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請別錯過養生最好的“補藥”

“養生”是當今話題榜上居高不下的熱門詞,是讓無數現代人們趨之若鶩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人們對健康、對長壽的追求途徑。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儼然已經成為了新的時代潮流。


請別錯過養生最好的“補藥”

然而不知您是否這種感覺?

身邊很多堅持“養生”的人,或者把“養生”掛在嘴邊的人,有時候並不見得身體比普通人健康,反而比普通人有更多的問題:

常常保溫杯泡枸杞的人,如果脾氣不好,那他依舊會著急上火;

常常說著早睡早起的人,如果心情鬱結,那他依舊會精神恍惚;

常常不吃垃圾食品的人,如果長期焦慮,那他依舊會內分泌紊亂……


情緒不好時,很多養生都是徒勞的。


請別錯過養生最好的“補藥”

情緒不好,用再多的護膚品都留不住年輕的容顏;情緒不好,用再好的保健品都保持不了精神的年輕。


請別錯過養生最好的“補藥”

中醫講心主神志,心藏神,在五臟六腑中屬於君主之官,既能維持氣血運行的通暢,又主宰著人的精神活動,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所在。中醫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黃帝內經》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請別錯過養生最好的“補藥”

國醫大師王琦曾說:人們所追求的健康應該是身體上、心理上、社會上和道德上的和諧狀態,養生以養心為要,養心才能達到心身的和諧,個體與社會的和諧。他認為養心有“五要”:一要平常心、二要仁心、三要寬心、四要靜心、五要開心。生理養生與心理養生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所以最好的養生,從來不單是用外物來調節身體,而是持續的保持良好的情緒,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我們看看古代醫家如何養心:


請別錯過養生最好的“補藥”

01

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急千金要方》)

解讀:孫思邈認為,修心之法,貴在靜怡中和,切忌過度和猛烈。有深愛的事物,切忌過分投入,心有很厭惡的事物,也不要厭惡久恨,這樣有損心性和心神。

02

養心莫善於寡慾。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養生四要》)

解讀:清心寡慾才是養生之道,凡事適度。過度追求享樂,則會讓機體很快衰退。

03

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素問·上古天真論》)

解讀:心志閒適而少有慾望,心裡安定沒有恐懼,形體疲憊但不倦怠,因此真氣調順,各人隨其所欲,願望就都可能達成了。

04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

解讀:對於現實事物要順其自然,事情過後就不要耿耿於懷,做到內心寧靜,這樣才可以延年益壽。

05

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蘇沈良方》)

解讀:內心安定,外界對自己的影響力就大大減輕;心平氣和,自然就能從容應對外物的各種變化。

06

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恆言》)

解讀:養生貴在養氣,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氣的運行失常,尤其最忌諱的就是發怒,怒氣最傷身。

07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

解讀:想多了就會消耗過多的心神,念頭多了就會心志發散而不聚焦,慾望多了就會干擾清醒有損智慧,事情多了就會感到身體疲勞。


請別錯過養生最好的“補藥”

不要人云亦云的去焦慮地找養生良方,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形式上的養生,用實際行動,養好你的情緒,只要你願意,這世間所有的美好都與你環環相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