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我們的公眾號後臺,最近收到一條非常勵志的留言。

“二本野雞大學畢業,考CPA,過法考,備考研究生,工作四年連升五級”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這讓我想起,我們過去也收到很多粉絲們的留言:“我從畢業於二本/三本/專科,大公司連簡歷遞不上去,我的人生是不是沒有希望了。”

當然有希望。

我們見證過太多太多逆襲的人了,有的人最終進了大廠,享受著好的工作條件,有的當了律師、金融顧問,隨隨便便接的就是大幾百萬的單子,還有的人做自由職業,年入50W+。

而觀察他們的做法,無非就是兩種——

方法1:嘗試獲得更好的敲門磚,專升本、考研或是邊工作邊獲取各種證書(甚至備考);

方法2:先利用簡歷等技巧,讓自己在能力範圍內拿到最好的offer,再逐步積累經驗向上走。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而前文的讀者,則是綜合了兩種方法,終於華麗轉身、光芒萬丈。

可是明明有這麼顯而易見的逆襲方式,為什麼很多人還萬分糾結和迷茫呢?

我的一個朋友,情況與開頭的讀者極相似:

二本畢業後進入一家生產類小公司,每天做著平淡機械的工作,平臺小、眼界狹窄看不到什麼希望。

她絮叨了很久要考研鍍金,可遲遲沒有著手開始,就這樣拖了2年。直到今年問及她準備的如何時,她終於有點崩潰地說:

“我畢業那麼久了,精力和專注度也不如以前了,真的可以嗎?

萬一失敗……就全完了!!!”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那一刻我終於發現:

她不是不願意做,而是太害怕失敗了。因為在她內心深處,已經將“考研”當成了改變現狀的唯一救命稻草。

在不斷幻想著“靠考研改變人生”的時候,卻從不看看自己當下的工作本身是否有什麼可調整、完善的地方,是否有技能可學、有證書可考,從而為自己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是的,她並不相信“即便考研失敗,單純依靠自己的努力而非學歷,依然可以獲得很好的結果”。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可事實當真如此嗎?

大石哲之老師提到過一個觀點。

他曾採訪過許多工作15年以上、事業有成的職場人士,當問及“你如何才能經常獲得他人的好評和信賴,從而被委以重任,以至獲得更優厚的回報?”

受訪者的答案竟然驚人地一致——

“要不斷地超越對方的期望值。”

“不斷地超越顧客、消費者、上司、客戶的期望值,這才是立足職場的最大秘訣。”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對於學歷並不耀眼的人來說,這不正是個絕佳的逆襲機會嗎?

不受制於學歷光環帶來的超高期待,勤勤懇懇,反而更容易不斷達成上司和同事的要求,甚至帶來讓他們意外和驚喜的表現。

當這種“超越期望”的表現不斷出現,信賴和喜愛自然將同步積累,你將驚詫於上升的機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到自己面前——只因為你自身呈現的價值,無關學歷。

那麼,如何做到“不斷地超出他人預期”呢?

對於新人來說,先專注於這兩點就很好,不用名校出身也可以做到:

1、正確地理解對方真正想看到什麼。把力氣用在刀刃上,尤其在關鍵的地方給出超出期待的結果。

2、不能滿足對方的期望就不要輕易許諾。很多時候他人的要求未必是現實合理的。有些情況下,反而要讓對方自己降低需求,這才是對期望值的合理管理。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在這樣的狀態下,你會發現:

學歷不再是一根救命稻草,而是錦上添花的裝飾品,有或無,你都能繼續走下去。

這樣以來,當決心考學鍍金時,反而更能靜下心來,專注每一次學習本身,獲得更加平穩的發揮。

相信我,有的時候學歷真的不算什麼

然後不知不覺間,在某一天忽然感嘆:

“好工作和好學歷,我怎麼就都有了?”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右上角點擊【關注】,【泛心理課堂】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限時免費,點擊進入【煩惱傾訴樹洞】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加入後即可獲贈乾貨大禮包,前100名限時0.1元加入泛心理社群;無論是職場上,還是家庭中,無論是青年職場,還是寶媽寶爸,步入中年,我們都能以最專業的內容及答疑幫你走出煩惱,重回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