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多達14項長期實驗!神舟12號太空中呆一個月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於1999年11月20日

在1999年的11月20日早上6時30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第一次飛上天,也將中國第一艘試飛飛船神舟一號帶進送入軌道,這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工程第一次飛行試驗大獲成功,這也說明著,我們中國人也能送飛船上天了!從神舟一號到現在的神舟十一號,從無人飛船到有人航天,從一人到多個人,我們每次都在做新的嘗試,從飛船艙內可以太空行走,中國航天不斷突破自家和別人,神舟一號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工程第一次試飛而獲得大勝,中國人也能送飛船上天,據瞭解,預計在2022年前後,中國空間站“天宮”將正式完成在軌建造任務,成為長期有人照料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支持開展大規模,許多學科交的空間科學實驗,我們的目標是厲害我們自己的中國航天。


多達14項長期實驗!神舟12號太空中呆一個月


走好新時代征戰太空的新徵途

我們對外太空實驗有優勢,外太空環境複雜,那麼,為什麼要在外太空中做實驗呢?這是因為可以利用載人航天開展科學實驗有很多特點:第一,可以提供長期重力、微重力實驗的先決條件,重力掩蓋下物質的特殊變化在微重力環境下,很多物質的規律會發生改變,由重力引起的浮力對流,燃燒特性也會發生改變,它只是一種擴散的燃燒,第二,航天員可以在軌進行實驗操作,更換實驗設施和實驗設備,長期開展實驗,第三,在一定的軌道高度上,我們方便開展天文觀測和地球觀測,在空間進行觀測,天文望遠鏡不受大氣干擾,空間站約1.5個小時就能繞地球一圈,約每3天就可以把地球大部分陸地覆蓋了,可以開展對地快速掃描和觀測,第四,可以通過往返將實驗樣品帶回地面,在地面上對樣品進行長期研究,取得新的發現,由於環境的特殊性,空間站上的實驗操作通過3種方式進行,一是由實驗裝置通過自動化控制自主完成,大部分實驗是以這種方式來完成的,二是通過地面運行控制中心遙控控制實驗的操作,包括進行參數調整或者設置等,三是由在軌的航天員來協助開展,比如,更換批次樣品,或者完成生命科學實驗中的精細操作,進行在軌觀察等,現在有新型航天員,他們本身就是載荷專家,專門去太空開展科學實驗,在短期內就把相關的實驗批量完成,對於有志於太空科學實驗的中國科學家來說,中國空間站將為他們搭建前所未有的實驗平臺,他們提交空間實驗項目如果入選,如果身體過關的話,他們完全可以參加載荷專家選拔,有望在太空操作自己的實驗。


多達14項長期實驗!神舟12號太空中呆一個月


中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我想知道你們的用水是從地面上帶到天宮一號去的嗎?這些水可以循環使用嗎?”,“流淚的話,眼淚是往下流還是往上飆?”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想知道的,2013年6月20日,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之外的天宮一號,中國首次太空授課舉行,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老師,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狀態,聶海勝盤起腿,玩起了“懸空打坐”,王亞平用手指輕輕一推,聶海勝搖搖晃晃向遠處飄去,在40多分鐘的時間裡,航天員完成了太空質量測量,單擺運動等實驗,向青少年講解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300名地面課堂學生進行互動,全國8萬多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聽收看太空授課,這樣的“神密一課”,不要說孩子們,即使是成年人也會為之怦然心動,太空講堂期間,每過一秒天宮一號就在太空移動了7800米,為保證40多分鐘空中課堂不間斷地天地傳輸並且每一幀畫面都清晰穩定,中國航天測控網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挑戰,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舉行太空物理授課的國家,這是中國航天技術不斷進步的體現,更拉近了航天與中國民眾的距離,2016年3月,超期服役兩年半的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踏上了漫漫回家路,在太空孤獨地飛行了兩年多後,天宮一號迴歸地球,完美謝幕,意味著更精彩的演出即將上演,中國大踏步邁向載人空間站時代。


多達14項長期實驗!神舟12號太空中呆一個月


進行多達14項中長期駐留實驗!神舟十二號

如今,天宮一號的繼任者天宮二號已完成使命,我國空間站建設正計劃穩步推進,第三批航天員選撥工作也已啟動,天宮一號長期在軌驗證了生命保障技術,完成了多項航天醫學實驗,那麼眾所周知,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已初步具備了建造大型空間站的能力,已有17個國家決定與我國進行空間站合作,將在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升空入軌穩定之後發射,同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11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或被叫做“神舟十二號”,並在太空中呆了一個月,進行多達14項中長期駐留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