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流媒體巨頭 Netflix,躲不掉的內容陷阱

流媒體巨頭 Netflix,躲不掉的內容陷阱

在有線電視時代,遙控器可以掌控電視,卻從來不能掌控內容。

直到互聯網技術成熟流媒體興起,才逐漸打破了這一呆板的內容消費方式。對於流媒體這一誕生不過十餘年的模式,維基百科給出了拗口的解釋:

流媒體(Streaming media)是指將一連串的媒體數據壓縮後,經過網絡分段發送數據,在網絡上即時傳輸影音以供觀賞的一種技術與過程,此技術使得數據包得以像流水一樣發送;如果不使用此技術,就必須在使用前下載整個媒體文件。

簡單卻並不嚴謹地說,流媒體就是可以讓用戶藉助互聯網,在線享受影音內容。這一消費者早已司空見慣的運營方式,卻實實在在地打破了電視機構們用播出時間構建的藩籬,用戶終於可以掌控眼前的屏幕,在任意時間消費任意內容。

新的內容消費模式創造出新的巨頭,也必然意味著傳統行業將備受挑戰。面對進擊的新型巨頭,傳統行業的領袖們積極迎合潮流,試圖爭奪屬於自己的一方領土。作為回應, Netflix 用恐怖的用戶數和增長速度,奠定了自己流媒體巨頭的地位。

流媒體時代的一強多極

很長一段時間內,視頻流媒體巨頭 Netflix 的攻勢都沒有減弱過。最新一季財報顯示,過去的一個季度裡,Netflix 新增訂閱用戶 710 萬,遠高於華爾街所預期的 650 萬。目前,Netflix 擁有 1.25 億付費用戶,這一數字足以令競爭對手望洋興嘆。

Netflix 能夠從成立之初的 DVD 租賃商,成長成為目前最大的視頻流媒體服務商,其深入骨髓的訂閱制,無疑是其業務發展的核心運營思維。1999 年,傳統的 DVD 租賃商採用的是設定歸還時間、逾期罰款的方式開展業務,而 Netflix 則率先引入了以月為單位的會員訂閱制,用戶通過網上選擇影片,通過郵寄的方式送到會員受眾,收費僅限於訂閱費,取消逾期罰款。這一年,Netflix 的影片庫達到 10 萬,訂閱用戶突破 1000 萬。

從影片租賃業務沿襲下來的訂閱制,在流媒體時代成為了完美的模式。堅持低訂閱費、無貼片廣告的 Netflix 在競爭對手手中爭奪到了更多的用戶。唯一的一次失誤,發生在 2012 年。Netflix 通過 DVD 和流媒體訂閱的剝離,變相的提高了訂閱單價,導致了用戶的不滿,瞬間損失了上百萬用戶。當年第三季度,Netflix 的季度營收下滑了 88%。

充當 Netflix 救命稻草的,是次年面世的神劇《紙牌屋》。一次性放出全季內容,加上以大數據製作內容的營銷方式,讓 Netflix 完成了逆襲,收穫了 1000 萬新增用戶;次年《紙牌屋》第二季面世,令 Netflix 一時間風頭無兩,原創自制劇成為了 Netflix 此後幾年的法寶。其諸多自制劇在艾美獎上大放異彩,Netflix 嚐到了名利雙收的滋味。

流媒體巨頭 Netflix,躲不掉的內容陷阱

《紙牌屋》海報,圖片來自豆瓣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Netflix 的風光背後,傳統的電視行業卻陷入了僵局。迪士尼和 HBO 成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家。

迪士尼在內容上的優勢有目共睹。早在 1937 年便創作出《白雪公主》的動畫品牌,儼然成為了童話王國一樣的存在。然而,迪士尼的繁榮,依託於有線電視的捆綁,通過高昂的年費獲得盈利。這一業務模式最終在有線電視的衰落中難以為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一場小屏幕對大屏幕的圍殲戰。以移動便攜為主要特性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個人電腦,對傳統電視和電影院形成了衝擊,迪士尼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斷被流媒體服務所侵蝕。

背靠時代華納的 HBO 同樣面臨困境。翻看 HBO 的歷史,其創作的經典可謂數不勝數,近幾年席捲全球的《權利的遊戲》對 Netflix 的《紙牌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內容上佔據優勢的 HBO,卻不得不面對流媒體大行其道的現實。2015 年,HBO 與蘋果合作推出流媒體服務 HBO Now,正式拉開了與 Netflix 的對決。在內容上,HBO 自然不遑多讓,但面對 Netflix 破億的訂閱用戶,HBO 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流媒體巨頭 Netflix,躲不掉的內容陷阱

《權利的遊戲》海報,圖片來自豆瓣

隨著 HBO 和迪士尼在視頻流媒體業務上的投入,加上 Hulu、亞馬遜及蘋果的崛起,流媒體呈現出一強多極的姿態。Netflix 無疑是毫無爭議的巨頭。只不過,漂亮的財報背後,這一巨頭也正面臨著內容高度和成本的無可奈何。

大手筆的內容投入

2014 年,Netflix 的一項調查顯示,有 73% 的用戶會在新劇更新時開啟「暴看(binge-watching)」模式,一口氣觀看 2--6 集新劇,甚至一次看完全季。

從《紙牌屋》開始延續的整季上線的模式,無疑給用戶暴看提供了條件,與傳統電視網絡的週末模式要暢快許多。然而,能夠吸引用戶持續觀看的,還是內容質量。

Netflix 在原創劇集的投入上堪稱業界標杆。從《紙牌屋》開始,Netflix 不斷提高製作原創內容的預算,2014 年開始,其預算以每年 15 億美元的速度快速增長,到 2016 年達到 60 億美元。無數好萊塢的大咖被 Netflix 以鉅額資金收入麾下。

去年 8 月,Netflix 宣佈與金牌製作人珊達·萊梅斯(Shonda Rhimes)簽訂多年合約,總價估計高達 1 億美元;今年年初,原就職於 21 世紀福克斯的瑞恩·墨菲以價值約 3 億美元的合約加盟 Netflix——各家流媒體在爭奪優質資源時表現出的競爭力,導致大牌明星、編劇及製作人的身價水漲船高,Netflix 在爭奪中職能不斷加碼,在多方角逐中互有勝負。

流媒體巨頭 Netflix,躲不掉的內容陷阱

Netflix 宣傳語,圖片來自 Netflix 官網

Netflix 目前是各大流媒體中,在製作原創內容上投入最大的一家,甚至數倍於競爭對手蘋果。不過,事實證明,優質的原創內容,不僅極大提高了 Netflix 的用戶粘性,也讓 Netflix 在艾美獎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名利雙收。去年年中,第 69 屆艾美獎上,Netflix 的原創劇集拿下了 91 項提名,對比前年的 54 項幾乎翻倍。

除劇集之外,Netflix 在電影上的投入同樣令人歎為觀止。據外媒報道,Netflix 計劃在今年拍攝放映 80 部電影,作為對比,好萊塢拍攝量最多的華納兄弟,一年出品的電影量集中在 20 餘部。

值得一提的是,Netflix 在電影行業的收到的待遇,遠沒有劇集領域來的熱情。此前,Netflix 憑藉《王子》和《邁耶羅維茨的故事》入圍戛納金棕櫚獎,卻因為不在院線上映而遭到不點名警告。今年,由於相似的原因,戛納禁止了 Netflix 參加主單元競選,而作為回應,Netflix 將名下 5 部電影都撤下了戛納檔期。對於傳統電影於 Netflix 之間的摩擦,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則認為,Netflix 的影片同樣沒有資格角逐奧斯卡。

對於大熒幕來說,Netflix 的電影作品儘管不乏精品,但其地位卻帶著一絲國內「網絡大電影」般的尷尬,讓它在電影上的收穫,遠沒有劇集來的豐富。對於 Netflix 來說,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原創劇集加電影,高企的成本已經成為 Netflix 的重負。

亮眼財報下的危機

根據 Netflix 的財報,截止去年年底,其可用資金為 28 億美元,但長期債務高達 66 億美元,總債務達 100 億美元。與之對應的是,去年其全年的利潤僅 8 億美元。拍攝影視、購買版權,這些 Netflix 用以維繫客戶的根本,只能靠錢來堆。

鉅額的債務之下,不斷攀升的市值成為維持投資者熱情的唯一法寶。坐擁超 1 億用戶的 Netflix,卻創造不出足夠的利潤,令人不得不懷疑,漂亮的財報背後,Netflix 還有什麼能夠支撐它的膨脹?舉債、製作內容、增加訂閱用戶、微薄的利潤,之後繼續舉債,這樣的模式還能維持多久?

目前,在內容投入上能與 Netflix 一較高下的,只有亞馬遜一家。不過,作為全球最富有的科技企業之一,亞馬遜任意一項業務拿出來,其營收都足以彌補內容上的大手筆,流媒體巨頭 Netflix 在這一層面上,還不能與亞馬遜相提並論。

對於 Netflix 來說,大筆錢投了進去,無數的用戶湧了過來。財報亮眼,市值上揚,可是誰能夠回答,Netflix 未來還能靠什麼產生足夠的利潤,以維持正常的現金流?

如今的 Netflix 就像是航行在大洋上的一艘大船,它在平靜的海面上一馬當先,將競爭對手甩在身後。可是誰也不知道,當狂風暴雨來臨時,它還能否領先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