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這個導彈兵王不簡單!他編的教材在火箭軍部隊推廣使用


這個導彈兵王不簡單!他編的教材在火箭軍部隊推廣使用

青春因奮進而精彩,夢想因拼搏而綻放。——楊著賢


寒風凜冽,腳步聲碎。目光穿過山畔叢林,只見一名高大魁梧的士兵從樹後飛身而出,將慌忙逃竄的“敵特”一舉按在身下。


待硝煙散盡,記者認出了這名佩戴著“四道拐”軍銜的老兵——火箭軍某旅一級軍士長楊著賢。“


楊班長老當益壯!”營長彭耿讚不絕口。近來,該營擔負作戰值班任務,野戰化部署演練、陣地實裝操作、地下密閉生存訓練……楊著賢連軸轉,忙得像個陀螺。


彭耿擔心他上了年紀吃不消,他卻鬥志高昂。


“抓學習比誰都狠,打硬仗比誰都拼,犯起倔比誰都擰!”每每跟人說起楊著賢,彭耿眉梢上揚,一臉驕傲。


4次護送大國長劍飛天,5次斬獲專業比武總擂主……這位年近50歲的導彈兵王,不僅藝高人膽大,還有點虎脾氣。他發射專業、指揮管理樣樣精通,被火箭軍評為“複合型指揮管理士官”,是公認的“兵專家”。


這個導彈兵王不簡單!他編的教材在火箭軍部隊推廣使用


當兵第3年,楊著賢所在的工程團改編為導彈旅,不少戰友看到密密麻麻的三路圖,心裡直打退堂鼓。他卻喜出望外:“我楊著賢一沒高學歷、二沒技術底子,如今竟也可成為導彈操作手,真是天賜良機!”


轉型之初,起步艱難。別人覺得缺乏教材、設備條件簡陋,他卻苦練模擬操作不亦樂乎;別人看書背題枯燥乏味,他卻描著電路圖能跑一整天……“


楊著賢穩得住!”時任旅裝備部部長譚清泉對這個踏實奮進的小夥兒青睞有加,常常在各種場合出題“刁難”他,楊著賢總能不負所望對答如流,專業技術也越練越紮實。


這個導彈兵王不簡單!他編的教材在火箭軍部隊推廣使用

1999年,他研製的“某型導彈發射原理操作演示系統”,獲所在基地優秀“三小”項目科技成果一等獎。歲月流逝,皺紋爬上額頭,鬢角添了白絲,楊著賢打起仗來卻更拼了。


那年,楊著賢所在營擔負某陣地實戰化整治試點任務。單位缺經驗、缺技術,這是一個艱鉅挑戰。楊著賢主動請纓。


每天下陣地、測管路、看圖紙,廢寢忘食研究陣地電纜橋架設方案,鉚在一線切割、鋪設、安裝……他在陣地一待就是2個月,手套磨壞了好幾副,口罩戴髒了幾十個,最終帶領人員提前完成裝備安裝調試任務,該陣地更被火箭軍評為紅旗陣地。


生性沉穩的楊著賢,不但打仗拼,在專家權威面前也勇於發聲、敢於創新。


“指示燈異常!”一次實裝操作,特情突發。經過認真檢查和研究論證,他認定問題出在操作流程上,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當時的旅高工董黎明。董黎明鼓勵他深挖問題根源、優化操作流程。


在技術室支持下,楊著賢反覆試驗,對等效器操作流程進行修改完善,整理出近10萬字的《等效器檢查地面設備流程與方法》,獲得火箭軍專家認可,作為專業教材在火箭軍部隊推廣使用。


那年9月,該旅奉命遠赴大漠戈壁執行實彈發射任務,多項技戰術創新成果將經受近似實戰檢驗,這對擔任測控組組長的楊著賢來講,是個不小考驗。


“現象觀察不留盲區、數據判讀不留疑點、參數比對不留錯情。”楊著賢立起三條“硬槓槓”。


幾百臺件的設備和電纜,他一臺一臺過,一根一根查,連一顆螺絲釘都不放過,帶領班組創下從裝備就位到調試完畢用時最短紀錄,確保大國長劍成功飛天。


這個導彈兵王不簡單!他編的教材在火箭軍部隊推廣使用


“軍人當奮進,愛拼才會贏。”這是楊著賢的座右銘。軍旅奮戰29年,他4次榮立三等功,獲評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三等獎,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入選火箭軍專業技術士官尖子人才一級庫,被聘為火箭軍“軍事訓練考官”。


今年獲“火箭軍好班長標兵”表彰後,載譽歸來的他又一頭扎進了作戰陣地。


他說,只要穿著軍裝,就要一直拼下去。



作者:辛培虎、童培、張督都
攝影:李志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