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智能網聯成汽車技術發展大勢 場景化服務是落地關鍵

智能網聯汽車被稱為“車輪上的人工智能”。自2015年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明確將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在過去兩年裡,產學研各界及政府紛紛圍繞這項新技術,從各個角度謀求突破,包括研發新技術、完善智能網聯技術的頂層設計、制定相關的相關法規標準。

智能網聯成汽車技術發展大勢 場景化服務是落地關鍵

智能化和網聯化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兩條技術主線,其中智能化主要指自動駕駛,包括無人駕駛和輔助駕駛。目前,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總結起來,大概有兩條:第一,靠車載的傳感器去探測車輛周邊的交通信息,來決定自動駕駛;第二,不全依靠於傳感器,用高精度的地圖加上高精度的定位技術,再結合近距離的傳感器,實現自動駕駛。網聯化指的是通訊互聯,包括車聯網和車載通訊系統。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主要包括:先進傳感器廠商,開發和供應先進的傳感器系統,包括機器視覺系統、雷達系統(激光、毫米波、超聲波)等;汽車電子供應商:能夠提供智能駕駛技術研發和集成供應的企業,如自動緊急制動(AEB)、自適應巡航(ACC)、夜視系統(NVS)等;整車企業,提出產品需求,提供智能汽車平臺,開放車輛信息接口,進行集成測試;車聯網相關供應商,包括通信設備製造廠商、通信服務商、平臺運營商以及內容提供商等。

隨著汽車電子、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汽車技術發展的大勢。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總結和整理相關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用戶數將超過4000萬,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這一巨大的市場前景,被中國官方及車企認定為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智能網聯汽車可以說是一個集優勢於一身的快捷融合的產物,但其發展具有創新要求高、發展空間廣、領域跨度大的特點,中國目前還缺少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專項戰略。且智能網聯汽車在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等方面均不完善,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基於這一背景,9月8日工信部網站消息稱,為支持和規範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適應性驗證,推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前期組織起草了《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適應性驗證管理規範(試行)》初稿。該初稿綜合考慮了我國道路交通管理、產業發展需要及國際經驗做法,對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適應性驗證申請及審核流程、驗證過程管理、驗證期間事故責任認定及處理等作了規定。目前《規範》尚處於討論階段,但已經形成基本框架。

政策的支持促使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加入到汽車智能和車聯網行列,積極參與和整車企業的創新實踐推動自主式和網聯式加速融合,更高級別駕駛輔助技術逐漸成熟。而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去實現自動駕駛的過程中,還應該考慮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作為目前整個汽車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消費者,最為重要的駕駛員,其實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接受行業新趨勢,或者擁抱新技術,這個速度能有多快,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相應場景的建立。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