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魅族15: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魅族15: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2017年2月10日,黄章在41岁生日当天宣布“我将重新出山打造我的梦想机,去迎接魅族15 周年”。

14个月之后,黄章回归后“小试牛刀”的产品——魅族15在浙江乌镇正式发布。

浙江是黄章的福地,在人员剧烈变动的2014-2015年,魅族接受了阿里5.9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作为“宅男”的黄章受马云之邀,首次来到杭州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魅族由此开始了成立以来的最大改变,启动组织构架改革,当年手机销量跨入2000 万台关口,首次跻身国产手机十强。当年的旗舰魅族PRO5,采用了性能强悍的三星Exynos 7420 处理器、金属一体化机身、支持快速充电的大电池、大屏幕、大内存... 也被煤油们称之为"M8之后的产品高峰”。

魅族15: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黄章希望魅族15可以完成对PRO5的超越,从14个月的打磨,定制大量核心元器件,将发布会选择在北上广深之外的浙江乌镇,都说明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而言,魅族15是黄章完成从“回归”到“入世”的关键机型,也看到了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黄章的坚守

中国手机企业创始人同时是“超级产品经理”可谓凤毛麟角,黄章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据说黄章为了给家中近千万元Hi-Fi音箱设备更换一根十多万元的电源线,不惜拆房动瓦。

这种“偏执”反应在魅族产品上,就是极简和对称的“侘寂美学”,强调手感,精进工艺,去除华而不实的产品设计,不盲从,至繁归于至简。从魅族成功的产品上来看,甚至包括MP3时代,莫不如此。

魅族15也延续了这种设计语言。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引发热议的16:9标准屏。

自苹果iPhone X首先使用“刘海屏”之后,国产手机新品就将其作为了“流行”与“标配”。但iPhone X使用刘海屏背后是因为在机身头部位置内嵌包括Face ID在内的8个传感器,在权衡利弊过程中做出的中庸妥协,同样拥有供应链掌控优势的三星在其旗舰产品上就完全没有这种设计,相反不需要在机身头部位置内嵌多种传感器的手机企业明明不需要“得iPhone X的病”,却偏偏成为效仿和抄袭者。

这是“偏执”的产品经理黄章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其亲自拍板下,魅族从三星定制了Super AMOLED屏幕。从5.46英寸/5.95 英寸(15 Plus)屏幕尺寸,2K分辨率(15 Plus)、接近500 的PPI、1.175mm“全球最窄边框”,以及比绝大多数的OLED 手机都细腻的显示效果,都证明了这是一块为魅族15系列专用的Super AMOLED定制屏幕。批评的人可以说黄章“任性”,因为这种为单款产品定制的高价值核心元器件产品会带来较大的风险,不过这也说明了黄章打造魅族15的决心和偏执。

这种“偏执”带来的是,在没有使用18:9屏占比和刘海屏的前提下,魅族15系列依然做到了约83%的屏占比,与苹果iPhone X和三星Galaxy S8屏占比在一个水准,就是放在整个全面屏手机市场在屏占比也能排到中等靠上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这块16:9的定制屏幕,实现了真正的“全球最窄边框”,在目前行业内边框都超过2mm的情况下,魅族15系列将其做到了1.175mm,这种接近消失的“黑边”,继承并提升了魅族旗舰“BM区”的优质传统设计,并且将魅族15的机身控制在适合单手操作尺寸的72mm以内。

从实际上手体验来看,极窄边框配合这块相当不错的2K、接近500 的PPI的三星定制Super AMOLED屏幕,比样机照片效果更有冲击力,反而更符合“全面屏”的定义。如果说坚果是“圆滑当道时代的锐利异类”,那么魅族15就是“刘海屏当道时代的偏执坚守者”。

魅族15: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对称是最经典的美学,魅族15整体上也延续了魅族极简和对称的设计风格。机身顶部是居中的前置摄像头,传感器等,听筒和呼吸灯隐藏在了顶部的缝隙里,机身一体感更强。机身背部双摄居中呈竖排排列,下方是后置环形闪光灯,机身下方居中位置是魅族Logo。

黄章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打磨手机木质手板,原因是“细微差异都会影响用户手感”。在魅族15上创造性的采用了不锈钢铝复合材料,在高强度铝合金后壳基础上镀上了一层超薄不锈钢材料,并使之一体成型,带来的就是在3000mAh电池、5.46英寸屏幕的金属机身上实现了7.25mm厚度和152克的重量,在手感、握持感和机身重量方面带来了良好的平衡。当然也有评论认为金属机身带来的就是无线充电功能的缺失,但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目前的共识是:无线充电现在是一个低效低频的“鸡肋”功能,无线耳机这种小电池无线充电速度还可以忍受,但作为一个在3000mAh以上的“大块头”,无线充电远不如高速充电方案实用,毕竟手机是用户最高频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魅族15带来的方案是标配24W的mCharge 4.0快充,半小时即可充满54%的电量。

魅族15的另外一大亮点是魅族经典“小圆点”的回归,不到5mm直径的指纹识别基本占满了整个底部边框。在机身正面底部被整块玻璃覆盖,物理Home键取消的情况下,魅族15全新内置了触感引擎mEngine,并基于此设计了40多种不同场景下的全局式触感反馈效果,以模拟不同物理按键带给用户的真实触感。同时,魅族15还为“小圆点”内置了独立的感应芯片和指纹解锁芯片,实现了经典的mBack交互体验和指纹解锁“二合一”,带给魅族旗舰手机交互体验的再次进化。

魅族15: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由此来看,作为黄章回归后“小试牛刀”的产品,魅族15实际上体现了黄章特有的偏执和坚守,这是一款既有鲜明风格,又继承了魅族很多经典设计风格和语言的新魅族旗舰。

黄章的改变

从宣布“回归”开始,黄章就再度成为中国手机行业的热点和争议人物。

热点是由于黄章作为“超级产品经理”带给魅族的成功,争议核心则是“回归”能否带领魅族再度崛起。

实际上,这种“回归”和引发的“争议”,背后是黄章在寻求改变。

一个鲜明性格的人,优点越明显,往往意味着相同的长度的短板。黄章强于产品,却弱于营销,连黄章自己也说“和老罗小米比炒作,我肯定输。要是比产品,我可以秒他们几条街。”在魅族起家的MP3 时代,魅族便依靠产品能力不断打开局面。

黄章显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为此请来了原华为消费者BG中国区CMO杨柘作为魅族新CMO,目标帮助魅族打造高端品牌。

魅族15: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在黄章和杨柘主导下,魅族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公布了“惟精惟一”的新品牌理念,此举引发了媒体、业界和煤油的激烈讨论。

有媒体评论称,魅族是一个年轻品牌,无法接受从“青年良品”到“佛系中年”的改变。但事实上,“青年良品”是魅蓝的品牌理念,而不是魅族。魅族已经15岁了,从M8算起至今也有9年时间,第一批“煤油”用户已经长大了,魅族需要承担起更多魅族用户群的选择,这也是选择拆分魅族和魅蓝事业部的原因。而当魅蓝E3高配版已经支撑起2000元价位之时,魅族品牌显然要向上冲击2500元以上,甚至3000-4000元价格区间,这也是魅族要成长和品牌提升的必然选择。

再者,“惟精惟一”不是一个拼凑的概念,也不是一个中年符号,而是出自中国文学经典中的《尚书·大禹谟》,难道ABC就代表年轻与时尚,中国文学经典就代表中年?《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代表了中国自古以来掌控命运,专注执着,追求极致的智慧和品性。

魅族与黄章,成功在于长期对产品的专注执着。回归的黄章,迫切需要将魅族重新回到再造煤油喜欢的爆款旗舰的轨道上来。因此当杨柘解读出“惟精惟一”的文化精髓,黄章听完之后才会沉默良久,随后拍案叫好,称“决定了再也不变”。

魅族15:黄章的坚守与改变

魅族15这款产品上,也可以看到黄章对于打造魅族旗舰的产品的理解与改变。比如同时使用了高通660系列与三星Exynos8895处理器,魅族都将其性能调教的不错。在用户关心的痛点拍照问题上更是实现了“跳跃式进化”:魅族15系列使用了与华为P20同款的IMX380全球顶级感光元件,1/2.3英寸的大底和1.55μm的超大单位像素尺寸都是IMX380的独到之处,而且这里的1.55μm可是实打实的像素面膜而不是“等效面积”。搭配1200万广角镜头+2000万长焦镜头,以及四轴光学防抖+EIS电⼦防抖的双重加持,打造出了“魅族历史上最强的拍照手机”,尤其是暗光拍照能力秒杀目前市面上大多数Android手机。

从产品设计、定价区间与传播调性上来看,魅族15都不是仅仅是年轻用户打造的手机,它实际上承担了魅族向更多圈层人群和更高品牌进阶的更多可能性。在这个道路上,不可能是一两代产品完成的,从三星、华为手机崛起的历史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对产品“偏执”的黄章,在个人“回归”和企业转型过程中经历波折实属正常,一帆风顺才是怪事。用户和媒体永远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高配置的产品,并且尽可能增加各种实用/不实用的功能。而身为企业经营者,负责任的标准是“永远做出现阶段最合适的产品”,这就注定了现阶段的魅族,难免遭到争议甚至“炮轰”。

这个道理,从挑战苹果到历经触底反弹的雷军懂,从理性主义到“成熟企业家”的罗永浩懂,现阶段的黄章也懂。只不过,“回归”中的黄章,多了些理想和执念,这也是魅族接下来的最大的看点。

【壹观察】—————————————

☞本文作者系《壹观察》,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

☞《壹观察》网站为:guanchacn.com ,同时入驻《今日头条》、搜狐、新浪、网易、凤凰、《百家号》、《虎嗅》、《钛媒体》、《界面》、《一点资讯》、《天天快报》、《大鱼号》等平台。

☞欢迎关注我的《壹观察》微信公众号:guancha01,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