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戰火兄弟連》系列是由Gearbox 開發,育碧發行的遊戲。講述了二戰時期101空降師502團 f連3排三班班長馬修·貝克、二班班長約瑟夫·哈索克帶領戰友們在諾曼底以及荷蘭戰鬥的故事。目前遊戲在PC上有三部作品:《戰火兄弟連:前進30高地》( Brothers in Arms: Road to Hill 30 ) 、《戰火兄弟連:浴血奮戰》( Brothers in Arms:Earned in Blood )以及《戰火兄弟連:地獄公路》( Brothers in Arms: Hell's Highway)。其中前兩部還在XBOX360以及PS2上發行,第三部在XBOX360和PS3上發行。另外遊戲還有若干其他版本,暫不贅述。

與《使命召喚》、《榮譽勳章》這些同時期的二戰系列遊戲相比,這部遊戲偏小眾。但是對於我而言,這款遊戲是我遊戲啟蒙的一部分。當時我在大舅家的電腦裡玩到了這款遊戲,被遊戲開頭C47機群被德軍防空火力狂打的場面嚇到了。之後我特意回家下了遊戲,打通了《30高地》,被這群傘兵們壯烈的故事震撼到。我特意在愛拍網上發佈了一些這款遊戲的通關視頻,長大之後又在百度使命召喚吧的吧刊中介紹了這個系列,也算是一種宣傳吧。

現在想來,當時寫的介紹還是略顯幼稚與稚嫩,有很多值得聊的東西都沒有提到。所以我也想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系列的特點、發展以及現狀。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三年半的時間,就想弄個考究的遊戲

談到二戰中101空降師的相關影視作品,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可能就是斯皮爾伯格的鉅作:《兄弟連》。 這部作品取材於斯蒂芬·安布羅斯的小說《兄弟連》,講述了101空降師506團E連的戰鬥故事。這部劇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不僅包攬了2002年第54屆艾美獎中的多個獎項以及第59屆金球獎電視電影獎,更是讓許多演員已這部劇作為鋪路石,為自己的演藝事業添磚加瓦。但最為重要的是,這部劇讓許多人開始關注101空降師與82空降師,關注諾曼底登陸時那些小夥子們在敵人後方出生入死的偉大行動。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或許正是受到了這部劇的影響,Gearbox和育碧製作了《戰火兄弟連:進軍30高地》這款遊戲。為了製作這款遊戲,製作團隊前往美國國家歷史檔案館借來了上百箱資料,搞到了當時美國對法國偵查的航拍圖,進行研究;除此之外,他們還積極的與美國軍方聯繫,並且僱傭了一些退役軍官作為遊戲裡的參謀,讓他們進行指導,給出建議。另外,他們還搞到了當時美國、德國雙方使用的槍支,除了當參考以外,還讓製作人員親自射擊,讓他們感受真實射擊的感覺。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副導演Brian Martel在用一把MP38衝鋒槍進行瞄準,攝於D-DAY紀念博物館。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覺得:一個還原二戰的遊戲,不就應該做這些東西嗎?那麼我要告訴你更硬核的部分:製作團隊前往法國,沿著502團當時空降以及戰鬥的地點進行實地考察,拍攝,將建築物、街道全部照了下來。這些建築物基本上依然是二戰時期的樣式,沒有進行大的變化。所以遊戲裡的那些建築物、街道都是按照現實復刻的,沒有大的出入以及改動。

這就叫考究。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圖為法國諾曼底附近XYZ建築群一號房屋,由gearbox調研組拍攝。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圖為《戰火兄弟連:進軍30高地》中的一號房屋。

除此之外,遊戲中的人物跟《兄弟連》一樣,在歷史中也有據可考。舉個例子,主角馬修·貝克(Matthew·Baker)的原型是101空降師502團1營的哈里森·C·薩摩斯(Harrison·C·Summers) 。此人1918年出生於西弗吉尼亞州的馬里昂縣 ,入伍前是一名煤礦工人。在諾曼底登陸中他是第一批空降的士兵,之後他的營長帕特里克·卡帕西中校(Lt Col. Patrick Cassidy )讓他肅清WXYZ房屋群中的德軍,並配備了15名士兵。但是此君靠著自己的湯普森衝鋒槍,以自己一人之力,逐屋掃清這個地區的德軍,擊殺了至少30名德軍士兵並依靠自己手下的士兵將大量德軍俘虜,打通了猶他海灘與4號通道之間的連接。之後此人參加了科爾衝鋒等戰鬥,並且參與了花園市場行動(因傷獲得紫心勳章)以及突出部戰役(再次獲得紫心勳章)。 1945年11月30日,薩摩斯以中尉身份獲得了優秀服役十字勳章。1983年時因肺癌去世。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薩摩斯本人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不詳。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圈出的地點就是當年薩摩斯清掃過的房屋,感謝機核網網友無念的阿卡林提供。

我們的主角貝克就是按照此人的戰鬥經歷進行的,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XYZ建築群戰鬥、科爾衝鋒,以及比較著名的死亡街角、卡朗坦之戰都會在遊戲中出現。所以你在操縱主角貝克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體驗薩摩斯的戰鬥經歷。(雖然在遊戲中會進行改編),這就非常真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的貝克取自於他的配音演員特洛伊·貝克( Troy Baker ),大家對他一定不會陌生。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左邊的是《戰火兄弟連:浴血奮戰》裡的貝克。

我說的這些東西並不是瞎說的,Gearbox考證的這些東西以及一些戰史檔案、人物介紹以及製作過程都在遊戲中看到。打通一個難度以後就會解鎖一個文檔,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

另外,遊戲的標題下有一條紅線。我之前在《使命召喚14:二戰》的文章裡說過,感覺是致敬了《兄弟連》以及經典的二戰電影《細細的紅線》。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莽?莽你就死了!

這款遊戲給我帶來另外一個印象就是硬核。他跟我之前玩的《使命召喚》不一樣,這款遊戲不能莽。我舉個例子。

在你面前有一個德軍MG42火力點,封鎖住你前進的道路。請問你該怎麼辦?

在《使命召喚》這樣的遊戲中,有可能是扔一個煙霧彈遮住機槍手的視野之後衝上去;或者付出極大的代價(指死隊友)端掉機槍點;亦或者呼叫一個空襲或者坦克攻擊端掉它。

但是在《戰火兄弟連》就不行了。這個機槍點的構造就是用沙袋圍起來,堆得嚴嚴實實,所以你就不可能從正面進行攻擊。況且在機槍點周圍還有大量的德軍士兵,簡直是想讓你插翅難飛。那該怎麼辦呢?

遊戲裡的一個系統就是隊友系統。在之後的關卡中,玩家可以率領最多兩個小組的士兵加入戰鬥。一組的士兵最多三人,玩家用鼠標命令他們前往特定的區域,提供火力掩護或者攻堅戰鬥。根據此,我們再設想以下這個場景:遇到了MG42機槍組,一個班組留在原地,依託掩體吸引敵人火力;而另外的班組則繞過正面,從側面發動襲擊。

這就是遊戲的核心玩法。遊戲裡的德軍數量總是比主角多的,火力也很猛,所以說如何利用好自己手裡有的資源才是關鍵。

遊戲還提供了地圖系統。在地圖系統中玩家可以暫停,查看己方位置、敵人位置(有時候還會看到你沒看到的德軍單位,例如迫擊炮小組)以及人物的目標。玩家大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進攻路線,之後想想怎麼打。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圖片來自《戰火兄弟連:浴血奮戰》。

還有說的是,遊戲中採用的是血量制。玩家和隊友掉的血不能在戰鬥中恢復,而且死了只能在下一關復活。所以這些隊友也不能莽著用。但是有一種方法能讓你的血量恢復以及隊友復活,就是如果你連續死了三次,就會彈出一個對話框:“戰爭是不公平的,但是遊戲不一定,你想復活你的隊友嗎?“所以說,在這一點上,遊戲沒想為難你。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遊戲的難度也是按照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走的。一開始玩家剛落地的時候遇到的是709海防師東方營,裝備只有98k步槍;之後會遇到91步兵師,除了98K還有MP40以及MG42的固定火力點以及100裝甲營下的裝甲單位;再往後是第2傘兵師第6團,他們的射擊精度更高;最後是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增援部隊,配備有STG44突擊步槍。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德軍裡面的部分單位存在錯誤。例如掛靠在91步兵師的第100裝甲營,在遊戲中使用的裝甲單位是四號G型坦克以及四號突擊炮(遊戲中如此標明),但是實際上100裝甲營除了一輛三號坦克以外只有一些老舊的法國坦克,沒有四號坦克和突擊炮。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師有可能有這些單位。這裡就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在我看來算是瑕不掩瑜。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戰火兄弟連:浴血奮戰》中的四號G型坦克,標註為100裝甲營的單位。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戰火兄弟連:浴血奮戰》中被美軍俘虜的德國傘兵。

最後我想聊的一點是:遊戲裡的戰術非常專業。比如說你給你的士兵下令火力射擊,你會不停的聽到你的士兵向你彙報:我在換子彈(Reload)、在做了(On it)、我在這裡打不到敵人、貝克你在敵人火力範圍內,趴下(get down)。這些士兵幾乎是用嘶吼向你轉遞信息,幫助做出判斷;不光如此,打死了一個德軍士兵,自己的隊友受傷,他們都會向你彙報,也是在無形當中增加或者減少壓力。

另外,遊戲中班組移動也很有意思。以三人班組為例:貝克下達移動到下一個掩體的命令,首先兩個人會跳出來進行移動,另外一個人會在原地進行火力掩護之後跳出掩體移動;在移動過程中他們會持續開火壓制德軍火力,直到到達掩體之後等待貝克下達新的命令。

這些東西稱得上專業。

戰火中的兄弟情,電視劇般的敘事方式

《戰火兄弟連:進軍30高地》的主人公便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馬修·貝克。在遊戲中他是整個三班的主心骨,戰友們的生命全部交在他的身上,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也正因此,貝克和戰友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戰鬥的持續以及德軍守備力量的加強,戰鬥中不斷有人死去,貝克也因此備受打擊。

以遊戲中期遇到的M5斯圖亞特車長喬治·里斯納( George Risner)為例。喬治是貝克的好朋友,他們在高中的時候相識並且支援參加軍隊。由於膝蓋上的腿傷,喬治無法參加空降部隊,轉為加入坦克部隊。經過訓練後,喬治成為了M5斯圖亞特的車長,分配到了第70裝甲營。在猶他海灘登陸後,喬治向內陸前進,在機緣巧合下與貝克相遇,投入到戰鬥當中。但是好景不長,喬治的坦克在清理德軍設下的路障時被德軍伏擊,坦克擊毀,喬治也不幸戰死。這件事給貝克帶來了很大打擊。

多說一句,喬治戰死的地方叫做“死亡之角”( Dead Man's Corne ),位於法國聖孔迪蒙鎮。當時,一輛斯圖亞特坦克遭到了伏擊,車裡的三名成員陣亡。這輛坦克當時是在支援506團的戰鬥。現在,在戰鬥發生的地方有一座紀念博物館。gearbox的成員進行了參觀考證。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遊戲與歷史照片的對比。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gearbox調研小組進行實地考察,後面的路牌可以看到OBJECT的字符,可能指向XYZ建築群。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死亡街角博物館,可以看到門口停放的M5斯圖亞特坦克。圖片版權見左下方水印。

我們把話題說回來。在遊戲的最開頭便是“30高地”戰役,我們一上來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戰遊凱特·格萊特拿著一把M1911手槍,絕望地向源源不斷的德軍部隊射擊,最終被炮彈彈片擊中,倒在了血泊當中。我們可能會問,為什麼遊戲一上來就要放這個場景。到了後面的劇情我們才知道格萊特身上發生的種種故事,也會明白為什麼他會向德軍絕望的射擊,在這裡就不向大家劇透了。

這就是倒敘的記敘手法,他給玩家留了懸念,也讓玩家帶著這股懸念在遊戲裡去尋找答案。而事實上,遊戲的的確確通過一系列的戰鬥故事告訴你: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不得不說,遊戲的劇本寫的非常好,非常到位,把遊戲裡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淋漓盡致。所以玩家在玩的時候就會感覺在看電視劇一樣。

這三年半的努力不是白乾的。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TAKE!!!ME!!!!!

《30高地》在結尾的最後留了一個引子:結尾的動畫中,貝克帶領的三班在卡倫坦( Carentan )教堂前列隊站好,格里高利·“麥克”·哈爾西( Gregory "Mac" Hassay)發表了講話,並且表揚了貝克以及他的戰友約瑟夫·“瑞德”·哈索克( Joe“red” Hartsock )的英勇表現。但是他們突然遭到了德軍炮火襲擊,大家一齊向炮聲襲來的地方跑去。

當時我在想,這就是在給下一步留引子。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果不其然,《戰火兄弟連:浴血奮戰》也在同年晚些時候發售。這一部的劇情聚焦於我們剛才提到的哈索克。雖然哈索克在《30高地》大部分任務中與貝克並肩作戰,但是跳傘之後發生的事情我們不知道,被貝克分配執行其他任務時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最主要的是,這部作品以哈索克的視角講述了卡倫坦之戰(D Day14+,D Day登錄十四天後)之後的戰鬥情況,也為玩家提供了與貝克完全不一樣的進攻路線與不同的體驗。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以哈索克的視角看30高地之戰,第二裝甲師的謝爾曼坦克大殺四方。

遊戲的開頭是哈索克與美國陸軍的 SLA·馬歇爾( S.L.A. Marshall )中校的詢問。這位中校也確有其人,他在諾曼底登陸時就第一時間蒐集信息,撰寫了大量文史資料。在之後的朝鮮戰爭中也積極在前線記錄信息,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戰地資料。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遊戲中馬歇爾中校與現實中馬歇爾中校的圖片對比。

所以,哈索克的戰鬥經歷也是以回憶的方式,也就是倒敘的方式出現的。美中不足的是,哈索克的人物塑造沒有貝克那麼飽滿,但是遊戲裡的一些情節還是足夠記憶猶新的。

雖然說遊戲緊隨《30高地》,但是遊戲也做了一些新東西。比如可以向隊友所有彈藥(僅限美軍槍支),加入了M3注油槍以及FG42傘兵步槍。遊戲畫面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這種慢動作畫面會在《浴血奮戰》中經常出現。

越來越玄乎的“地獄公路”

2007年,PC上的第三作《戰火兄弟連:地獄公路》發售。本作主角依然是馬修·貝克,聚焦於1944年的荷蘭“花園市場”行動。這一作採用了全新的Unreal的引擎,在畫面上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遊戲一開始就是對前兩部作品的回顧,動畫將之前貝克與哈索克經歷的戰鬥場面全都復刻了一面,畫面上可以說是相當驚豔。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地獄公路》中復刻的30高地之戰,貝克使用謝爾曼上的機槍掃射德軍士兵。

在遊戲性上,遊戲的難度大大降低。戰術系統依然在遊戲中得以體現,但是貝克也已經掌握了呼吸回血大法,因此在打法上可以更加激進;以低矮牆、樹木為掩體時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稱進行射擊;另外固定的MG42機槍也可以進行拆卸,部署在牆上以及掩體時有無限子彈,機槍也可以直接端著走。

除此之外,遊戲中也加入了強力的巴祖卡小組,簡直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面前有德軍火力班組?給丫來一炮就完事了;坦克也變成了特定操作關卡,成了類COD的射擊遊戲。存檔點也較前兩代增加許多。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傻逼服不服!

情報方面也是大規模縮水,遊戲中的介紹在這一代僅是泛泛而談。解鎖的資料雖然充分介紹了整個市場花園行動以及101空降師的作戰情況,但是關於貝克主角團經歷的具體戰鬥、檔案資料以及gearbox實地考察的資料統統沒有。我非常懷疑這一作有沒有像前兩代一樣做非常考究的歷史研究。

劇情方面,遊戲的開頭就用一種美劇的介紹“Previously on the Brother In Arms”(戰火兄弟連前情回顧),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開頭也開始介紹貝克的童年經歷以及在英國格林漢姆機場起飛前的事情,算是慢慢的補完設定;實際遊戲中也加入了大量的人物動畫,幫助玩家梳理劇情。

在遊戲的開頭,貝克與哈索克在荷蘭的醫院與德軍激戰,之前出現了被德軍處決的女孩以及美軍士兵被埋在廢墟里的場面。最後劇情以德軍航空炸彈落下掛在繩子上未爆炸,貝克倒在地上,三個德軍士兵上來準備處決他的畫面為結束,也給觀眾留下了懸念。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這炸彈多嚇人!

但是這一代的劇情實在是太他媽神棍了。劇情的一個主要線索就是“被詛咒的M1911手槍”。這把手槍是貝克父親交給他的,而他父親也因為這把槍而死;包括前面提到的車長里斯納、格萊特都用過這把槍,而且最後都死了!這也太玄乎了吧!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被詛咒的手槍,刻有給馬修,兄弟連的字樣。

不光如此,在遊戲中還會冷不丁的出現格萊特的鬼魂以及一個小男孩的鬼魂,我承認我在玩遊戲的時候被冷不丁的嚇了一大跳。還有剛才提到的醫院關,裡面的環境稱得上是十分陰森,也足夠嚇人。

那麼我就想問問,您這麼設置的目的是什麼?咱們剛才大段的描述了前兩部作品多麼符合歷史(雖然會因為遊戲性有所改動),也沒見過您這樣的啊?如果您是想表達貝克的愧疚以及懦弱,也沒必要以鬼魂的形式出現吧?

所以對於這一作我是有不滿的,但是我也能理解為什麼那麼做:這把手槍的引子的確在前兩部中都埋下了,在這一部中現掛也可以理解。況且在遊戲性、戰鬥場面、畫面上都有了巨大提升,仍然是一款值得一玩的遊戲。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對於地獄公路的描繪應該很難在現在的電子遊戲中再次見到。

被雪藏的遊戲

毫無疑問,這個系列的遊戲給gearbox和育碧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他們也將遊戲系列移植到別的平臺上。例如2006年在PSP上發售的《戰火兄弟連:D-Day》( Brothers in Arms: D-Day);2007年的DS版《戰火兄弟連:DS》( Brothers in Arms DS)。這些遊戲都根據自己所在的平臺進行了優化與調整,與原作的劇情沒什麼差異,所以也受到了好評。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戰火兄弟連:D-DAY》封面。

但是從2008年開始,情況發生了轉變。遊戲的製作權交給了Gameloft公司——這是一家育碧旗下的企業,相信手機玩家對其並不陌生。除了之後的《戰火兄弟連:跑步前進》(Brothers in Arms:Double Times)是gearbox開發的以外,剩下的遊戲都是gameloft開發的。這些遊戲系列往往充滿了氪金元素,發生的場景、武器裝備也缺失了歷史考究。我在高中的時候還有幸用我的iphone5玩了第三部( Brothers in Arms 3: Sons of War),如果當時要是知道這遊戲披著戰火兄弟連的旗號,估計得被氣得夠嗆。

那麼gearbox在幹嘛,他們就這樣看著gameloft撈錢嗎?事實上他們的確在開發一款叫做《戰火兄弟連:狂怒4》的遊戲,在2011年的E3展上亮相。這款遊戲不再講述馬修·貝克與101空降師的戰鬥故事,而是講述了美軍的秘密部隊“狂怒4”4人小組奉命深入德國內地,追蹤並刺殺希特勒。旅程中他們遇到了納粹的實驗性部隊,並與之激戰.....

我們在看看實際遊戲畫面吧。酷炫的美軍戰士,酷炫的武器,酷炫的納粹黑科技,你告訴我這是《戰火兄弟連》?!我受夠了!我看夠了氪金手遊,你就給我整這東西?!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姑且放下心中的怒火,行吧,就當他是外傳,您出我玩就對了,之後咱踏踏實實出正作。可是之後就再也沒了消息,時隔多年之後才傳出項目取消的消息;Gameloft後來也維旺迪收購,兄弟連手遊不再開發,製作權發行權都交還到gearbox手裡,但就是沒新作。

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傳出遊戲續作正在開發的消息。在2019年,粉絲向gearbox總裁問及兄弟連的時候,總裁表示確實在製作兄弟連的遊戲了,但是現在還不能說。這是好事,我以為總裁一直顧著《無主之地》這棵搖錢樹,沒想到還記得這款遊戲,真不容易。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選自遊民星空的微博。

我非常期待著這款遊戲。現在做二戰的遊戲公司越來越少,大公司更是有點不敢做了。這個地材很難再做出新花樣,因為著名的戰役都做了,可做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像《戰火兄弟連》這樣把戰史精確到每一天,著眼於每一天戰鬥的遊戲實在是太少了。我希望gearbox寧可不要做多人、聯機合作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專心把自己的該弄的東西弄好,就像他們的前兩作一樣。

而且,無論是從原型薩摩斯以及101空降師的戰史,還是在《戰火兄弟連:地獄公路》裡格萊特對貝克說的話,都明顯暗示接下來的戰役將著眼於突出部戰役。我反正非常期待。

“這裡不是你的終點,你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告訴我,馬修,你已走過了地獄,那你對雪又有什麼感覺?”

“我可以處理它。”(I can handle the snow.)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我的計劃

遊戲的介紹部分到這裡就結束了,但對於我的計劃來說還沒有結束。這款遊戲對於我的意義非常重大,我也想做一些事情來讓玩家知道這個遊戲的遊戲系列。因此,我想把遊戲劇情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但不同於以往的文章,我會將真實的戰史與遊戲中發生的情況加以對照,讓大家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這注定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國內有關101空降師的資料雖然不少,但主要集中於《兄弟連》的506團上,502團的信息少之又少;而德軍方面更是慘淡,國內幾乎沒有材料。像之前提到的薩摩斯資料僅僅說了XYZ的戰鬥情況,後面的情況基本沒有;而遊戲中人物的原型也缺考證。

所以我希望一些對這方面有所瞭解與涉獵的朋友加入進來,特別是懂德語,可以查找德軍戰史的朋友,急需這方面的幫助。目前我已經得到了機核網的無念的阿卡林的幫助,他現在在美國讀書,業餘時間幫我查找了許多珍貴的資料,指出了遊戲中的一些錯誤。在此感謝阿卡林的付出!

歡迎大家隨時聯絡我,提供相關資料,本人感激不盡。

這個遊戲值得銘記,這些英雄值得緬懷。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究、硬核與空降兵的戰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