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安謀中國落戶天府新區 補齊集成電路“設計”短板

安謀中國落戶天府新區 補齊集成電路“設計”短板

吳雄昂

安謀中國項目點擊

Arm集成電路

設計服務平臺:

突出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發展方向,聚焦於為智能物聯網企業提供芯片的定製化設計服務,並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加速機器人、智慧醫療、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前端感知網等領域應用落地。

Arm中國西部

研發中心:

將在條件成熟時啟動設立,研發以物聯網和安全應用為核心的芯片設計服務及落地解決方案,引入芯片、智能硬件、系統集成、雲平臺與軟件等核心鏈條,組建核心技術研發、產品解決方案及設計服務團隊,支撐Arm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平臺的發展。

Arm教育

研發總部:

將藉助Arm優勢,依託英國劍橋大學、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等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生態,為成都未來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儲備具有國際視野的精英人才。

Arm

智慧小鎮:

依託天府新區的人才、產業項目、金融資本等產業創新要素和Arm生態系統的創新基金和加速孵化平臺,引進以Arm為技術核心的全產業鏈,打造集研發、設計、集成、試驗、技術轉化與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產業園區。

本月18日,一個行業龍頭企業的落戶,可以說給在國內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成都集成電路產業補齊了設計環節的重要短板: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安謀中國”)與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共同組建綜合性平臺公司,在建設Arm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平臺、Arm中國西部研發中心、Arm教育研發總部和Arm智慧小鎮(天府新區——Arm聯合創新示範園區)等項目上展開深入合作。

Arm是誰? 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設計龍頭

高通、三星、華為……都是耳熟能詳的移動芯片設計和製造商。安謀公司(Arm Limited)在它們的上游,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處理器及數字架構知識產權(IP)提供商,於2016年被軟銀以243億英鎊收購。安謀公司自己並不生產芯片,其商業模式為IP授權,通過知識產權授權的方式,收取一次性技術授權費用和版稅提成。受益於移動設備的崛起、大型家電和汽車系統的普及,基於Arm指令集生產的芯片在嵌入式和移動端的市場佔據了“頭把交椅”。截至目前,在全球範圍採用Arm技術的芯片累計出貨量已超過1000億片,包括高通、三星、華為在內的全球1300餘家移動芯片製造商採用的都是基於Arm指令集架構上的芯片。

安謀中國,是安謀公司與厚安創新基金(厚安創新基金於2017年1月由中投公司、絲路基金、新加坡淡馬錫、深圳深業集團、厚朴投資與安謀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在中國共同建立的合資公司,總部設在深圳。作為安謀公司在中國IP業務的總部,安謀中國向總部設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開展集成電路知識產權(IP)的授權與技術服務,並結合中國市場需求自主研發基於Arm技術的IP與標準,賦能中國智能科技創新。

來成都做啥? 打造服務中國的物聯網芯片設計中心

“任何一個行業想要獲得好的發展,人才的儲備是核心、是關鍵。”安謀中國執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雄昂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安謀中國落戶天府新區主要想做兩件事:一是打造一個物聯網芯片設計中心,二是進一步推廣基於Arm的相關教育事業。吳雄昂說,預計到2035年,全球將有1萬億臺電子設備實現互聯,一個智能物聯的社會將把人們的生活都數字化。在此過程中,新興類型的芯片需求量非常大。但從長期看,物聯網芯片在低功耗技術、全球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都還面臨許多挑戰。

中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過去十年,中國合作伙伴搭載了Arm IP的芯片出貨量猛增了110倍。到2017年,Arm IP芯片在全球的187億片出貨量中,超過25億片都是中國合作伙伴貢獻的。更重要的是,包括華為、瑞芯微在內的中國合作伙伴,如今已進入了芯片行業的主流。因此,Arm希望在中國打造一個物聯網芯片設計中心,更好地為他們提供設計和服務。同時,Arm認為,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特別是設備和芯片的全面升級,將是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下一步發展的關鍵。而人才儲備是支持這個行業發展的最核心資源。推廣相關教育事業對Arm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何落戶成都? 看中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的輻射力

那麼Arm為何選擇成都?吳雄昂說,一方面,成都作為正在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將來在智慧城市、物聯網等的發展上,對中國西部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力。安謀中國希望通過落戶成都,在人才培育和產業發展上獲得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在最近幾個月的接觸過程中,安謀中國感受到了天府新區是非常專業的合作方,因此決定落戶於此。

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頂層標杆企業,Arm落戶天府新區,將迅速吸引上下游企業以及產業人才在成都集聚,打造集研發、設計、集成、試驗、技術轉化與服務為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推動成都乃至中國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發展成為未來新經濟的話語引領者、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態創新區。

記者 薛歡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