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來自空軍之翼)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發射R-33導彈的米格-31“獵狐犬”,這款強大的截擊機依然在捍衛俄羅斯天空

這種36噸重由鋼、鋁、鈦和煤油構成的龐然大物能飛到近三倍音速,每次出場都能牢牢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

“獵狐犬”的前身——“狐蝠”米格-25在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蘇聯空軍服役,當時主要分成兩種型號,一種是國土防空軍的米格-25P截擊型,一種是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5R偵察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防空軍的截擊型在80年代初開始被米格-31取代,而前線航空兵的偵察型則被賦予了核轟炸和偵察雙重任務。

很多人認為米格-31是別連科駕駛米格-25叛逃日本函館的應急舉措,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時作為止損手段改制的飛機是米格-25PD。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別連科的叛逃使蘇聯蒙受重大損失

1976年9月6日,別連科駕駛一架米格-25P從蘇聯遠東地區丘古耶夫卡空軍基地起飛後叛逃日本函館,他的飛機隸屬蘇聯國土防空軍第531殲擊機團。美國人直到同年11月12日才把飛機歸還蘇聯。至此,西方掌握了米格-25P的所有秘密,尤其是最為敏感的火控系統和敵我識別系統。

為了儘快止損,蘇聯政府在11月4日向米格設計局下達了一項命令:對米格-25P實施緊急升級,於是就誕生了米格-25PD,該機擁有全新的任務航電套件,其中包括具備下視/射能力的“藍寶石”R-25(N005)雷達。

其實在別連科叛逃前兩年的1974 年,蘇聯空軍已經在考慮新型截擊機的問題了。米格-31 作為別連科暴露米格-25的機密後的應急之舉之說,並不確切。事實上,別連科也告訴美國情報機關,米格正在設計新的“超米格-25”,只是他的很多描述和後來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這可能是他作為前線飛行員不能接觸機密、只有道聽途說的緣故。

優美的美國雙三轟炸機XB-70並沒能加入現役,但高亞音速超低空突防的 B-1 轟炸機和巡航導彈正在成為越來越現實的威脅。蘇聯國土防空軍急需一架具有強大雷達、可以下視下射而又速度快、航程遠的截擊機。上可懟雙三黑鳥,下可懟低空戰斧。

米格設計局研究了很多方案,包括放大的米格-23 那樣的變後掠翼方案,最後決定在米格-25 的基礎上,加長機身以容納雙座,增強機體以提高機動過載容限,換用渦扇發動機以降低油耗,最重要的是,採用先進的被動相控陣雷達和數據鏈,實現自主、自動的多機協同作戰。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這是米格-31 的設計模型之一,圓角加小邊條的機翼和後來的米格-29有幾分相像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並列雙座版米格-31的設計模型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米格設計局還考慮過這個變後掠翼的設計,基本上就是放大的米格-23 加上米格-25 的進氣口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然後在變後掠翼上加上雙垂尾,注意雷達員座位被安排在了駕駛員的前下方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還有安裝升力發動機的短距起落型的設計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最後還是以米格-25 為基礎,加長成雙座,並作了大量改動,和米格-25也只是外形相像了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上為“狐蝠”,下為“獵狐犬”

雖然外形非常相似,但從根上來講,“獵狐犬”對於蘇聯人來說是一款完全不同的武器。因為米格-31 的設計思想和到那時為止的蘇聯戰鬥機都不太一樣。蘇聯戰鬥機一般是按緊密的地面指揮——截擊體系設計的,通過地面雷達搜索和跟蹤戰場上的狀況,而坐在指揮部裡面的地面管制員全面掌握戰局,引導空中的飛行員接敵作戰。這個模式在越南戰爭中應用得卓有成效,但在中東戰爭中就被以色列的野小子飛行員們衝得稀里嘩啦。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埃及的米格-21,幾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空軍都被以色列人按在地上摩擦

這裡面有阿拉伯飛行員的素質問題,也有地面指揮體系的概念問題。地面指揮體系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飛行員不放手,影響了飛行員的主觀能動性。

地面指揮在理論上可以掌握全局,有利於作出更好的判斷。但在實際上,由於雷達的分辨率、通信的干擾或信息上傳下達的不精確,很多指揮決定是帶相當的猜測和判斷的成分的。隨著機載傳感器的飛速進步,漸漸地,飛行員在空中對附近的局勢可以看得更清楚,自主協同作戰更加有利。地面管制員只需要對視力和機載探測設備範圍之外的威脅作簡單提醒就可以了。

因此,蘇聯從米格-23 時代開始就開始鼓勵飛行員在空中自主作戰,但米格-31 就是第一架在按自主作戰概念設計的戰鬥機。為了實現自主作戰,米格-31 的火控和通信系統比通常的蘇聯戰鬥機要強大和先進得多,因此也需要一個專職的雷達和系統操縱員,這就是米格-31 採用雙座的最大原因。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米格-31的後座艙,可以看到用於雷達的陰極管顯像器

為了給雷達和系統操作員提供一個較暗的工作環境,後座差不多是密閉的,只有兩個小小的窗可供後座向外張望。後座不僅操作雷達,也負責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末端雷達照射。米格-31 強大的雷達和專職的雷達操作員使它可以充當簡易預警機,和其他戰鬥機協同作戰,但它和真正的預警機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另外,米格-31 也可以用紅外搜索跟蹤裝置發現和攻擊敵機。

“獵狐犬”最有效的戰術是所謂的半自主編組任務,可以完全擺脫對地面控制截擊站(GCI)或預警機(AEW&C)的依賴。這種編組戰術在雷達覆蓋不全面或根本沒有任何地面雷達覆蓋的地區非常實用。

一個米格-31四機橫向編隊可以掃蕩一片廣闊空域,每架米格都能覆蓋140度扇區寬200公里的正面空域。在4機的雷達都設置在協同搜索模式後,這個編隊可以掃描寬800-900公里的空域,搜索從貼地飛行到25000米高空的任何目標。“獵狐犬”領機負責指揮,可用保密APD-518數據鏈從其他三架飛機接收目標信息。這種戰術在對抗敵轟炸機和巡航導彈的大規模襲擊時非常有用,不依賴地面雷達就能對目標進行探測和攻擊。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一個米格-31四機橫向編隊可以掃蕩一片廣闊空域,每架米格都能覆蓋140度扇區寬200公里的正面空域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米格-31憑藉先進的數據鏈系統可以同時指揮多種機型

最神的是,“長機”可以通過數據鏈,直接控制“僚機”的自動駕駛儀,飛往目標區,自動截獲目標,並自動交戰。當然,這一切也可以半自動地進行,數據鏈傳送指令,“僚機”飛行員執行指令,所有數據交換不需要通過話音信息。在地面控制範圍內,地面也可以遙控。這是蘇聯電子技術的巔峰。

這種作戰形式在當時屬於開創性的,它組成了一個小型的作戰網絡。網絡內的每一架戰機都能分享到友機看到的空情,哪怕只是在笨重的陰極管顯像器上,這也代表了一種全新的作戰理念。如今,美國著力吹捧的F-35的“空中網絡戰”的能力,也屬於這種作戰理念的衍生和擴展。蘇聯人的單項技術並不總是最先進的,但這種利用獨特的思路實現綜合系統的高性能的本事著實讓人敬佩。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米格-31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相控陣雷達搬上戰鬥機的飛機

說到機體,米格-31 其實和米格-25 已經是貌合神離了。在結構上,米格-31 的鈦用量從米格-25 的 8%增加到 16%,鋁從 12%增加到 33%。發動機從兩臺圖曼斯基 R-15 渦噴換成兩臺加力推力達 14,886 公斤的索洛維耶夫 D-30 渦扇發動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戰鬥機發動機。

從推重比和氣動外形來說,米格-31 應該可以達到 3 倍音速的,但受限於發動機和機體的耐熱能力,最大速度限制在 2.8 馬赫。掛副油箱、帶 4 枚 R-33 導彈、以 0.8 馬赫巡航的航程達 3,000 公里,為此還特地為飛行員們提供了按摩椅、塑料管裝的自加熱的湯或飲料,還有尿袋。翼根增加了不大的邊條,機動性有所提高,過載容限從 4.5g 增加到 5g,並且容許在低空飛超音速。

米格-31 最大的變化在於武器系統,其被動相控陣雷達可以探測 200 公里外轟炸機大小的目標,跟蹤距離 120 公里,可以同時跟蹤 10 個目標,攻擊 4 個目標。米格-31 還有後向雷達,後向探測和跟蹤距離分別為 90 和 70 公里,可以探測尾追的敵機和制導發射後向後轉彎的空空導彈。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米格-31雷達掃描範圍

米格-31 的雷達可以在正負 70 度的圓錐裡攻擊目標,這比通常西方戰鬥機雷達的攻擊角度要大得多。米格-31 的紅外搜索跟蹤裝置也在水平方向上有正負 60 度的範圍,在垂直方向上有正 6 度、負 13 度的範圍,追尾探測距離達 40 公里。

米格-31 的主要武器是外形酷似美國海軍的 AIM-54“不死鳥”的 R-33(北約代號 AA-9)遠程空空導彈。它的射程達 120 公里,射高為 28-50,000 米,後向射程也達20 公里。有趣的是,米格-31有一門6管23毫米加特林炮,射速6,000 發/分(一說8,000 發/分),帶彈260 發。就米格-31的機動性,要用航炮攻擊敵人的戰鬥機或者巡航導彈,那是要撞大運才能打得上;用來對地攻擊就更離譜了,這樣龐大、昂貴的戰鬥機用航炮掃射地面目標,實在是大材小用。於是,在後期大改的米格-31M 方案中就取消了航炮。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R-33(AA-9)導彈被稱作“不死鳥斯基”,這是米格-31的主要武器

米格-31 在 1975 年 9 月 16 由試飛員費多托夫首飛,1983 年進入現役,但各種試飛依然在繼續進行,費多托夫就是在 1984 年飛米格-31 時失事犧牲,米格設計局的首席試飛員由曼尼茨基接任。

米格設計局本來在研製大改的米格-31M,取消航炮,掛載射程達 300 公里的 R-37 導彈,雷達探測距離增加到 400 公里。但米格-31M 生不逢時,流產了。具有對地攻擊能力和防空壓制能力的米格-31F 及種種增強米格-31 的能力的計劃也同樣流產了。

米格-31 在冷戰後也遇到了俄羅斯軍費裁減的大斧,空軍和防空軍合併後的第一任俄羅斯空軍司令鄧涅金將軍在軍費嚴重緊缺的情況下,大刀闊斧地整頓空軍裝備體系,將所有單發戰鬥機退出現役(所以所有米格-21、米格-23 和米格-27 退出現役),防空專用的米格-31 也大量封存。

這不能簡單歸結為米格設計局在政治上的失勢,而是和俄羅斯空軍的作戰思想有關。蘇-27 具有無可置疑的優秀的空戰性能和對地攻擊的潛力,航程遠,武器系統能力十分強大而且均衡,比專業防空的米格-31 更能適合靈活主動的空軍戰略。

但兩次伊拉克戰爭後,巡航導彈和隱身飛機的威脅劇增,米格-31 這樣的空中機動的防空導彈營既具有高速、遠程、機動部署的特點,又具有容易識破隱身和巡航導彈的下視下射的能力,對俄羅斯防空的重要性重新得到了賞識。

目前,所有一線米格-31中隊都擔負著國土防空快速反應警戒(QRA)任務,從收到緊急出動命令到起飛的反應時間被規定在八分鐘以內,如果機組人員需要穿上高空壓力服(任務高度在12000米以上),反應時間則增加到10分鐘,因為穿著過程很繁瑣。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身穿橙色高空壓力服的米格-31飛行員

第790戰鬥機團的米格-31BSM和第98混成航空團的米格-31BM也經常支援俄羅斯遠程航空兵的轟炸機在國際空域進行的長航時任務。在這類任務中,“獵狐犬”護送“熊”、“海盜旗”或“逆火”飛離科拉半島,然後向南或向西南飛向預定大西洋空域。

在這些遠程任務中,米格-31BM會與伊爾-78加油機對接進行空中加油。駐紮在俄羅斯太平洋沿岸中烏格洛瓦亞的第22戰鬥機團的米格-31DZ也執行相同的任務。2013年年9月17日,美國空軍阿拉斯加-理查森聯合基地第3聯隊的F-22“猛禽”首次發現第22團的米格-31護航兩架圖-95MS“熊-H”抵近阿拉斯加海岸102公里處,這次任務還有出現了兩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米格-31與伊爾-78對接進行空中加油

此外,駐紮在蒙切戈爾斯克、坎斯克、大薩維諾基地的“獵狐犬”目前經常進行北海航線長航時訓練巡邏任務,北海航線是北極一條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商業和軍事海運線,從巴倫支海一直延伸到白令海峽以東。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上懟黑鳥,下懟戰斧,蘇聯的末代重型截擊機“獵狐犬”米格-31

俄羅斯在北極的軍事基地佈局,藍色是司令部所在地,紅色是正在建設或升級的基地,黃色是未來要建設的基地

這些部隊還會臨時把飛機部署在北極圈內機場,對巴倫支海上的俄羅斯空軍戰略轟炸機全球巡邏任務指定的空空中加油空域實施保護。諸多任務在身,米格-31 的未來或許沒那麼暗淡。

歡迎關注韓老師雜談,一起看點兒走心的軍事。

甭管新的舊的老的少的,只要夠精彩,咱這兒就有!

粉一個,2018年升職加薪有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