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

是不是總有一個“天敵”是無法超越的?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好像有三頭六臂。

他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他們像機器人一樣不知疲倦地學習,

他們逢考必過。

似乎,他們找工作特容易,

感覺有500個世界500強在向他們招手。

他們根本不用相親找對象,

欽慕者能從家門口排到天安門

……

他們自帶光環,

他們不是人,他們都是神!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當然,其實我們不只是羨慕,

而是羨慕嫉妒恨……你懂的!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因為他們這些另類的生物,

我們爹不疼娘不愛,

我們甚至懷疑人生……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看到他們,請繞行……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藍額,有一天,我突然頓悟……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不是我們推卸責任,

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所以,自己家的父母是培養不出別人家的孩子的,

粑粑麻麻們,這個道理還懂?

你或你的周圍有沒有這樣的父母?

自己天天搓麻將,

怪孩子不好好學習!

自己26個字母不認識

還覺得孩子英語分數考的低!

自己每天吃各種炸雞啤酒

卻怪孩子為什麼喜歡吃垃圾食品!

自己整天玩到半夜三更回家

卻責怪孩子為什麼不早點睡覺!

這些都不算什麼,

最可惡的是,

覺得除了自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都好……

其實,作為父母,

望子成龍並不奇怪,

奇怪的是自己明明是個60分父母,

卻覺得孩子應該是100分的,

請問,這是什麼邏輯?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說白了,

期望值太高,

或者說有點太不切實際。

這樣的父母也分兩種,

一種是自己自由散漫不管孩子的,

另一種是逼的孩子跳樓的……

無論哪一種,

都是家庭的不幸、孩子的悲哀。

我們要做的,

只是80分的父母,

剛剛好、不多不少的父母。

咳咳,

那麼,怎麼成為剛剛好的父母呢?

1

最重要的,

堅持做剛剛好的自己

每位父母首先是個獨立的個體,

有獨立的事業和獨立的思考,

不依附任何人,

請記住,

獨立的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2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

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

別逼自己,

一定要改掉所有缺點,

一定要做完美的自己。

事實上,

哪有什麼完美的人?

比如明明不愛做瑜伽,

但是覺得瑜伽可以陶冶情操就強迫自己,

但是做完更不開心了,

那又何必?

不做瑜伽可以做別的運動,

哪怕普通的家務也是鍛鍊的一種,

自己心情好才最重要。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3

不要橫向比較

不把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也不要把自己跟別人比,

我們要採取的是縱向的比較

跟過去的自己比,

孩子也一樣,

跟過去比,

如果他有進步,

那就是值得欣喜的!

4

陪伴但是不包辦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的陪伴,

但是爸媽們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

不要打著愛的名義給孩子安排既定的道路。

孩子們有他自己的思想,

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5

靜待花開的心態

適宜的時候做適宜的事,

不拔苗助長,

接受所有漫長的等待,

只為花開的一刻,

每個孩子,

都是一顆珍貴的千年種子!

當你成為一個剛剛好的爸媽,

你的孩子才會成為一個剛剛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