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梁啟超的家書,讓9個孩子都成了才俊

梁啟超作為近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家,一生留下了1400多萬字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父親,他也締造了“一家三院士,滿門皆才俊”的現代家教奇蹟。

梁啟超的家書,讓9個孩子都成了才俊

和當今只求文憑不求學問的觀念不同,梁啟超認為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教孩子做人,“你在學校裡頭學的,不過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種手段,不能說專靠這些便達到做人的目的。任憑你把這些件件學得精通,你能夠成個人不能成個人,還是別的問題。”

和諧的家庭環境

梁啟超在家平易近人,對待妻兒十分溫和,從不以家長的姿態自居,家庭氛圍和諧。他對兩位妻子愛戴呵護,把孩子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們海外留學期間,不論多忙,他都會抽時間給孩子們寫信。梁啟超一生寫給子女們的家書有400多封,編纂而成的《梁啟超家書》,與《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並稱中國現代“三大家書”。

而通過樑啟超在信中對孩子們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他絕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嚴父”:“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那兩個不甚寶貝的好乖乖”,“對岸一大群孩子們”,“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完全是一副寵愛孩子的慈父樣。

梁啟超的家書,讓9個孩子都成了才俊

平時在家吃飯時,大人和孩子也是十分平等的,除了該有的禮節規矩外,大多都很隨意。梁啟超坐在中間,等人都到齊後,由他先拿起筷子才能開始吃,他會在飯桌上天南海北地講不停,傳播各種知識。

吃完可以先走,過一會兒再回來吃些菜,也是可以的。通常吃到最後只剩下梁啟超夫妻,他們也毫不介意。因此,全家人把吃飯看做是每天團聚交流感情的最美好時光,既可以飽餐一頓,又可以聆聽梁啟超有趣的談話。

在這樣融洽的家庭氛圍下,孩子才有可能更加明白什麼是愛,怎麼愛,愛自己,同時也愛別人。

做有趣的人,過有趣的生活

梁啟超常常建議孩子們在所學專業之外再學“一兩樣關於自己娛樂的學問”。

梁思成受父親的影響,不僅是一名優秀的建築學家,而且多才多藝。他擅長鋼筆畫,利用課間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還做過清華管樂隊的隊長,不僅任第一小號,還擅長短笛。同時還在自己組織的合唱團中擔任男低音和男中音。

梁啟超也曾在給二女兒梁思莊的信中說:“據你三哥說,你近來看文學書不少,甚好甚好。你本來有些音樂天才,能夠用點功,叫它發榮滋長最好。”

梁啟超的家書,讓9個孩子都成了才俊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梁啟超出身寒門,祖輩世代為小知識分子,他的自身經歷就是農家子弟受到良好的家教而成功的典型例子。

梁啟超雖然不是大富豪,但是著書立說也有不少稿費,而且在政界,他曾擔任過一系列高官,在學問方面,更是泰斗級別的人物,按理說可以坐享安逸的生活,可是梁啟超一直要求孩子們恪守寒門家風。這與現在很多家長想盡辦法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做法完全不同。

梁啟超把家裡所有的錢都用在子女的教育上,從不揮霍浪費,而且還支持孩子們四處遊歷增長見識。但是他也會在給子女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提醒他們抽空找些工作做,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梁思禮17歲赴美求學,邊打工邊讀書,在飯館裡洗碗碟,在游泳池當救生員,什麼都幹,苦讀8年,獲得博士學位。

抗戰期間,梁思成夫婦被困在四川偏僻的村莊,身染重病,生活貧寒,只能靠典當衣服度日時,依然能夠守得貧困,堅強樂觀地面對一切,梁思成還時不時拿衣服跟孩子們開玩笑:“這件衣服可以‘清燉’嗎?”

梁啟超的家書,讓9個孩子都成了才俊

但是寒門家風不等同於摳。梁啟超告訴孩子,無論生活富裕還是貧窮,尤其是富裕的時候,也要遵守寒門家風,但一定要注意,寒門家風並不等同於寒酸。

以上所有的一切,在梁啟超看來都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不惑,不憂,不懼便是教育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