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4月8日,西安市教育局電視問政工作以21.89分的結局慘淡收場,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唏噓聲,更有深深的反思。

不論是孩子上學花錢越來越多,還是擇校費的昂貴、學託的出現,還是空巢教師的產生等,這些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都是產生於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1、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卻很多。

這些錢並不是交到了學校,主要是交給了補課機構了,有補文化課內容的,有學習藝術特長的。補文化課是看見別人家孩子補,生怕自己孩子落後,補課成了一種常態。學習藝術特長,大多數是想讓孩子有個專業特長,將來好就業,外面的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要比學校強,當然學費也可觀。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2、 擇校費昂貴。

許多地方實行的是就近入學,劃片入學,可是好多人不遵守這個規則而要花高昂的代價去擇校,原因在於一些學校不僅環境好,而且師資力量雄厚,升學率槓槓的,硬件軟件都堪稱一流。這些為數不多的優秀資源便成了大家追逐爭搶的對象。爭搶的方式各有不同,便衍生了學託這個新型行業,隨之的產物就是學區房,學區房也被炒成了天價。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3、 空巢教師的出現。

以前只聽過空巢老人,現在出現了空巢教師這一現象,指的是有些學校有編制有教師而沒有學生。學生哪裡去了?當然是去好的學校去了。條件好的學校人滿為患,班級容量超員,而一些各方面不好的學校,招不夠人,原來在的學生還會逐漸流失。這些學生借讀到別的學校,還會另外掏錢,在孩子身上花的錢又多了一筆。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在這些矛盾中,教育資源不均是橫亙在大家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有的地方生均經費只有200元,浙江等沿海地方生均經費是好幾千。即使在同一座城市,校與校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曾經北大的教授還來我校調研過。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有教育投資傾向的問題,也有教育單位本身的地理位置的影響,也有各自管理和發展快慢的影響。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教育的不公平,“寒門難出貴子”,折射的不僅僅是貴子產生的難度,更反映出寒門的缺陷。因為是寒門,沒有能力去爭搶有限的優秀教育資源;因為寒門,只能委曲求全地遵守無聊的遊戲規則;因為寒門,只能讓孩子從小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第一步已經被別人甩出了大半條街,以後的人生又能以怎樣的方式收場?!

西安市21.89分的教育問政結果,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教育直接關係著千家萬戶,關係著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和現實願望,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在教育均衡發展的理念下,應採取有效措施,幫助發展速度慢、辦學條件差、辦學水平不高的學校快速發展,希望現代版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不要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