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下文資料主要來自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以及網絡上的蒐羅,在整理過程中,經常能遇到多地都有一個人的墓,有些標註為衣冠冢有些並沒有,其中有一些爭議較大的並沒有列出。

東周: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萇弘墓墓碑 明萬曆年間

①萇弘墓 位於偃師市山化鎮化村,北依邙山。萇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2003年8月,萇弘墓旁發現一通明代所立的“周大夫萇弘墓”碑,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記載萇弘墓情況的墓碑。2007年10月,萇弘墓及墓碑被公佈為洛陽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戰國: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蘇秦墓

①蘇秦墓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合縱家,佩六國相印,曾遊說六國聯合抗秦,使強秦不敢東窺函谷者達15年。今洛陽老城東20公里,漢魏故城東南,洛河北岸有小村名曰張蘇寨,寨內一冢為蘇秦墓。

秦: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呂不韋墓

①呂不韋墓 呂不韋墓,戰國時期秦相國呂不韋的墓冢,位於今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洛陽市東約20公里的偃師市南蔡莊大冢頭村東)。公元前235年呂不韋在流放途中自殺。據《史記集解》記載:"呂不韋冢在河南洛陽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傳言呂母冢。不韋妻先葬,故其冢名呂母也。"

西漢: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田橫五百士 徐悲鴻

①田橫墓 據史書記載,田橫帶500名將士棄秦皇島赴洛,降漢稱臣。路經此地疑心起,仰天長嘆,和500名將士拔劍自刎,守義不辱。司馬遷在《史記·田儋列傳》中曾慨嘆:“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聖,餘因而列焉。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賈誼墓

②賈誼墓 在距離洛陽市東北約20公里的洛孟一號公路(洛常路)所經之大坡口西側,有一歷史名村叫新莊村,該村就是西漢著名的思想家、政論家、文學家賈誼的故里,現隸屬於孟津縣平樂鎮管轄。公元前200年,賈誼出生於此;33年後,他葬於此。賈誼墓就位於新莊村東北部的一片田野裡。

東漢: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班超墓

①班超墓 公元102年,71歲的班超回到洛陽後病逝,葬於邙山。其墓位於孟津縣朝陽鎮張陽村西北約750米處,冢高6米,周長120米,為夯土平丘狀墓冢。據新編的《孟津縣誌·名人墓葬》所述:朝陽鄉張陽村西北有一大冢,當地世代傳為班冢,為東漢定遠侯班超墓。文化大革命時期,在班超墓的東北方出土一北魏墓誌,志載:西南方距射聲校尉班超墓一百六十四步,這證明了此處確為定遠侯班超墓。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竺法蘭墓

②竺法蘭墓 竺法蘭,東漢僧,中印度人。諷誦經論數萬章,為天竺學者之師。據梁高僧傳卷一載,東漢明帝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經,師遂於永平十年(67)與大月氏僧迦葉摩騰結伴前來中國,居於洛陽白馬寺,與迦葉摩騰合譯四十二章經。所譯之經另有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佛本行經、法海藏等。後寂於洛陽,世壽六十餘。竺法蘭墓位於河南白馬寺山門內西側。佔地面積12平方米。墓碑立石上刻有"漢開教總持竺法大師墓"。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攝摩騰墓

③攝摩騰墓 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古印度高僧攝摩騰在洛陽圓寂,被安葬在白馬寺東院,即如今的攝摩騰墓。

蜀漢

①劉禪墓 劉禪墓,據史料記載,西晉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三國之一的蜀漢亡國之君劉禪死在洛陽,享年65歲。葬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的平樂鎮翟泉村東。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關林廟內的關羽墓

②關羽墓 關羽是三國著名將領,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逝世於公元220年。關羽死後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西晉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杜預墓

①杜預墓 位於洛陽市偃師縣杜樓村北,不過如今僅保存下來一座墓碑,書"晉當陽侯杜預之墓"。其南有杜預後世子孫唐朝大詩人杜甫之墓。

①張說墓 張說(yuè)(667-730),字道濟,一字說之,河南洛陽人,唐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張說前後三次為相,執掌文壇三十年,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頲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墓在伊川萬安山。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狄仁傑墓

②狄仁傑墓 位於洛陽城東 12公里處洛陽市郊區白馬寺鎮白馬寺山門外。為一圓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兩方,較大的石方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3)。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杜審言墓

③杜審言墓 杜審言葬於偃師的首陽山前祖塋。過了100餘年,杜甫的遺骨也歸葬這裡,與祖父相伴。杜審言墓位於河南省偃師市城關鎮杜樓村的城關三中(原杜樓中學),杜甫墓園就在校內,杜審言墓也在裡邊。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姚崇墓

④姚崇墓 大唐賢相姚崇墓園位於河南省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北三華里處,背靠萬安山,西距北宋名相范仲淹墓園約200多米。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顏真卿墓

⑤ 顏真卿墓 位於偃師市山化鄉湯泉村的村口,村民稱之為 "顏魯公墳"。顏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長寬均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杜甫墓

⑥杜甫墓杜甫於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南耒陽附近的湘江舟中與世長辭。當時家貧無力歸葬,暫葬在湖南耒陽。43年後,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孫杜嗣業遵其父囑託,將杜甫靈柩歸葬於先祖墓旁,即洛陽偃師城西首陽山。後又遷於鞏縣(鞏義市),杜甫的兩個兒子宗文、宗武陪葬墓側,當地群眾稱"聖人三冢"。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白居易墓

⑦白居易墓白園坐落在洛陽市城南13公里處的龍門東山的琵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巧園地,白園佔地40畝。這裡東西兩山對峙。白園(白居易墓)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安葬於此而得名。

⑧孟郊墓 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父孟庭珍,曾任崑山尉。孟郊自幼生活在洛陽,父親早逝,和母親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刻苦吟詩,不趨時尚,隱居嵩山,稱為處士。 孟郊去世28天后葬於洛陽孟津鳳凰臺北,留下《孟東野詩集》十卷,詩三百餘篇。

南唐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李煜墓

①李煜墓 公元978年七夕,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后妃們聚會,寫出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時,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賜毒酒毒死李煜,又虛情假意封李煜為吳王,以王禮厚葬於洛陽邙山。並請原南唐舊臣為李煜寫了墓誌銘,自己也特詔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①石守信墓 北宋開國勳臣,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首要大將石守信的墓地在伊川縣平等鄉宋店村。石守信(928年—984年) 北宋初期重要將領,軍事家,開國功臣,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呂蒙正墓

②呂蒙正墓呂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 另據記載,洛陽金石鄉奉先裡也有呂蒙正墓並有富弼所撰神道碑。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范仲淹墓

③范仲淹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洛陽城東南15公里處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萬安山南側。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文彥博墓

④文彥博墓 文彥博墓位於伊川縣城關鎮羅村西,現留一冢二碑:冢封土高約3米、周長33米,當地人稱“文家墳”;一塊石碑上刻有“宋太師文潞國公”等字樣,碑額上書“四朝元老”。另一塊是去年由文氏宗親會立的新石碑,上面刻著:重修宋太師文潞公墓碑記,記錄著文彥博的生平及歷史功績。

⑤富弼墓 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 08年四五月份,洛陽市王城大道東、隴海鐵路北史家屯村的一處建設工地上,該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正緊張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隨著洛陽鏟的起落,地下深處的泥土不停地被帶上地面,考古人員發現了幾個小墓,這些墓葬都多次被盜,墓中物品早已不知去向,但卻發現了三四盒墓誌,志文上都帶有“富公”字樣,經探測併發掘了11座墓葬,發現墓誌銘14盒。根據墓誌銘上的文字顯示,這是北宋中期名相富弼的家族墓地。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邵雍墓

⑥ 邵雍墓 位於洛陽城南約35公里處伊川縣平等鄉西村西部的紫荊山中,墓地東臨伊水,西依紫荊山。周圍群峰拱圍,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靜謐幽,確實為風水寶地,安樂佳城。

看看歷代多少名人葬在洛陽

二程

⑦程顥程頤墓在洛陽市南約25公里,位於今伊川縣西約1。5公里處的白虎山麓。 程顥, 字佰灣,號明道。 程頤,字公叔,號伊川。兄弟倆為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奠基者,世稱"二程"。其兄弟墓和其父程響墓,簡稱"二程墓",是洛陽市著名的名勝古蹟。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①王冕墓 明兵部主事王冕墓在伊川縣槐莊村西。

②朱常洵墓朱常洵(1586年2月22日-1641年3月2日)亦稱福恭王,俗稱老福王,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異母弟。母親鄭貴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 墓在孟津縣麻屯下凹村廟槐。

①王鐸墓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於順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稱制等待為東閣大學士。入清官至大學士,擢禮部尚書。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畫山水宗荊、關,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間作蘭、竹、梅、石,灑然有物外趣。尤擅書法,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鍾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順治三年(1646)作《漁舟蕭閒圖》,收入《歷代名賢畫粹》;順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鑑》;順治八年(1651)罷官歸裡,作《蘭石圖》卷、《山水卷》,分別收入《新版世界美術全集》、《支那名畫寶鑑》。順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諡文安。

轉自網友@小廝袁DK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