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溼熱生痰案例兩則

溼熱生痰案例兩則

閱讀本文大約需要4分鐘

近日在門診中看到不少因飲食不節及不潔而致脾胃病的老年患者,他們或是因為貪吃,或是因為缺乏鍛鍊,或是長期在外應酬飲食過油過膩所致。愚醫在研究生學習時,曾據劉英鋒教授實際案例為素材,以探討溼熱生痰的機理為題作畢業論文。

痰溼的生成在氣、在血、在火、在溼、在食及其他六淫等,現代生活飲食多肥甘厚味,或誤用滋膩藥物,加上缺乏適當的運動及溼熱氣候特點,內生痰溼、溼熱的來路是有現實基礎的。在此,以劉英鋒教授治療溼熱生痰案例兩則為例,來說明老年人平時飲食原則。

溼熱生痰案例兩則

1、氣滯溼鬱夾痰----胸悶案

陳某某,男,57歲,2014-6-24初診。主訴:間發胸悶氣短1月。現病史:始於1月前出現胸悶氣短,盜汗,檢查示室性早搏、膽固醇高,西醫治療後盜汗緩解,現症見陣發胸悶氣短,自覺氣息不暢通,活動後減輕,生氣胸悶明顯,右脅不適,但不痛;咽中如有異物慾咳,咳甚則咽癢痛,晨起痰多,痰稠色灰,痰不易咳出;口乾喜冷飲;飯後有胃下垂感,伴胃脹、反酸;大便不成形,喝酸奶則大便成形,矢氣多;小便有泡;納食眠如常。既往胃潰瘍3年。查體:咽壁稍暗,有分泌物。舌質暗紅,苔薄白,中後部稍厚膩。脈稍弦,左脈偏沉。診為胸痺,辨證:氣滯溼鬱夾痰夾熱,厥陰少陽陽明為主;氣鬱肝為主,溼鬱上焦為主。治以舒氣宣溼,化痰透熱。擬用四逆宣痺參考溫膽湯加減。處方:柴胡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鬱金15g,炙枇杷葉10g,通草6g,射干10g,陳皮10g,法半夏10g,竹茹15g,茯苓15g,太子參15g,炒枳殼10g 。14劑 頭煎20min,復煎40min 一日一劑,一日2次,飯後溫服。

二診訴服上方後,胸悶氣短、右肋下不適情況好轉,咽喉異物感較前減輕,痰較易咳出。舌診:舌質淡紅,苔薄白乾淨。脈診:稍弦,左沉右弱。治法加重宣溼,上方去白芍、竹茹,加茵陳10g、藿香10g,再進14劑。之後以上方加減治療5診後,諸症悉平。

按:張仲景《金匱要略》 提出胸痺病機為“陽微陰弦”,陽微為上焦心肺胸陽不足,陰弦為下焦陰邪反盛,陰邪包括痰飲、水氣等。然而溼亦為陰邪,溼重可濁邪害清,同樣能閉阻胸陽而致胸痺,上焦部的病變亦可牽涉心肺。本例病人發病來源可能為素有胃病3年,反酸、胃脹是溼熱阻滯氣機,有盜汗、膽固醇高之溼熱痰溼的症狀,胸悶氣緊在活動後減輕是氣機阻滯焦膜,晨起痰多、咽中痰多難咳是痰溼鬱閉於咽喉組織間隙,為咽源性咳嗽,無外感寒熱史,生氣時加重胸悶、矢氣多為氣滯不舒,舌脈可鑑別虛實。平人見此多考慮小陷胸湯之類,劉教授認為病因雖是溼痰同類,但無形溼熱痰鬱尤當以疏透,有形之痰當以祛痰化濁,宣痺溫膽湯宣溼透熱除痰,合四逆散行氣解鬱,用太子參為考慮其脈偏沉弱,以增益氣之功。

溼熱生痰案例兩則

2、肝脾胃溼熱痰----夜間潮熱盜汗案

李某,女,63歲,2014-2-18初診。主訴:陣發性潮熱汗出伴睡眠欠佳2年。現病史:緣於2年前出現夜寐時陣發性潮熱,伴汗出,熱欲掀被;夜晚醒後覺手麻脹感,胸悶,動則易汗出;眼睛乾澀,痠痛;口乾,夜間口苦甚;食寒性食物後胃易脹,反酸水;年輕時喜辛辣之品;睡眠醒後不易入睡;大便次數多,2-3次/日,便不淨感;自訴先前月經基本正常。既往史:高血壓病13年;1年前因發丹毒;糖尿病史半年。望診:形體胖。舌質淡紅稍暗,苔淡黃粗稍厚。脈弦關旺,左脈略彈指。診斷:盜汗,不寐。辨證:肝脾胃溼熱痰,痰熱重在胃,溼熱側重肝脾,痰在氣分為多,溼熱在血分為多。治療化痰清熱除溼。擬用宣痺溫膽湯合茵陳赤小豆湯加減。處方:茯苓15g,連翹10g,赤小豆20g,通草6g,枇杷葉10g,法半夏10g,鬱金15g,陳皮10g,竹茹15g,炒枳殼10g,炙甘草5g,茵陳15g,土茯苓20g,忍冬藤15g,川牛膝15g。7劑 頭煎20min,復煎40min 一日一劑,一日2次,飯後溫服。

二診服上方後,潮熱減輕,汗出減少,睡眠仍差,大便不暢,素來易咽痛;下身怕冷。舌診:舌質淡紅,苔薄黃。脈診:弦關旺,左略彈指。辨證:肝腎陰虛陽亢,脾胃胃溼熱痰。治法:除溼潛陽,化痰清熱。上方去茵陳、赤小豆、連翹,加用制龜板15g,砂仁6g,黃柏6g,7劑。以上方加減用藥30餘劑,諸症較前明顯緩解。

溼熱生痰案例兩則

按:盜汗不獨陰虛所致,亦可有陽氣虛、熱盛迫汗外出,然而溼熱亦不在少數,溼雖為陰邪,但溼鬱有熱者,出現自汗或盜汗,病機多為中焦脾胃溼熱鬱滯,機體氣機升降失常。《傷寒明理論》有:“傷寒盜汗者,非若雜病之虛,是由邪氣在半表半里使然也”,少陽氣機為溼熱所遏,樞轉受阻而盜汗。本例病人已六旬,盜汗多考慮天癸虧虛,然細察,病人形體肥胖,有丹毒病史,汗出伴陣發性潮熱,動則汗出,是為溼熱內蘊,蒸騰營陰,腠理開洩發為盜汗,夜間口苦、胃易脹、年輕食辛辣多皆是脾胃溼熱來源,眼乾澀、難入睡疑為陰血不足之症,查舌暗苔黃粗、左脈略彈指知現證溼熱偏盛,因見其體力、精神尚可,則陰虛為底面,現痰溼熱夾雜凸顯,故當先重點治其卒病,待溼邪去、鬱熱除,再緩圖治其底面陰虛。一診用宣痺溫膽湯合茵陳赤小豆湯化痰清熱除溼,兼顧血分溼熱,二診溼熱漸退後,考慮肝腎陰虛,以圖緩治。

王孟英言“邪熱漫無出路,樞機窒滯,氣機不舒,津液凝結成痰,提表助其升逆,溫補滯其樞機”。“溼者,散之如霧,聚之成痰”,“積水為飲,飲凝為痰”,痰飲水溼的形成與脾氣太過和不及有密切關係,如氣滯鬱熱和氣虛不運皆可生痰。

溼熱生痰案例兩則

老年人平日飲食原則:

三高:食物要高新鮮度、高纖維素、高蛋白質。

三不宜:1、飯後不宜劇烈活動。2、飯後不宜洗澡。3、不宜吃刺激性的辛辣食物。

三餐:1、早餐:吃飽,可食用牛奶、雞蛋、豆漿、麵包、饅頭等。 2、午餐要好,應豐富些,主食、葷菜、素菜都應該有。 3、 晚餐:宜少,以清淡為佳,主食可為米粥饅頭,蔬菜為宜。因此,老年人的飲食,應本著以上原則,吃少、吃好、少葷多素、少鹽、少油、為主。

三度:1、硬度:宜軟食為主。2、溫度:忌進食過燙或過冷。3、速度:細嚼慢嚥為宜。

五低:1、低鹽:每天2克即可。2、低糖。3、低脂。4、低膽固醇:每天1—2個雞蛋即可。5、低刺激性。

六宜:1、時宜早。2、速宜緩。3、量宜少。4、菜宜全。5、食宜暖。6、飯宜軟。7、宜七分飽。

轉自中醫家APP用戶:中醫曾菲莉醫師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