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連電商、物流公司都搞起無人駕駛卡車了,就問卡車司機們怕不怕?

近日,蘇寧物流啟動無人駕駛重卡測試的消息,引發行業關注。據億邦動力網,蘇寧物流在上海奉賢基地封閉園區內,進行無人重卡低速自動駕駛作業,並在中汽中心鹽城汽車試驗場完成高速場景高級輔助駕駛,還將於5月24日在上海蘇寧奉賢物流園區組織路演活動。

連電商、物流公司都搞起無人駕駛卡車了,就問卡車司機們怕不怕?

▲蘇寧無人卡車是國內電商首次推出無人重卡應用 來源:億邦動力網

雖然無人駕駛這件事,離普通百姓的生活尚遠,但在物流一些細分領域它可能是最具適應性的應用。今年4月12日,無人駕駛重卡HOWO—T5G(L4階段)投入天津港試運營。這是一次由汽車製造企業、港口用戶企業和科技研發企業合作的首度嘗試。

實際上,車企主導的無人駕駛重卡測試和運營已不再是新鮮事,但隨著我國無人駕駛相關法規的出臺,以及科技企業、資本等的紛紛介入,物流企業主導的無人化裝備研究也進入了嶄新的階段。那麼,從無人機到無人車再到無人駕駛重卡,物流企業的主動嘗試帶給行業怎樣的變化和思考?

時機已到,無人駕駛物流車來了

此次蘇寧物流進行的無人駕駛重卡測試,被稱為國內電商首次在物流園區嘗試應用,其可實現倉到倉幹線運輸,全程自動高速駕駛(車內有駕駛員)。與此同時,我國在法規層面和產業鏈上都已經做了一些準備。

①政策利好。

4月12日,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制定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發佈,標誌著我國針對無人駕駛汽車測試有了一部總法規,該規範也在5月1日起正式實行。

規範發佈後,長沙市政府首先響應,制定併發布了《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隨後,北京、上海先後發佈了地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劃定了第一階段開放測試道路,併發放首批測試號牌。重慶、保定也相繼發佈了相應的道路測試實施細則,河北、浙江、吉林長春、湖北武漢、江蘇無錫等地已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積極推動半封閉、開放道路的測試驗證。

連電商、物流公司都搞起無人駕駛卡車了,就問卡車司機們怕不怕?

▲中國重汽自動駕駛卡車在天津港試運營 來源:網絡

②產業鏈齊動員。

首先,作為汽車產業鏈上研發和推進無人駕駛的前鋒,車企率先佈局。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和今年以來,除上述提到中國重汽自動駕駛卡車在天津港試運營外,一汽解放、福田汽車等商用車企業也已啟動路測,蔚來汽車、吉利汽車、威馬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等企業也都做了相應佈局。

其次,BAT紛紛入局。百度2017年年底稱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成熟,預計2018年7月與金龍客車合作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實現量產。今年5月14日,騰訊獲得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頒發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5月17日下午,新浪科技報道,菜鳥將打造一個囊括“海陸空”的智慧物流計劃,其中包括無人機和自動駕駛卡車等。

③資本發力。

大量資本也面向無人駕駛發力,投資活躍度越來越高。比如日前就有消息傳來,中國領先的物聯網科技公司G7與普洛斯、蔚來資本聯合宣佈,共同出資組建由G7控股的新技術公司,研發基於自動駕駛、新能源技術和物流大數據的全新一代智能重型卡車,探索創新物流資產服務模式。

綜合來看,在政策支持,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資本助力的情況下,人們普遍看好這一領域發展有著光明的前景。

優勢幾何,物流企業成功唱主角

在入局無人駕駛汽車,特別是無人駕駛卡車方面,物流企業主導開發和測試的舉動,成為一股新生力量,不容小覷。從國內電商、快遞企業研發無人機、無人車等智能配送裝備開始,這些企業就已從一家單純的電子商業零售企業、物流企業一步步演變為物流高科技企業,且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①數據支撐優勢。

2013年以來,國內物流平臺型企業興起,互聯網物流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後的滿幫集團、雲鳥、貨拉拉等企業,便成為幹線運輸、城市配送領域的新型物流企業。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其匯聚了線下車主、貨主大量數據,對於提升車輛調度效率,建立新運營生態有著絕對的發言權。

在4月23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數據分論壇上,運滿滿創始人兼CEO張暉提出“無車·無人·無處不在”的概念。他表示,最近運滿滿與啟迪國際達成戰略合作,將大力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及智能終端在物流卡車領域的應用。

同時,物流科技型企業也在服務物流企業的同時,積累了海量的數據信息,對於開發無人駕駛卡車有著很好的資源優勢,前面提到的G7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據悉,成立8年,G7智能車隊管理系統服務的物流企業數量超過5萬家,有80多萬輛車使用了該系統。

連電商、物流公司都搞起無人駕駛卡車了,就問卡車司機們怕不怕?

②場景優勢。

此前的4月16日,蘇寧物流在南京測試的社區無人快遞車為“臥龍一號”。其根據古代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命名,蘇寧物流在此基礎上融合物聯網、雲計算、AI等新技術,努力打造智慧物流時代的配送利器。

同時,與蘇寧物流同樣進行無人車測試的還有阿里、菜鳥、京東等。阿里研發的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車輛已上路進行常態化路測,菜鳥物流也正在測試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並稱年內量產商用無人車。

這些企業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最重要的是有場景優勢。一則通過配送場景,掌握更多的測試數據;二則通過實際場景的變化,實時進行調研,不斷完善自動駕駛技術和性能等。

③用戶資源平臺優勢。

平臺型互聯網企業,不但有數據優勢,還有產業鏈融合優勢。比如,其可以通過與車企、智能網聯企業等合作,形成強大的研發平臺。除滿幫、貨拉拉等平臺之外,傳化陸鯨、易貨嘀等平臺還依託物流園區、公路港等優勢,進行資源整合,為無人駕駛重卡提供測試和調研支持的同時,更可以提供應用平臺。

總之,無人駕駛重卡與物流企業的應用密不可分。在新經濟、新物流的形勢下,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更加明顯,作為用戶的物流企業與作為供應商的車企、BAT等科技公司等或者將不再分彼此,他們將同屬一個陣營,將註定共同為物流效率而戰。

注:物流商用車網綜合億邦動力網、車聯網、中國汽車報等整理

(物流商用車網記者 晨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