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千字文廣釋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千字文廣釋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宴樂圖

漢畫像磚

【肆,陳也。設,置也。重曰筵,單曰席。古人籍地而坐,筵、席皆坐之具也。】

肆,就是陳列;設,就是佈置。筵、席,都是指古人席地而坐時的坐具。筵席一詞,後來也被延伸為整個酒宴。

《千字文釋義》認為「重曰筵,單曰席」,恐有誤。鄭玄認為:「鋪陳曰筵,藉之曰席。」孔穎達認為:「設席之法,先設者皆日筵,後加者為席,假令一席在地,或亦云席,所云筵席,唯據鋪之先後為名。」也就是說,直接鋪在地上的一層是筵,鋪在筵上席供人跪坐的是席。

【鼓,動之也。瑟,樂器,狀如琴,有二十五絃。以口噓氣曰吹。笙,亦樂器,以匏為之,列管於匏之中,又施簧於管端,以出其聲也。】

「鼓瑟吹笙」一句,出自《詩經·鹿鳴》,曹操的《短歌行》也曾引用。

古時候,經常琴瑟並稱,其實瑟更像現在的古箏。是一種彈撥樂器,一般為二十五絃。

笙,和竽相似,最初是在葫蘆(匏瓜)中按上簧管,吹之有聲。

中國古代,按照材質,將樂器分為八類。按照《三字經》的說法,分別是:「匏土革,木金石,絲與竹,乃八音。」

其中,匏有一個用匏瓜做的共鳴腔,如笙、竽、葫蘆絲等;土,是陶土樂器,如壎;革,是用皮革製成的樂器,如鼓;木,是木質樂器,如柷、敔等;金,是金屬樂器,如鍾、鉦等;石,是用石頭製成的,如磬等;絲,是用絲線製成的,如琴、瑟等;竹,是用竹管制成的,如笛、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