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第四次經濟普查漸次鋪開:今年人均GDP 有望站上1萬美元


目前,各地正陸續啟動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

5月22日,山東啟動了第四次經濟普查綜合試點。5月27日,寧夏也啟動了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本次經濟普查,主要涉及到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和過去幾次普查不一樣的是,本次普查還會摸清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而在2019年,將利用此次普查數字對2018年經濟總量以及此前一些年的數據進行修正。其中一個重要的看點是,今年人均GDP可能會在1萬美元左右。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蔡志洲認為,今年人均GDP有望達到1萬美元。"經濟普查後GDP(國內生產總值)會調高,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所以今年全年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問題不大。可能再過幾年會達到人均GDP為1.2萬美元,達到高收入國家的標準。"

各地陸續啟動普查

據瞭解,許多地方統計部門已經開始招收經濟普查人員,一般需要統計、貿易等專業。

上述行動是加快年底經濟普查佈局的一個縮影。國家統計局通常在"三"和"八"年度進行經濟普查。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間點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期間的數據是2018的年度數據。

根據國務院關於第四次經濟普查的通知,此次經濟普查的目標是在中國從事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所有單位、工業單位和個體經營者。

根據各地發表的新聞,本次經濟普查的特點將瞭解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佈局和效益,瞭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和產業F的現狀。ORM,找出負債累累的情況和新產業的發展。地方結構改革、新能源擴張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新發展,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建議。

廈門大學經濟學教授丁昌法指出,對民營企業的貸款總體上是有保障的,但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找出債務數據有利於防範經濟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沈麗勝也指出,要重視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

二十一世紀,記者瞭解到,該行業覆蓋了包括礦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在內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本次調查涉及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生產能力、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服務活動、能源消耗、研發活動、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交易等。

人均GDP預計超過1萬美元

第四次經濟普查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中國的人均GDP是否會在2018年間達到1萬美元以上。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2017年度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比上年增長6.3%。按美元計算,合併數字為8836美元,名義增長8.7%。

第四次經濟普查漸次鋪開:今年人均GDP 有望站上1萬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6.8%,人均GDP為2018美元,為1萬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四月發佈了一項預測,預計中國2018的人均GDP將超過1萬。

沈利生指出,今年實際經濟增速假如是6.5%左右,再加上物價因素,人民幣匯率穩定,以及全年經濟普查後GDP總量上調,2018年中國人均GDP有望達到1萬美元左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每次經濟普查後,中國GDP和人均GDP數據都會上調。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15987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多2.3萬億元,增加了16.8%,這是因為普查修訂了第三產業數字。

2013年中國經濟普查進行後,這一年GDP數據修訂為588019億元,被調高約1.9萬億元,比此前初步核算數增加了3.4%。

考慮到2017年中國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2018年人均GDP調高3%的話,也會有接近300美元差額,對人均GDP提升影響較大。

"中國有望在3年後,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左右的水平。但是要注意,因為不同的人收入差距,很多人未必對此有感覺。"沈利生說。

蔡志洲認為,隨著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中國的經濟增速也會逐漸放慢,因為經濟總量基數大,這都是正常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