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猶豫的金基德:永遠得不到韓國人認可的導演

大家知道金基德麼?就是拍《空房間》的那個。他被觀眾稱之為“娼妓導演”,他的電影充斥著性與暴力。性侵、自殘、誘拐、拷問、殺人……你能想到的所有挑戰社會文明底線的禁忌,都能在他的電影中覓到蹤跡。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金基德導演的其中一部電影,好看也很有深意!

不論觀眾喜歡還是厭惡,非科班出身的金基德都備受歐洲三大電影節的青睞。《聖殤》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空房間》獲得銀獅獎,《撒瑪利亞女孩》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阿里郎》獲得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大獎。即便如此,韓國觀眾並不買他的帳,金基德的電影在國內的票房基本上都很慘淡。

猶豫的金基德:永遠得不到韓國人認可的導演

一樣的男人和女人,一樣的性與暴力,一樣的慾望和人性,一樣的重口和純潔並存,一樣的概念先行,金基德一生都在拍一部電影。縱觀金基德的電影,性、暴力、失語、宗教救贖都是避不開的關鍵詞。

純潔的妓女

在韓國,金基德被稱為“娼妓導演”。他的《雛妓》、《壞小子》、《撒瑪利亞女孩》被稱為“妓女三部曲”。

《雛妓》的主角貞花純潔善良喜歡畫畫。妓女對於她而言只是種謀生的職業,她從不覺得當妓女是種恥辱,所以她可以坦坦蕩蕩地和人在光天化日下做愛。在她的感染下,慧美也甘願成為妓女。

在《雛妓》裡,妓女不是淫蕩,而是自由,可以支配自己身體和慾望的自由。和貞花不同,《撒瑪利亞女孩》中的倚雋和潔蓉為了歐洲遊甘願淪為援交女。她們是純潔的女孩,卻又帶著母性的救贖,她們用美好的身體承接著人世險惡。

猶豫的金基德:永遠得不到韓國人認可的導演

在《撒瑪利亞女孩》裡,妓女不是“三觀盡毀”的墮落,而是殘酷青春的註腳,和倚雋、潔蓉的“自甘墮落”不同,《壞小子》中的森華被迫淪為妓女,被生活百般蹂躪的她終於接受了命運,並愛上了曾經自己瞧不起的人。在《壞小子》裡,妓女是底層和屈辱的代名詞,似乎只有人人當一次娼妓,體驗到底層的不易,世界才不會有階級歧視。

巧合的是,在《雛妓》和《壞小子》裡,都出現了埃貢·席勒的畫作,畫作中的妓女,坦蕩又純潔。就像金基德電影中的女性,大多都既有著少女的純潔,又帶著母性的救贖;她們引誘出原罪,又救贖了原罪。

失語的男女

“惜字如金”的導演不多,金基德算一個。在《空房間》、《壞小子》、《呼吸》和《莫比烏斯》中,主角基本上都沒有臺詞。“失語”和“妓女”一樣,在金基德的電影中都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隱喻。失語的人大多受過傷害,對世界抱有著極大的不信任。

猶豫的金基德:永遠得不到韓國人認可的導演

《空房間》的女主善花,長期遭受著家暴,她沒有人可以傾訴,只能孤獨地沉默;男主泰石,從小被家人拋棄,渴望被愛的他沉迷於登堂入室享受家的感覺。《壞小子》中的男主亨吉,有著嚴重的暴力傾向,只有在看向女主的時候,溫柔又小心翼翼。

因為失語,我們才會更加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內心創傷和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