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影隨形:抗疫一線有他們這樣的側翼部隊,放心

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學術溝通使用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診斷中,有兩個重要的方法,一是病原學的核酸檢測,二即為肺部的影像學檢查及診斷。事實上,在新冠肺炎的整個診療過程中,始終都離不開影像學檢查,包括診斷、患者嚴重程度評估、治療效果評判和出院、解除隔離判斷等。因此,放射科技師與醫師一樣是與新冠肺炎患者直接接觸,屬於本次疫情中戰鬥在最前線的高危崗位。

為此,本報特邀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金徵宇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鄭傳勝主任為我們講述放射科戰隊的“抗疫故事”。

關鍵詞一:一線防疫戰場的側翼部隊

放射科雖處“側翼”,但在防控全程均發揮重要作用

每當爆發重大疫情,醫學工作者總是衝在一線。金徵宇教授在談及放射科醫護團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時指出,“我們放射科的醫學影像工作者,包括了醫生、技師、工程師、護士,均戰鬥在抗疫一線,但很少聽到他們的故事,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是處於疫情第一道防線的側翼。但儘管如此,在此次疫情中,放射科團隊發揮了非常的重要作用。”

在此次疫情中,主要用到的影像學檢查手段為胸部CT,金徵宇教授將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及流行病學史,可根據肺部CT表現,對患者進行初步診斷及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第二,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動態反映疾病進展情況及治療效果;第三,判斷患者預後,是否符合出院標準。

鄭傳勝教授介紹,原則上,一般的新冠肺炎患者採用CT平掃即可,但對於合併基礎疾病或病毒侵犯其他臟器時,需要做增強CT。在選擇對比劑時,應需要選擇顯影效果好,相對更加安全的對比劑,如在臨床應用多年的碘普羅胺及其他非離子型對比劑。

特殊時期,特殊對待,胸部CT一度被推薦為首選診斷方法

全國的影像學專家都曾強烈推薦將CT影像作為新冠肺炎的首選診斷方法,鄭傳勝教授對此也表示了認同,他指出“當時核酸檢測尚未普及,僅憑這一診斷方法無法實現大量發熱患者的及時診斷。同時考慮到初期診斷試劑盒的質量參差不齊,敏感性、準確性有待驗證。此外,核酸檢測需要進行咽拭子採樣,採集的規範性仍需提高。基於此上問題,當時我們也通過官方通道向武漢市、湖北省衛生健康委以及防疫指揮部提出建議,隨後第5版國家診療方案即採納了相關專家的建議,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的臨床診斷病例標準。因此,可以說,在早期階段,CT在新冠肺炎的及時診斷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放射科同行總結的一線實戰經驗”。

本院、兩個分院區及兩所方艙醫院,共五大抗疫戰場

武漢協和醫院是2019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的龍頭單位,承擔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任務最大的醫院之一。目前,除了醫院本部及兩個分院區即腫瘤中心及西院之外,近期武漢協和醫院又接管了兩所方艙醫院(容量分別為1500人和600人),在5個戰場為武漢市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療及隔離服務。

如影随形:抗疫一线有他们这样的侧翼部队,放心

1個月多以來累計1萬多人次的檢查

抗疫任務的艱鉅性直接從檢查的患者數中可得到體現。鄭傳勝教授介紹,“從1月上旬至今,醫院放射科檢查已超過1萬人次,在這期間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月上旬開始到武漢封城,醫院平均每天肺部放射學檢查約300人,其中確診患者約佔20%;第二階段從武漢封城到2月中旬,每天需要進行肺部影像學檢查的患者增加至300~700人,這些都是集中來院就診的發熱患者,確診新冠肺炎感染者約30%~40%;第三階段是2月中旬至今,隨著武漢協和醫院接管兩家方艙醫院,放射科檢查的患者平均每天保持在600~800人,確診患者比例進一步增加至60%,因為方艙醫院收治的均為確診患者。”

全球最早報道新冠肺炎CT表現

作為最大的新冠肺炎感染城市的主要抗疫陣地,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在完成巨大醫療工作任務的同時,還不忘及時總結寶貴的經驗與全國同行分享,鄭傳勝教授直言,“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1月23日最早報道了新冠肺炎的CT表現,在全國各大媒體網站平臺發佈,並著手成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臨床特徵及影像學表現(點擊更多閱讀,詳細瞭解)’在專業雜誌發表,讓全國放射同行和臨床醫生及時瞭解這一疾病的影像學特徵,以便更早地診斷,更好地抗擊疫情。”

關鍵詞三:堅守與眾志成城

一線科室口號:我們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倒

在談及自己所帶領的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團隊時,鄭傳勝教授無比動容,他激動地講道,“這一個多月來,我們放射科的醫務團隊真的非常辛苦,與全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所有同行一樣,令人感動。300人的團隊沒有一個退縮,所有人都第一時間選擇留下來,積極請戰。他們每天穿戴著二級防護的設備,包括護目鏡、口罩、厚重且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數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整個團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不計風險、無畏生死。”

作為科室主任,鄭傳勝教授說他作為放射科團隊的“大家長”,最為牽掛的就是大家的個人安全。因此,在科室提出了“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倒”的口號,並對科室的相關工作與防護進行了嚴密且全面的部署。

第一,早在1月上旬就根據疫情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及醫務人員防護流程,包括不同崗位的防護等級、防護內容,並就這些內容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合格後方可參與抗疫工作。

第二,人員的合理調配,科室安排4~5個小時一倒班,在充分保證工作崗位人員足夠的同時,儘可能讓大家連續上班的次數減少、每個班的工作時間減少,避免醫護人員過於勞累,進而影響自身體力和免疫力。

第三即為後勤保障,在國家和醫院的基礎上,放射科也通過各種渠道,為團隊準備防護、生活物質。

第四,成立了宣傳報道組,利用科室的公眾號及其他媒體資源,每天推送新冠肺炎相關的最新醫學知識、研究結論以及防護要求,宣傳先進、統一思想、鼓舞士氣。

一個多月來,在這一系列行之有效制度的嚴格執行及全科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一線人員實現了“零感染”,鄭傳勝教授認為這是他最大的欣慰。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合力抗疫

在放射科前線團隊艱苦奮戰的同時,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作為前線部隊堅強的後盾,也作了相關的工作,組織專家制定了共識及防控流程。金徵宇教授介紹,首先,學會在第一時間即組織全國放射領域的同道,總結初步的臨床實踐經驗,制訂了第一版新冠肺炎影像學檢查的專家共識;其次,建立了一套抗擊疫情的影像學檢查流程,包括患者檢測通道的建立與隔離、檢測設備的應用、影像學檢查的時機等;第三,利用互聯網+,在新冠肺炎防控過程中,及時向同道宣傳新冠肺炎的病變特徵、鑑別診斷及其他相關知識,助力全國甚至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

後記

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的全國戰“疫”中,放射科醫務團隊英勇奮戰是抗疫前線的一個“縮影”,他們代表著無數超越生死、默默奉獻、堅守防線的“白衣戰士”們,真正體現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偉大精神。

金徵宇教授感言,“感謝同道們的持續努力,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鄭傳勝教授也對防疫勝利充滿了信心,他說,“武漢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期待疫情儘快過去,讓國內外人士再來武漢遊東湖、賞櫻花”!

本文由拜耳支持,PP-ULT-CN-043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