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裝機還是買整機?”

回看 ZAEKE 知客大佬同事之前寫的 Sigma M500 的文章,看著手上這臺七彩虹新作 iGame Sigma I300,我依然問出了同樣的問題。看來這麼久以來我這種普通消費者對整機的印象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對對對,整機就是“花錢買安心”“開箱即用且擁有完整的售後和技術支援”,但眾所周知,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懂點電腦的“電腦高手”幫你“免費”裝電腦裝系統修電腦(默哀 0.5s),面對更加個性化而且更加便宜的 DIY 裝機,整機到底還有什麼令人信服的本事?

我覺得答案還是要從內部設計上找,畢竟這是唯一一件整機能做而 DIY 愛好者幾乎沒法做的事情。

屏住呼吸,總算是吸出了 A4 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有一說一,Sigma I300 確實很小,它的佔地面積只有 163mm×275mm。作為對比,一張 A4 紙的尺寸為 210mm×297mm,也就是說 I300 的佔地面積比一張 A4 紙還小一圈。不過 I300 的高度與普通的 ATX 機箱差不多,節省了桌面空間,多佔一點領空,可以理解。

I300 延續了 M500 的兩道槓的燈光,不過酷炫的 iGame 投射 Logo 並沒有保留。我覺得這個標誌性的設計沒有傳承下去是比較可惜的,作為品牌整機在信仰上丟分完全不應該,何況 I300 的支架處還有很大的空間,完全可以容納一個燈。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I300 當然不是尺寸最極限的 ITX 主機,但不分正反面的「雙對稱設計」卻讓它的外形比很多 ITX 主機都更加簡練。I300 的前後左右都是透風的面板,可以實現三面進風一面出風的通透風道。需要注意的是雖然 I300 在外觀上不分正反面,但還是分進出風方向的。七彩虹安排的風道是頂部 USB 接口一側金屬網格作為出風口,因此雖然它的造型高度對稱,可在擺放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一下,不然遊戲的時候就是熱風吹臉嘍。

不過當我們把出風口朝裡擺放時,頂部的 USB 接口也跑到離人較遠的一側——這顯然不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考慮到整個機箱結構設計層面要把面板方向調轉過來技術上來說並不困難,可見這個細節的處理並不完美。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I/O 接口面板則移到了底部,線材可以從四面開口的支架中穿出,這波靈性小走位讓理線變得更加簡單,立起來後的效果還是相當令人滿意的。不過每次想要添加一個 USB 設備還得都要把機箱放倒,說不上太方便。而且側面板也沒有做防刮蹭處理,我在接完線後馬上就把它刮花了,實在心疼。

我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對於這種將IO接口全放在底部的機箱來說,可能會有人擔心線材在使用過程中彎折過度。好在七彩虹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Sigma I300的底座足夠高,因此只要不是接口體積太大或太粗太硬的線纜都可以兼容。如果碰巧你的桌面還有個專門給電腦的線孔,那麼這種設計甚至可以做到桌面上一根線都看不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可在實際將機箱拆開之後,七彩虹Sigma I300的內部佈局設計還是讓我們有些驚訝。與追風者217這種典型直立ITX機箱或是A4機箱不一樣,Sigma I300並沒有使用主流的顯卡主板分倉的結構,七彩虹選擇直接將顯卡置於主板上方。

雖然Sigma I300是個ITX主機,可這個機箱的顯卡兼容性其實不差。光說機箱內部空間,其實已經足夠塞下一塊 300mm 以上的三風扇顯卡了。但是由於顯卡與側板之間幾乎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如果後續要升級顯卡必須選擇雙槽厚度的產品。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Sigma I300這種“非主流”的結構設計在當下的直立式小機箱裡面算是一個大膽的創新。這樣的結構設計優點在於更加極限地利用了機箱的厚度,使得機箱的整個佔地面積極小。可另一方面來說這種堆疊式的設計也意味著更換主板上的配件需要首先拆除顯卡,並且也限制了CPU散熱器與內存條馬甲的高度。

為了應付散熱器高度的限制,七彩虹選擇 CPU 用上了定製的一體式水冷。這算是一舉多得的方案,既能對熱量進行分流,理論上又能獲得比同樣高度下壓式風冷散熱器更好的 CPU 散熱效果(並且這種結構下壓式散熱器也沒法吸風),對外還能宣稱是“水冷 ITX 主機”。

不過這樣做的實際效果值得懷疑。首先,一體式水冷的水管在這狹小的空間裡走位,彎曲程度很大,並不符合好水冷應有的姿態;其次,雖然機箱內還有一個 12cm 的機箱風扇向外吹,但顯卡的大部分熱量始終會首先上升至機箱頂部再通過冷排吹出機箱。在顯卡 CPU 雙負載的情況下,對 CPU 的散熱效果想必也會有所影響。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I300 的顯卡也使用了防滾架進行加固,這點與前輩 Sigma M500 如出一轍,可以避免整機運輸的過程中硬件的鬆動。不過要注意的是防滾架的孔位不一定與任意顯卡都配對,更換顯卡很可能就無法兼容,如果不兼容那最終還是隻能靠 I/O 面板的螺絲和孔位固定。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Sigma I300 使用的是七彩虹自家的 PCG 系列定製顯卡,這個系列的顯卡並沒有對外銷售,只用在七彩虹的臺式整機上,此前的 M500 臺式機使用的也正是同款。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雖然 I300 與 M500 使用都是 F系列的 CPU,不過主板從 B365 升級到了 Z390 芯片組,難道還有換 K 系列 CPU 玩超頻的潛力?大家還是別高興得太早。

和顯卡一樣,I300 使用的這款主板是型號為 iGame PCM I390A 的定製非賣品,供電部分使用的是 9 顆美桀科技電感和 4 顆三洋的全固態電容。由於 MOS 管被散熱片覆蓋,不能確定供電規格,不過從表面上就能看出這塊主板的 CPU 供電並不豪華,因此可能沒法很好地餵飽 9 代酷睿可超頻處理器產品。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不過比起 B360 和 B365 主板們,Z390 芯片組最大的收益其實是支持更高頻的內存。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手動把這根貼牌的單條 DDR4 2400 16GB 的內存換成2條8GB,頻率 3000 以上的產品,這樣一來在 PUBG 等內存性能敏感的遊戲中能獲得明顯的性能提升。

不過和前面 CPU 部分一樣,這塊主板的內存供電看起來也不是特別強,因此在選擇升級內存條的時候也沒有必要選擇頻率過高(比如 3600MHz 以上)的內存。主板預留了一個內存插槽可以升級雙通道,不過內存上方就是一體式水冷的水管,建議不要選擇馬甲高度太誇張的內存條,裸條或矮條就很穩妥。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在 Sigma I300 上,七彩虹選擇將 M.2 規格的主硬盤放在了主板背面,這部分由於主板拆解比較麻煩(懶)所以沒有呈現。主板正面閒置了一個 M.2 接口,還帶有散熱馬甲。除此以外還有兩個閒置的 SATA 接口,其中一個還準備好了閒置的 SATA 線,硬盤供電線也預留了一根,主板的固定隔板背面則留了兩個 2.5 英寸的硬盤位。所以 I300 最多可以裝載四個儲存設備。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要更換電源還需要進一步將前後面板和頂部接口面板卸下,操作上還是蠻複雜的。Sigma I300 的蓋板和防滾架設計雖然很厚實,但並沒有做任何的防塵措施。其實無論是前後面板還是側面板,面板與機箱本體之間的空隙還是很大的,加兩片防塵網應該不在話下,對於不太會拆機清灰的玩家來說卻會方便很多。當然,不加防塵網也可能是出於散熱的考慮,畢竟熱風已經需要穿透機箱本體和前面板的雙重阻隔才能出去,加上散熱片情況只會更糟。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I300 使用的是這款由鑫谷代工的 350W SFX 非模組電源,這塊電源有 80 PLUS 銅牌認證,+12V 功率為 340W。不過值得吐槽的是 I300 頂配為 i7-9700F/ RTX 2060 SUPER,而官方稱頂配也是 350W 電源,這顯然不太科學。所以如果將來準備為它升級更高規格的顯卡,那麼同時將電源升級至更高功率的產品也非常有必要。

內部緊湊,性能釋放也緊巴巴

雖然 I300 所使用的的硬件都不是什麼新鮮的型號了,但跑分還是要跑一下的,尤其是要好好看一下拷機成績。測試環境為 Windows 10 專業版 1909,顯卡驅動版本為 441.66。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Sigma I300 可以選擇的 CPU 有 i5-9400F 和 i7-9700F 兩款,而可選的顯卡則有 GTX 1660/ 1660Ti 和 RTX 2060 SUPER 三款,內存不可自選都是 16GB。ZAEKE 知客拿到的是 i7-9700F/ GTX 1660Ti 版本,16 系列顯卡指向的是 1080P 分辨率遊戲,所以遊戲測試部分也是在 1080P 分辨率下進行。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PUBG》海島地圖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刺客信條:奧德賽》性能測試模式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極限競速:地平線4》性能測試模式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孤島驚魂5》性能測試模式

我們選擇了《刺客信條:奧德賽》《極限競速:地平線4》《孤島驚魂5》這幾款自帶跑分模式的遊戲進行測試,並使用 Frap 進行《PUBG》的幀數測試。i7-9700F 加 GTX 1660 Ti 的組合在 1080P 分辨率下勝任市面上大多數熱門遊戲還是沒有壓力的。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值得一提的是在 Afterburner 中能看到顯卡功耗牆被定死在了 100%,風扇轉速也定死在了 44%,超頻白嫖性能——沒門。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而在拷機時,I300 的反應卻非常奇妙了。Intel 官方提供的 i7-9700F 單核最高頻率為 4.7 GHz,但沒有提供全核心最高頻率的數值,所以我們通過 AIDA 64 和 Prime 95 的測試結果綜合判斷這顆 CPU 的性能。用 AIDA 64 單烤 CPU,i7-9700F 的全核心最高頻率為 4.0 GHz,單烤 FPU 為 3.9 GHz;而 Prime 95 拷機時頻率先升到 3.9 GHz 再降到了 3.7 GHz。

這就奇怪了,因為不管是AIDA64還是P95,這顆處理器拷機時頻率和溫度都不算太高。在AIDA64裡實時監控的時候,可以看見CPU的功耗會在P95拷機開始的十幾秒內上升至115W以上,隨後快速降低至90W~100W。因此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七彩虹為了減少散熱壓力,在BIOS裡面設置了功耗牆。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不過在BIOS裡面我們卻並沒有發現明確的功耗上限設置,但不管如何我們還是將功耗上限調至 200W 後再次進行拷機。使用 AIDA 64 單拷CPU全核心頻率順利地上到了設定的最高值4.5 GHz,單烤FPU則為4.4GHz(BIOS裡面的AVX偏移實際上是關閉狀態),此時的滿載功耗為149W左右,看來手動改寫功耗牆確實可以大幅提高CPU的運行速度。

另外,在 BIOS 中還可以手動改寫 CPU 各個核心的頻率限制。看來英特爾對9700F的設定是啟用1~2核心可以上到4.7 GHz,3~4核心限定4.6GHz,5核心和以上則是4.5GHz。所以這麼看來4.5GHz也確實是這顆i7-9700F的全核心最高頻率。

白嫖成功!在BIOS裡面放開功耗上限之後我們在I300的原廠基礎上獲得了額外的500MHz處理器主頻,因此在多線程負載裡面會比全核心4GHz擁有更好的性能。

不過白嫖終究是有代價的,這顆i7-9700F在默認 100W 功耗牆的設定下,蓋上側板,使用 AIDA 64 拷 FPU 的溫度已經達到了 81℃;打開側板的溫度下降到 75℃ 左右。如果把功耗牆調到 200W 全速單拷 FPU(這個時候CPU是4.4GHz),那即便打開側板溫度也高達 98℃。此時9700F的總功耗居然高達150W,這顯然高得不正常。

我們認為,造成這個功耗與溫度失控的直接原因是七彩虹這塊主板的BIOS。首先BIOS內部並不支持手動CPU電壓設定,在自動電壓設定下主板給這顆全速運行的CPU加上了高達 1.5V的電壓。如果能夠開放手動功耗限制,即便將電壓固定到1.3V也可以大幅度改善發熱情況。

更何況1.3V的電壓甚至已經可以讓正常體質的9700K跑到5GHz,因此我們認為七彩虹給這麼高的電壓完全沒有必要——除非9700F的平均體質都是爛到了某種糊不上牆的程度,或者我們這顆9700F是顆大雷中的原子彈。

所以,通過解鎖BIOS裡的功耗上限可以釋放這顆 CPU 在某些場景下的峰值性能,但是不建議沒有經驗的用戶這麼操作。當然以上關於拷機的功耗與溫度測試只是在極限情況下的表現,實際使用場景,尤其是遊戲場景裡面CPU實際上到不了這麼高的功耗,所以一般用戶即便解鎖了功耗上限也無須擔心因為過熱而損失應有的CPU性能。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至於顯卡方面,情況就簡單得多。使用 Furmark 單烤顯卡時,GPU核心溫度最終穩定在了 73℃。頻率衝到 1710 MHz 後開始下降,最終只能穩定在 1600-1650 MHz 左右。而雙烤的結果有點奇怪,在蓋上側板的情況下雙烤,CPU 溫度上升到了 84℃;而 GPU 的溫度居然下降到了 71℃,不過頻率卻進一步降到了 1575 MHz 左右,幾乎是與默頻差不多了。

雙拷比單拷GPU溫度還低?這又是什麼神仙設定?

經過再次拆解發現了其中的奧妙,機箱風扇和冷排使用的是同一個4pin接口一拖二,所以在單烤 GPU 時機箱風扇和冷排並沒有全速工作,只有雙烤時轉速才會提升,所以依賴機箱風扇和冷排吹出熱量的顯卡在雙烤時的溫度反而下降了。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SSD 空盤測試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SSD 滿盤測試

儲存方面,ZAEKE 知客拿到的 I300 只搭載了一塊 500 GB 的固態硬盤,使用 AS SSD 可以看到型號為 CT500P1SSD8,也就是 500GB 的英睿達 P1,使用的是美光 QLC 顆粒,支持 NVMe,實際容量為 465 GB。

CT500P1SSD8 在空盤的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 1686/ 930 MB/s,與標稱的 1900/ 950 MB/s 還是比較接近的;滿盤下的讀寫性能出現一定幅度下降,AS SSD 跑分下降了近 50%,主要是 4K 64 線程和延遲增加。

總的來說雖然 I300 的各個配置性能都能滿足熱門遊戲的需要,但是這臺主機的內部充斥著許多奇妙的設定。比如CPU 冷排風扇和機箱排氣風扇是由 1個PWM 接口通過1拖N線實現控制,這個風扇控制邏輯設定直接解釋了為什麼雙拷時 GPU 溫度比單拷 GPU 低,因為雙烤的時候機箱的排氣風扇會快速運行幫助顯卡散熱。並且和之前我們評測過的Sigma M500一樣,風扇的轉速控制只在 BIOS 裡面,在 Windows 圖形界面下I300甚至沒法直接讀取風扇轉速。

從主板的硬件層面上看, 3個4pin PWM口的存在使得理論上來說完全不需要 1拖 2。七彩虹這麼設定可能是希望以 CPU 溫度作為觸發條件去調節整機的散熱,這個思路可以理解但是在實際遊戲場景裡面可能沒那麼管用。因為實際遊戲場景中顯卡的發熱量和發熱速度可能比CPU更高,將CPU溫度作為機箱排氣風扇的唯一控制元素可能沒法及時讓風扇加速。

中看,但還可以更中用

整機到底還有什麼令人信服的本事?我覺得現在可以作答了。

iGame Sigma I300 這款產品在大方向上其實完全沒有問題,通過壓縮底面積在最小的體積裡填充最高的性能,符合 ITX 主機的核心精神。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七彩虹動了不少腦筋,主板、顯卡、電源的佈局大幅調整,雙對稱設計,I/O 接口底置,這些都是在品牌整機上比較少見的腦洞,讓人一看就覺得 I300 這臺機器,不僅小,還有點不一樣,這就是整機能做到而 DIY 愛好者做不到的。

七彩虹已將鐵柱磨出針型,但iGame Sigma I300還不夠細

不過七彩虹在實現這些腦洞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燒腦的地方。小如接口面板的朝向不方便、沒有防塵網、水管彎折過多;大如電源功率偏低、機箱風道設計不夠合理、機箱風扇與冷排共用插座、主板BIOS功能缺失等等。不太深究的普通玩家在使用中可能壓根就不會發現這些毛病,但 Sigma I300 卻很難經得起 DIY 愛好者們的細細推敲,或者說這些神奇設定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Sigma I300 有著很好的產品基因和設計靈感,作為一款ITX主機它的小巧和完全對稱的外觀設計讓人驚豔,可大量的細節卻做得不夠到位,真是令人又愛又恨。對於一個剛剛出道做整機的品牌來說,I300 是一款創意十足的產品,但對於七彩虹這麼一個 DIY 品牌來說,I300 顯然還可以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