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芬蘭孩子的“閱讀力”世界第一,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芬蘭孩子的“閱讀力”世界第一,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芬蘭孩子的“閱讀力”世界第一,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看點:如果去芬蘭的小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學生會趴在地上看書。老師說:這在芬蘭這很正常,低年級的學生一週有自由閱讀課,學生可以在學校任何角落用任意姿勢讀任意的書。

這些年,PISA測試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世界經合組織就要給全世界的15歲少年,做一次學習能力國際評估,主要考察閱讀能力和數學能力。2009年時,上海152所學校的5千多名15歲少年代表中國參加這項測試,排名第一,平均成績比第二名韓國高出17分。

在PISA測試中,經常和中國孩子爭奪冠軍的芬蘭學生很搶眼。近幾年的測試中,芬蘭學生的成績都排在榜首。這個北歐小國的學生閱讀素養和科學素養都非常出色,尤其是他們的閱讀能力。

略做探究後就會發現,這樣的閱讀能力,源自芬蘭從0歲開始讀書的閱讀氛圍。我們實在很有必要探究一番,他們是如何把閱讀變成生活的。

書是嬰兒的玩具

每個芬蘭孩子的第一本書,都是政府送的。孩子出生之後,政府就會給這個家庭送來一個“嬰兒盒”,裡面必然有一套芬蘭語-瑞典語雙語的硬紙板詩歌繪本。芬蘭政府希望每個孩子從小就能聽到父母給他們讀書,從詩化的文字中感受語言的韻律。

觀察芬蘭人的日常生活,隨處都能看到書的影子,這樣,我們也就不懷疑為何人家能在PISA測試中奪冠,芬蘭孩子的閱讀能力常居世界之冠了。

芬蘭孩子的“閱讀力”世界第一,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芬蘭是全世界圖書館分佈最密集的國家,在街上經常能看到芬蘭爸媽推著嬰兒車或揹帶孩兒,在圖書館的兒童區邊玩邊閱讀。圖書館每週也會有固定的講故事時間,芬蘭爸媽帶孩子聽故事的熱情一直很高。

芬蘭人會隨時隨地讓孩子看到各種各樣的圖書。嬰兒洗澡時,會有能漂在水面上的洗澡書,洗澡的時候孩子也可以聽到爸爸媽媽念這種特殊的繪本,故事隨著一頁頁書在水面上漂浮,讓孩子愛上故事。

他們的家裡還會有布書、有聲書。孩子抓起來咬一口,紙挺硬的;踩一腳,書裡會冒出聲音;翻開這些書,面有綠色的森林、廣闊的白雪。

看到孩子跟一本書玩得不亦樂乎,家長一般不會去打擾孩子,而是給他空間,讓他享受從一本書裡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快樂。讀書其實不用太正經,得到新奇的滿足,激發好奇心,這就已經足夠了。家長們也悉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心理學家一般會把好奇心分為兩類:一類叫感官好奇,一類叫認知好奇。

孩子接觸的這些形式多樣的書,都是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感官好奇。隨著孩子成長、識字,他們能接觸到文字,探索和詢問文字背後的世界,這時候,他們對世界的好奇,都可以從閱讀中找到答案,這就能極大滿足和激發孩子的認知好奇心。

沒有達到認知好奇之前,書籍對他們來說就是玩具,對芬蘭人來說,成為玩具的書對孩子很重要。我們會追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略長大一點兒,就會喪失閱讀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減退,把閱讀當成一件枯燥的事情,究其根本,還是我們不願意引導他們。小時候沒有把書當作親密的夥伴,缺乏從感官好奇向認知好奇的過度,長大後,只能覺得讀書不好玩。

為了滿足和激發孩童的好奇,芬蘭營造了怎樣的客觀閱讀環境呢?是什麼樣的閱讀環境,把芬蘭15歲孩子的閱讀能力(PISA測試)推向了世界首位?

芬蘭兒童的閱讀生活

如果去芬蘭的小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學生會趴在地上看書。老師說:這在芬蘭這很正常,低年級的學生一週有一兩次自由閱讀課,學生可以在學校任何角落用任意姿勢讀任意的書。

芬蘭的圖書館多,而且,孩子只要年過7歲,就可以辦理借閱卡,去圖書館借書。如果你家附近的圖書館沒有你要的書,只要在圖書館的網頁上搜索一下,然後點擊鼠標,過幾天,你的郵箱裡就會有郵件告訴你,這本書已經在離你最近的圖書館或者你指定的取書地點了,這麼方便的服務你只需花5毛錢。如果你特別喜歡一本書,在續借了三次之後,圖書館的電子系統會主動問你,是否需要圖書館幫你訂購這本書,你只要付款,他們就會為你購買郵寄到你的家裡。

這是真正的讀書人的天堂。

在這個國家,讀書不是一部分讀者的事情,圖書館系統延伸出一種流動圖書館,非常受芬蘭人歡迎。1962年開始,芬蘭有了第一輛流動圖書館,如今,芬蘭境內有150所流動圖書館和超過12500個停靠站,即使在人口稠密的芬蘭南部,一年內流動圖書館行駛可達50000公里行程,在北方則更遠。

芬蘭孩子的“閱讀力”世界第一,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流動圖書館多安裝在大型巴士上,主要服務於較偏遠的社區和學校,還有那些出門不便的老人。這個舉措無疑將芬蘭人奉行的公平享受文化資源的內核落到實處。

如果偏遠地區的孩子們無法去圖書館,那就讓圖書館去到孩子身邊。

正是這樣的社會的支持,讓芬蘭成為世界上圖書館利用率最高的國家。閱讀不是學校的強制行為,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全民預防“閱讀障礙”

如果只是社會、學校、家庭提倡閱讀,會讓我們讚歎,但遠不會讓我們驚訝,芬蘭人的閱讀則絕對能讓人驚訝,甚至震驚。

在芬蘭,閱讀教育學者高度重視孩子的“閱讀障礙”問題。閱讀障礙的誘因有兩個:第一類是生物原因,是孩子的基因缺陷造成的,世界範圍內,有5%的新生兒會產生這種障礙;在芬蘭,這個數字大概是3%。第二類是閱讀環境造成的問題,孩子的閱讀教育沒有到位,使得孩子出現了閱讀問題,很多欠發達國家90%的閱讀障礙者是因為閱讀環境造成的,但芬蘭幾乎為零。

仔細瞭解後會發現,芬蘭人對待“閱讀障礙”想對待兒童注射疫苗一樣認真、仔細。

芬蘭的閱讀專家介紹,他們有一個專門的閱讀能力評估,主要測試芬蘭四五歲小孩的閱讀能力,看看他們上小學前知否具備閱讀能力,以應對接下來的學習。到了合適的年齡,政府會派專門的老師去每一家幼兒園,一對一評測每個孩子,找出可能需要幫助的孩子,及時提供協助和干預。

芬蘭孩子的“閱讀力”世界第一,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芬蘭的幼兒園跟德國一樣,不允許給學前的孩子教授任何專門知識,在幼兒園只是玩和學習生存能力,幼兒園裡很少給給孩子有正式的測評。但是,政府居然會派專門的老師“評估閱讀”。如果有孩子沒有通過評測,並不會造成歧視,反倒馬上會邀請他參加好玩的閱讀遊戲,通過有趣的的閱讀闖關遊戲,老師們會幫助孩子學習語言與字母的關係,用這種方法提前干預孩子的閱讀能力,讓他們今早趕上其他孩子的閱讀進度。

在芬蘭人看來,小孩不見得需要學認字,但是一定要及早了解發現孩子有沒有閱讀的能力和興趣,因為這樣的能力,才會真正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芬蘭人相信,閱讀是一切學科的基石,只有夯實基礎,才能慢慢蓋起學習的大廈。

芬蘭人對閱讀的這種異乎尋常的重視,可以從他們的歷史中找到線索,芬蘭的路德教會規定,一個人要想結婚,必須得先能識字,這種嚴苛的要求,已經在數百年的時間裡慢慢沉澱下來,滲入芬蘭人的血脈中,他們堅信,閱讀是一個人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能力。

-END-

作者丨王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