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对于读者来说,世界上有两个E.B.怀特,一个是写随笔的,一个是写童书的。

写随笔的怀特,是美国“殿堂级”文艺刊物《纽约客》最早的撰稿人。

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文学杂志之一,《纽约客》有着世界上忠诚度最高的一批读者,比如村上春树,当村上自己的短篇小说(英译本)第一次登上《纽约客》时,他形容“这简直是如同梦幻一般的事”。

因为在日本,《纽约客》的威望和影响力之大,根据村上口述:

“即使某本小说在日本卖了一百万部、获得了‘某某奖’,人家也只是‘哦’上一声,再无下文。但仅仅说是在《纽约客》上刊登过几篇作品,人们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而身为用上万篇专栏随笔“帮助《纽约客》一手奠定文风”E.B.怀特,他的声誉可以说在英语写作圈无人能及。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更可贵的是,E.B.怀特非常谦虚,他不喜欢抛头露面,成名后就和妻子定居在缅因州乡下的农场,直到去世。

期间,即使获得美国“国家文学奖章”,入选“美国文学艺术学院50名永久院士”,他也很少出现在记者镜头前,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荣誉。

他认为作家“是一个被神话的概念……书才是关键”。也就是说,作家应该用文字说话,而不是靠嘴皮推销自己,再花哨的话,也掩盖不了文字的平庸。

许多学英语的人,也应该感谢E.B.怀特,如果不是他帮助自己的大学老师威廉·斯特伦克修订了英语语法书《风格的要素》,并加入自己的散文作为导论,这本书也许就不会成为全世界英文写作者的标准教材,成为雅思、托福、GRE等外语考试的指定参考用书了。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风格的要素》封面署着这对师生的名字

这本语法书提倡的简洁、有力、朴实的行文风格,影响了很多作家的写作,比如美国当红儿童文学作家、《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的作者凯特·迪卡米洛,她说:

“《风格的要素》就在我的案头,我常常会引用它,并仪式般地回顾怀特的散文,当然也包括他的《夏洛的网》,怀特令我宽慰、着迷,是他如何使自己的言语更具影响力。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受怀特影响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都教授的枕边书

而创作出《夏洛的网》的E.B.怀特,就是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另一个怀特——写童书的怀特。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没有人能想到,这位以“冷峻清丽、辛辣幽默”著称的《纽约客》王牌随笔作家,居然能写出这么伟大的儿童读物。

毫无疑问,《夏洛的网》是有史以来最经典的儿童读物之一,不,应该要剔除“儿童”的前缀,它已经超越了童书的范畴。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夏洛的网》封面

加斯·威廉斯 绘制

许多成年人也喜欢读这本书,正如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尤多拉·韦尔蒂阅读后的感受:

“它通篇都在证明……人类必须时时守望即将到来的奇迹……作为一部作品,这本书几乎是完美的。

这个评价完全适用于E.B.怀特写的全部三本童书,它们是:

1945年出版的《精灵鼠小弟》,1952年出版的《夏洛的网》,1970年出版的《吹小号的天鹅》。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精灵鼠小弟》酝酿了10多年,灵感来自于怀特24岁在火车上做的梦。

那时,刚大学毕业的怀特,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和同学驾着一辆敞篷车穿越了美国,他们一边在路上打工赚旅费,一边憧憬更广阔的世界。

结束流浪后,在回纽约老家的火车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像老鼠的孩子,爱冒险,懂礼貌,率直且绅士,还有帽子和手杖。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第二天醒来,他做了笔记。因为他是家里七个兄弟姐妹(一个早夭)中年龄最小的,24岁的他,就坐拥了18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每次家庭聚会,他都要在家人的起哄声中,被叫去给孩子们讲故事,但他不擅长即兴,担心讲不好,所以需要把故事先写下来。

而这个火车上的梦,正好为他的家庭故事节目提供了素材储备,每次孩子们想听他讲故事,他就会拉一下抽屉,翻几个“鼠小弟”的冒险经历,读给孩子们听。

不过,真正让他想把这些抽屉故事写成一本书的,是14年以后,他的妻子因为在《纽约客》主持一个童书评论专栏,每个月都有几百本童书被寄到怀特家里。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怀特的妻子凯瑟琳

每天都活在这些童书的围剿中,实在受不了,怀特就写随笔吐槽,说自己“恨恨盯着那些护封,就对它们有了几分了解”,批评现在的少儿读物“似乎还是沿袭以往的套路,不过是换了件包装,就有了新的方向感”。

“成年人的道德观,书里书外,都有些陈腐的东西,不适合儿童……在你翻阅儿童书时,不断打扰你。”

这么“挑事儿”的文章,很快收到了读者来信,建议他要不写一本儿童读物试试?

于是怀特就想到了那个“像老鼠的孩子”,他把未完成的手稿寄给了出版社的编辑,得到了积极的回复。

但就像他后来在访谈中说的:“拖延是一个作家的本能。”《精灵鼠小弟》书稿一拖就是6年。

直到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纽约客》的许多员工都因为战争而离开了岗位,杂志创办人兼主编

哈罗德·罗斯恳求怀特夫妇回纽约坐镇一段时间,以保证《纽约客》可以继续运营下去。

怀特夫妇义不容辞。可回到纽约的怀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甚至还打算去看精神病医生。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40年代,回到纽约的E.B.怀特

当他确信自己会因为精神崩溃而死去或者发疯时,出于一名丈夫、一名父亲的责任心,他决定先把童书写完,好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留下足够的稿费继续生活。

于是,怀特在两个月内,完成了《精灵鼠小弟》。

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莫过于这本书在1999年改编成的真人动画电影了。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但电影做了很多修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主角鼠小弟斯图尔特的出现:电影中,鼠小弟是一对夫妇收养的;但在原著里,鼠小弟就是这对夫妇生下来的一个孩子。

因为这段“骇人听闻”的情节,怀特曾遭到很多人的批评,许多公共图书馆也禁止这本书进入,但这些话都是来自所谓成年人的视点。

还记得怀特是怎么说的吗?

“成年人的道德观……在你翻阅儿童书时,不断打扰你。

对于孩子呢?他们会怎么看这本书呢?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精灵鼠小弟》初版封面

加斯·威廉斯 绘制

怀特收到了上千封小读者的来信,他们都对这个故事喜爱有加,几乎没有孩子追问鼠小弟为什么会出生在人类家庭。

看到这样的结果,怀特总算放心了,因为谁都不想背上“对孩子有害”的罪名。

在孩子身上,怀特发现:“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翻阅现实与幻想的篱笆。篱笆会把图书管理员吓退,但对孩子们来说它什么都不是。

怀特回到纽约后,一直绷紧的神经,因为孩子们的支持而得到了治愈。

或许,我们成年人也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总是无法在故事里享受孩子似的阅读乐趣?

毕竟卡夫卡的《变形记》已经问世一百多年了,已经没有人会问主角为什么一觉醒来就变成甲虫了吧?(心虚)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夏洛的网》是1949年开始动笔的,但直到2年以后,这个故事才完成。

写作的原因是1948年,怀特刚刚经历的死亡事件,死去的是他农场里的猪。

美国的农场和我们中国的农村很像,每逢开春,各家各户都会养一头小猪,喂过夏天、秋天,到新年的时候,小猪长成大猪,就能做成熏肉和火腿了。

1948年9月,怀特养的猪突然不肯吃饭了,极力抢救了几天几夜,也无济于事,怀特就这么看着它死去了。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怀特一家在缅因州的农场示意图

梅丽莎·斯威特 绘制

说来也奇怪,一个注定要在冬天被宰杀的动物,提前一个月死掉了,怀特觉得是他的错,可如果救活了,自己也会在冬天扮演屠夫的角色,把它送上餐桌。

当怀特开始决定抢救这只生病的猪时,屠夫、医生、朋友这几重角色在他身上交织,这件事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他把死去的猪埋在了灌木林里。

每次和狗到树林里散步,他都会想起这只猪的死,心中满是痛苦与悔恨,他想寻求救赎。

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随笔《一头猪的死》。可这样远远不够,怎样才能让一头猪得救呢?

这样的奇迹也许只有靠童话故事了。

他想到了谷仓里的蜘蛛,并给它取名为“夏洛”。他打算写一只蜘蛛结网以拯救一头小猪的故事。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电影版《夏洛的网》复原了故事场景

而蜘蛛,和老鼠一样,在很多成年人眼中,非常令人厌恶,是不适合给小孩看的。但怀特觉得这样的看法是一种背叛。

他说自己同意E.M.福斯特的观点,在这个时代“人最首要的职责就是让人可以信赖。

对于蜘蛛这种生物的偏见,在怀特看来,就是人类缺乏信赖的表现,他说:“小孩子们经常被大人错误地引导而加入痛恨蜘蛛的队伍,我觉得这样非常不好。”

把女主角写成蜘蛛也就算了,令出版社的编辑更震惊的是,怀特居然还把女主角写死了,孩子们能接受吗?

但怀特坚持这样做,他认为自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他可以安排蜘蛛去拯救一只猪,但无论多么善良的生命,也要面对自然的死亡。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在他看来,与其像个大家长一样,操心这个孩子能不能接受,那个会不会吓到孩子,用“专家的眼光”判断什么故事是否适合孩子……还不如好好去写一个故事。

《巴黎评论》的访谈中,他说自己对所谓“专家的建议”充耳不闻,他说:

任何居高临下为孩子们写作的人,都是在浪费时间。你应该往深里写,而不是往浅里写。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

他们是地球上最认真、最好奇、最热情、最有观察力、最敏感,且最容易相处的读者。

只要你的创作态度是真诚的,是无所畏惧的,是澄澈的,他们便会接受你奉上的一切东西。”

果然,《夏洛的网》出版之后,一举获得了美国最知名的儿童文学大奖“纽伯瑞奖”

孩子们接受了故事里博学又善良的蜘蛛。

怀特对蜘蛛的信心,也鼓励了美国的漫画巨头漫威,在《夏洛的网》问世10年以后,推出了广受青少年欢迎的超级英雄“蜘蛛侠”。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漫画《蜘蛛侠》1962年创刊号

《夏洛的网》至今仍旧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到世界各地。

而在中国,《夏洛的网》也有全世界最忠实的一批读者,比如复旦大学的严锋教授,他甚至在一篇文章里说:

“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

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夏洛的网》读一遍,而读《夏洛的网》就意味着还活着。”

《夏洛的网》也让E.B.怀特获得了救赎,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当怀特为它录制有声书,录到第21个章节时,怎么也录不下去了,一直录了17遍。

这个章节叫《最后一天》,写的是女主角蜘蛛夏洛的死,怀特对制片人说:

“这太荒谬了,一个成年人念他自己写的书,居然会因为流泪而没办法大声读出来。”

也有书评人因为《夏洛的网》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场里,主角是猪的故事,而把这本书和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相提并论。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比《夏洛的网》早出版7年的《动物农场

因为怀特的政治观点太有名了,特别是二战之后,面对“麦卡锡主义”盛行,他曾猛烈批评过美国政府,他认为不能把那些不愿意对政府表示“忠诚”、拒绝回答所谓“政治信仰”问题的美国人列入黑名单,他说:

“在美国,任何信仰都是不是罪过。从这颗行星的角度来说,自由,意味着你从属于地球本身。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自由,意味着在民主的框架之下,找到自己的家园所在。”

但这个关于小猪获救的农场故事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乔治·奥威尔式的政治寓言,在一封书信里,他声明:

“在《夏洛的网》里,并没有任何象征主义,也没有任何有关政治的寓意,它是来自谷仓地窖的现场报道,那里是我深爱的地方。”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夏洛的网》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独家引进

在另一封给读者的信里,他接着补充说:“‘夏洛’是一个关于友谊、生活、死亡和救赎的故事。”

仅此而已。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尽管《夏洛的网》大获成功,怀特也没有赚到多少钱,因为他在签出版合同时,约定每年只抽取销售额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酬劳,其余都归出版商所有。

这部分钱本来已经足够怀特一家的日常开支了。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1968年秋天,怀特的妻子病倒了。

成堆的医疗账单,很快就抽空了积蓄,年近70岁的老怀特想到了一个筹钱的“笨办法”——再写一本童书。

因为他这一辈子也只会写作了。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老年E.B.怀特

《吹小号的天鹅》是怀特的最后一本童书,主角是一只有语言缺陷,只能靠吹小号来表达情绪的天鹅,还有财务问题。

他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才写完。

这个故事几乎可以看作是怀特一生的总结,也是三部童话里字数最多的一部作品。

他就像故事里那只有语言缺陷的天鹅。童年的时候,怀特就害怕上讲台,害怕点名提问,害怕当众演讲,一度被怀疑是不是有语言问题。

他更喜欢用阅读和写作与外界交流,那些随笔文章就是他奏响的小号。

而此时此刻,他和故事里的天鹅一样,也陷入了财务问题——他必须写一本书来换取妻子的医疗费。

《吹小号的天鹅》很快就出版了,广受读者欢迎,费城交响乐团还把《吹小号的天鹅》搬上了舞台。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吹小号的天鹅》初版封面

爱德华·弗拉希诺 绘制

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也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他说:

“宇宙如此危险,却没人承认自己的好运气。我们和孩子们,是多么幸运,可以拥有这样一部作品。”

真正感到幸运的人是年满70岁的怀特,他在晚年还可以靠写作来挽救妻子的生命。

在《吹小号的天鹅》出版的第7年,妻子凯瑟琳经历了一系列慢性病后,死于心脏衰竭。

怀特没有出席妻子的追悼会,他彻底心碎了。

妻子下葬后,他亲手在她的墓地上种了一棵橡树,在一封给朋友的信里,他写道:“我好像弄丢了成全我生命全部意义的那件东西。

此后,他不再出海,也正式辞去了《纽约客》的工作。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在船屋里写作的E.B.怀特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患上了老年痴呆。他的孩子乔尔每天都来看他,也经常会念他年轻时写过的文章给他听,可他总是听不出作者是谁。

有时没听完,他就会不耐烦地挥挥手,觉得写得不好。

有时他会安安静静地听到最后,然后问作者是谁。

孩子回答:“是你,爸爸。”

过了一会,他会说:

“嗯,写得不坏。”

这也是他的妻子生前对他曾说过的话。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农场里的“秋千”被怀特写进了《夏洛的网》里

E.B.怀特是经典作家吗?当然是。

在他写的童书出版时,出版商想用“经典”这个词向读者推荐它,但被怀特拒绝了。

他的理由是:“没有哪部作品,可以在未经历过一代读者的检验之前就配得上它。”

怀特很谦虚,认为自己写出来的,不过就是市场上的一部新书而已。

如今,这三部童书早已历经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检验,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

过去这一百多年以来诞生出的种种儿童故事,也许只有他写出的才配得上“经典”两个字。

在一篇名为《时间之环》的文章里,怀特曾写到:

“作为一个握笔的人,我一直感觉自己被赋予了一种使命,要保护此世或彼世一切意料之外的东西,仿佛哪怕很小的一个物件丢失了,我也要对此负责但是要把这类东西表达出来,是很难的。”

他做到了。

如果说写随笔的怀特,善于讽刺,是一个隐含几分破坏性的英语文体大师。

那么,写童书的怀特,则用故事默默守护着孩子身上,最值得被认真对待的品质:

那些关乎幻想、爱与自由的品质。

当然,也守护着孩子的同类——那些在成长途中,没有弄丢童心的大人。

认为自己配不上“经典”的E.B.怀特,写出了全世界最好的3个故事

201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终于在纸书出版15年之后,取得了《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的电子书及有声书版权。

经过历时一年的筹备,以及紧锣密鼓的加工……

今天,2020年1月15日全网首发电子书特惠每本仅需9.99,时间1月15日-1月19日

掌阅、懒人听书独家有声书,开启一周限时优惠,每本仅需五折,最低8.9,购买即可全本收听。

欢迎来到E.B.怀特的故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