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綿竹二幼:解析幼兒行為 變自由玩水為有意義的探索學習

四川新聞網德陽6月6日訊(付春梅 文/圖)

為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探索“遊戲化資源建設”“保教質量提升與評價”等問題,提升幼兒園戶外活動組織指導的專業水平。6月5日下午,2018年德陽市幼兒園戶外活動展評綿竹現場活動在綿竹市第二示範幼兒園舉行,來自德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綿竹市師培中心的專家評委及德陽市各縣、市區的100多位幼教同行蒞臨二幼觀摩指導。

本次展評活動分為三個環節進行。

綿竹二幼:解析幼兒行為 變自由玩水為有意義的探索學習

第一環節觀摩現場,由張勝俊和李靜老師執教。張老師和李老師帶領孩子們來到幼兒園的戶外玩水區“水悉小泉”,讓小朋友跟大家分享自己在玩水區的發現,介紹了今天為孩子們增添的玩水材料,並提出要求:1、怎樣讓石頭浮起來?2、為大小不同的水槍選擇適宜的活塞,感知水的壓力。孩子們自由選擇材料開始玩水探索。

綿竹二幼:解析幼兒行為 變自由玩水為有意義的探索學習

活動第二環節,幼兒園副園長劉英組織幼兒園的研修團隊針對此次戶外玩水活動開始了園本教研現場活動。劉園長介紹前期孩子們的自由玩水情況,喜歡運用提供的材料去舀水、運水、灑水、探索等,反覆嘗試。怎樣讓戶外玩水發揮更大的教育價值,讓孩子們從自由玩水變成有意義的探索學習呢?研修團隊針對此次活動,各自發表了意見和建議。

綿竹二幼:解析幼兒行為 變自由玩水為有意義的探索學習

第三環節,幼兒園園長徐巧玲精彩點評。感謝德陽市教科所組織的這次活動為二幼提供展示和成長的平臺,感謝活動中的孩子們給我們展現豐富的活動信息,感謝研討教師團隊以及觀摩的老師們以一種虔誠的眼光觀察孩子的行為。因為沒有觀察就沒有活動、心中有孩子,活動有目標。

綿竹市第二示範幼兒園在環境中以“樂享慢美”為理念,力求在清新雅拙又富有藝術品位的空間中,讓孩子們快樂探究,獲得發展。其中戶外區域“水悉小泉”,文化石的石壁,配上幾個石缸,一堆小石,引來水流,不僅成為幼兒園環境中的美麗小景,更是全園孩子們不亦樂乎的玩水天地。

此次展評活動,為二幼搭建了展示、交流和研究的平臺,為引導和推進幼兒園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教育理念,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幼兒園戶外遊戲活動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