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最近馮小剛新電影《只有芸知道》正式在影院上映,網上也逐漸有了些觀影反饋。

然而一眼望去,大家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卻並不算很統一,尤其是部分言論比較激烈,直接表示“很難看”。

首映日口碑崩盤,很容易影響到後續票房,當下形勢不容樂觀。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本片在正式上映之前,曾做過大規模點映。

大家都知道,敢於大規模點映的電影,一般都是片方對影片質量有著很高的自信,希望借點映塑造起良好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進而藉此打入戰場。

而《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在點映的期間,也確實收到了不少好評。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馮小剛畢竟是名導,這些年確實拍過不少大家很喜歡的影片,兩年前的《芳華》也讓大家對他有了新的認識——原來馮導不止會拍熱熱鬧鬧的賀歲片,文藝風格的電影也能導的流暢自然,獨具美感。

基於此,很多人還是對本片抱有著一定期待的,再到馮導社交平臺主頁一看,最近的動態大部分都有關《只有芸知道》,轉發了很多網友的好評反饋。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但是拋去馮小剛的主頁,大家發現真實情況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國內知名平臺的開畫評分6.7分,上映首日的1600萬票房,排片率和上座率不成正比的情況,似乎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那麼當大家說評價部電影不好看時,到底是在評價什麼呢?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劇情平淡”、“節奏緩慢”是被提到最多的問題,馮小剛近些年風格有些不一樣了,這一點從《芳華》就能看到一點端倪。

《只有芸知道》也是如此,影片方向偏文藝,淡淡的,像流水一樣。

不同的是,前者有著強烈的時代美感,飽含著馮氏的青春浪漫氣息。而後者,滋味淺淺,讓人覺得難以找到共鳴。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影片中,克萊德的風景極其優美,連帶著整個畫面都散發著一種恬淡的氣質,而影片的節奏也緩緩的,不急不馳,娓娓道來。

但是這樣的風格在歌曲MV中可能挺吃香,放在電影中就顯得有些枯燥了。本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作為真實事件自然是爛漫至極,但是作為藝術作品、拍成電影,加以這麼緩慢的節奏,則顯得沒有那麼精彩,可看性也有限。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除去劇情和節奏,本片的主演也不得不提及。

黃軒和楊採鈺,兩位都是很優秀的演員,在影片中的表現也確實精彩。這對小情侶初到新西蘭時帶著口音的侷促感,後期熟悉之後便能夠遊刃有餘的交談,細微之處讓人歎服。

但是可能受到了影片風格的後期修正,總感覺兩個人之間的火花不夠。雖然大家提到“刻意煽情”的時候都一臉嫌棄,但是適當的煽情確實能夠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有參與感。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曾看到過一位影評人評價:“平時看了一百部文藝片,人類的本質還是喜歡商業類型電影。”

事實上確實是這樣,《只有芸知道》和同期的懸疑劇情電影《誤殺》堪堪撞檔,熱度不可控制的被蓋了過去。

相較於“平淡如水”的文藝片,大家還是更喜歡激動人心、劇情起伏明顯的商業片。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最近正是影片的宣傳期,可網上討論度卻並不算高。

關於馮小剛的最大熱點事件,大概是他“新交的朋友”鄭爽——在《只有芸知道》首映日的會場,馮小剛和鄭爽大概是第一次相識,兩人見面、同桌吃飯的事情頻上熱搜。

至於影片本身的熱度卻遠不及此。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首映之後情勢如此,有人可能覺得這次《只有芸知道》電影上線,馮小剛算是“失手”了,曾經的票房保障人物也遭遇了“滑鐵盧”。

誠然,在票房這方面確實可能不會再給大家帶來過分的驚喜了,但是電影作為藝術作品的一種,也不止有商業這一個價值。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看了影片的一部分人,能夠真正感受到影片傳達的情感。

那些機緣巧合彷彿命中註定的見面,就像隋東風和羅芸在新西蘭的相遇;

那些曾經錯過但又在轉角重逢的驚喜,就像二人在北京公交車上的回憶;

那些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蹉跎歲月,就像二人在克萊德共同經營著一個小小中餐館;

那些寫在骨子裡深深的思念,就像羅芸走後,隋東風帶著她骨灰去回顧曾經。

馮小剛跌落神壇?新片首映後口碑一般,熱度還沒有和鄭爽聚餐高

​有人說,這部電影需要真正有過經歷的人才能夠懂。

馮導動態裡發了一位老人家看完之後的感受,發自內心,感人肺腑。

電影象徵著人類社會的精神層面的審美,我們單一物質的生活需要這些能夠走進心靈的東西,來幫助我們審視自己、懷念自己。

《只有芸知道》可能沒有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但是哪怕確實只有一部分“對的人”確實被觸動,也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