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人物|魏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是一種傳承

導語

她健談且幽默,彷彿天生就是做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的料兒,在喜歡侍弄花草的媽媽影響下,魏瑋幾乎毫不猶豫就選擇了園林專業,並走上了園林工作者的崗位。如今她是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管理處辦公室主任,也是公園每一堂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課程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她說,“假如公園設立了科研科普相關部門,那應該是我更樂意去幹的事情。”

人物|魏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是一種傳承

“自然實踐課上的我就是大家的小導遊”

別人家小孩的童年是補課、特長班,魏瑋的童年是在媽媽的小花園中游蕩。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中,魏瑋從小就比同齡人認識更多的花草,在自然實踐課程中,好為人師的她就當起了同學們的“小導遊”,為大家講解路上遇到的各類園林植物。

那時候還沒有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這樣的名詞。但當她現在想到小時候媽媽用吃剩下的果皮碎屑埋入土壤,將土壤密封發酵再種花,並經常將她的做法傳授給周圍鄰里時,她覺得這就是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這種情懷一直影響到了魏瑋的高考志願,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京林業大學,開始了成為一名園林人的漫漫長路。

人物|魏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是一種傳承

科普活動中的魏瑋

“把專業知識用通俗語言講給大家”

在2013年大運河森林公園成為首都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後,魏瑋成為了第一批宣教員,開始為小朋友們講授生態科普課程。園林專業畢業的她在講解上不免過於專業難懂,並不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於是經過不斷的反思和漫長的實踐後,魏瑋終於明白,所謂專業,不是讓人聽不懂講的是什麼,而是能把專業儘可能用通俗的語言講給大家。

比如榆葉梅和碧桃的區分要點,魏瑋會告訴小朋友碧桃的葉片像紙片對摺後展開一樣,有清晰的中脈雖然中間有摺痕但兩邊平整,而榆葉梅葉片就像揉成團又展開的紙片一樣整個都是皺皺的,就這樣孩子們的興致一下子就起來了。

除了對孩子,對其他市民的講解魏瑋也費了不少心思。每次聽魏瑋講解的人,都不約而同說“真想每個季節都過來看看”。要把植物和人們的生活聯繫在一起,人們才會真的愛上這片土地。

人物|魏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是一種傳承

“如何創新是我現在想的最多的事情”

儘管魏瑋的講課風格已經深受大家的喜愛,但她心裡總還有個“疙瘩”,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不能一直停留在辨識植物上,如何把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創新呢?

在“2018·愛綠一起”的第一期活動中,魏瑋將樹洞與繪畫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創造出一門“樹洞畫”課程。魏瑋和她的同事們首先在公眾號上選定了26個有繪畫功底的小朋友,然後請專業的老師根據樹洞的位置形狀對兒童畫做出設計,先為樹洞刷一層保護液,再由孩子們合力為樹洞繪出彩色畫卷。

母親節前夕,魏瑋和她的同事們又策劃了一場“我和媽媽共種一盆花,讓愛去澆灌花朵成長”的母親節專場活動。採用一個可以生成電子賀卡的第三方平臺,孩子們把自己想說的話通過電子賀卡的形式送給媽媽,無需破壞樹木,浪費紙張。活動中,他們共送出了500盆康乃馨,鼓勵大家愛綠護綠,共同呵護小花成長,活動結束後還有很多小朋友在後臺反饋植物的生長情況,這時候魏瑋可以確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有效果的。

人物|魏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是一種傳承

樹洞畫

所有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因為對象大多為小朋友,所以開設時間都在寒暑假及週末,像魏瑋一樣的宣教老師幾乎全年無休地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但他們卻樂此不疲。用她自己的話說“很少有人能在加班工作中還感受到巨大的樂趣和成就感,而我們宣教員,就是其中的一種。”

本文節選自《綠化與生活》雜誌2018年第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