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宁化客家——社公

在宁化,各个村寨的水口处都祀有“社公”,宁化称之为“沙公”。不过其设置十分简陋,有的用砖头砌一座高约3尺,长宽约四、五尺左右,上盖瓦片的“社公庙”,里面没有神像,有的祀一块打石头,有的则立一个石桩。大部分仅有一块石碑或木牌,或一张红纸,或一块石头。更多的则连庙坛都没有,干脆就是几块石头或一棵古树。

宁化客家——社公

▲淮土田背

“社”为类似于旧时乡村的村社、里社,故其神牌既有写“社官”。

宁化客家——社公

▲淮土桥头

社公十分受乡民敬重,每逢节庆,人们都要将煮熟的整鸡或整块猪肉,送到社公前“敬仰”:点燃蜡烛、线香、放鞭炮,敬请社公享用,祈求社公保佑家中吉利(清吉)平安。

宁化客家——社公

▲安远伍坊

宁化客家——社公

▲中沙叶坊村

宁化有俗谚云:“社公没开口,老虎不敢打猪。”在乡民的心中,社公就是当地人民的保护神,他的职能就是保护当地民众的平安吉利,因此,人民认为社公就是肩负守土之责的土地神。

宁化客家——社公

▲泉上黄新村

宁化客家——社公

▲中沙楼家

宁化客家——社公

▲城郊社背村

民间传说,老虎想要进村“打猪”,或妖邪鬼魅想进村为害,都要事先征得社公的允许,否则便不得入内。

因此,在宁化境内,正儿八经的土地庙难得见到,而社公则遍地都是。无论大村小寨,凡村前水口,都祀有社公。

宁化客家——社公

▲城隍岭

宁化客家——社公

▲都寮村黄地甲

宁化客家——社公

▲中沙鱼潭

这一现象反映了客家人对土地、收成、平安的愿望,表现出客家人与大自然抗争时的求助心理。

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绪。信仰的东西往往超脱于现实,所以神、已故的亲人,或者以人为灵魂主导的团队、国家、宗教等。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家、宗教是人们的信仰所发展的一种文化—国家文化、宗教文化;信仰最根本的就是以自身一样为根本的同类所产生的一种爱,通过人的情绪,大脑所激发的无限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