖礦。

【礦池和礦工】挖到新區塊的關鍵在於能不能以很高的並行度來進行哈希碰撞,於是有些服務器節點把哈希碰撞的工作“外包”給專門的礦工,自己只負責“接受交易、驗證交易、打包交易”這三項任務,這樣的服務器就是礦池。礦工專門負責哈希碰撞,一旦礦池挖到了新塊,不論這個塊究竟是哪個礦工找到工作量證明的,一律和所有的合作礦工按算力大小成比例地分享新塊的收益。

【礦場】個人礦工用電腦、手機等設備來進行哈希碰撞,效率很差。為了利用規模效益提升效率,在一些電力廉價的地區,有人投資興建起了專門的礦場,利用專門定製的硬件設備來進行哈希碰撞,並且聘請專門的工程師來管理眾多的設備。

Part 3: 區塊鏈2.0 相關概念

比特幣以及和它類似的數字貨幣被稱為區塊鏈1.0,以太坊等支持智能合約的數字貨幣則是區塊鏈2.0,最後介紹一下和區塊鏈2.0相關的概念。

【智能合約】智能合約類似於數據庫中的trigger(觸發器),即特定事件出現的時候,自動執行的代碼塊。通俗地講,它使得“錢自己會動”。比如說:老公賬目上的錢如果超過一定限額,多出來的錢就會流到老婆賬目上;公司的員工向某慈善組織捐一定數目的錢,公司會自動捐同樣數額的錢。

【Token】這個詞很難翻譯,有人把它翻譯成“代幣”,感覺不是很全面,所以還是保留英文原文。它是某種資源、資產、股份在區塊鏈上的表示。籠統地講一下它的具體實現方法:資源、資產、股份的擁有者,使用自己的密鑰為一些數據片段加上簽名,這些數據片段就變成了Token,藉助智能合約,Token可以被拆分成很多份,分配給很多個賬戶,以及在賬戶之間流動。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一家公司準備新創一種區塊鏈來改變世界,但它沒有錢,於是就號召大家給它捐助數字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同時承諾說,這些捐助的幣,將會按比例折換成這個新創鏈上的數字代幣送給大家,等有朝一日這個新鏈真的改變世界了,新創鏈上的幣將暴漲,大家一起發財。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和ICO很類似,但不是新創一個鏈,而是說:我們是某個數字貨幣社區裡的用戶,我們覺得它不好,現在要分叉這個幣、分裂它的社區了!我們分叉很辛苦,因此分叉後的鏈上,會憑空給我們記錄一大筆數字貨幣的收益。請大家支持我們,支持的方式就是拿比特幣,以太幣這些硬通貨來交換我們手頭憑空多出來的收益。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和ICO很類似,但不是號召大家來換這個新鏈上的代幣,而是號召大家來買這個新鏈上專用的礦機。大家用礦機挖代幣,等代幣暴漲,大家就發財了。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簡稱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試想,如果在一個組織中,貨幣、資源、資產、股份都變成了區塊鏈上的Token,被鏈上的智能合約所管理,那麼這個組織就可以不依賴於任何中心化的管理機構來運轉。這個區塊鏈的底層源代碼即為這個組織的法律,冰冷的機器嚴格無誤地執行法律和合約,實現徹底的法制。

區塊鏈2.0的顛覆不僅僅是“錢自己會動”這麼簡單,而是:實現了資源、資產、股份在比特世界的確權之後,讓它們也“自己會動”了。區塊鏈底層技術保證了Token所有權的唯一,滿足了利己的人類對“私有權”深入骨髓的渴望。

前一段時間,以太坊上的“加密貓(CryptoKitties)”應用,推出才不到一週時間,人們在那上面養貓就已經花了相當於1000 多萬人民幣的以太幣了。這個應用同普通的虛擬寵物App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就在於裡面每一隻貓都是唯一的而且產權確定的,不能複製,只能買賣。

CryptoKitties 近日完成7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索羅斯量子基金領投,DoubleRock基金、Google、ConsenSys資本參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