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久負盛名的張掖大佛寺,近年因屢有高層領導造訪而備受重視。原本位於古城西南隅而逐漸成為市中心,為了突出大佛寺,景區前的賓館都拆走改造為城市廣場,成為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地標建築。

當然遊覽景區是需要自己做功課的。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作為“西夏國寺”,大佛寺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內有亞洲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藏經閣裡,有唐宋以來的佛經6800餘卷。這是除臥佛之外的又一項鎮館之寶。

張掖所藏經書,大部分為“御賜”,規格極高,書寫規範,刻工精湛,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包括被人們稱之為“佛國天書”的張掖《北藏》,為全國僅存的幾部經書中最完整的一部。譽滿華夏的稀世之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俗稱“張掖金經”,更是海內獨有。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五個多世紀以來,張掖大佛寺這些寶藏,一直為高僧檀越、高人雅士所津津樂道。而且,歷經自然災害、亂世戰火,這批文化遺產仍能被忠義之士完整保存,不能不說是個奇蹟。久遠的故事,大多已經軼失,而近代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

民國30年(1941年),日機轟炸蘭州,國民黨軍隊馬步芳部要進駐大佛寺。當時的國民黨張掖縣書記長張聲威感到了嚴重的危機,他意識如此重要的國寶斷然不能遭到破壞。為保護經藏,他急忙趕到寺裡,與主持妙顯法師商議後,一度將佛經轉移至祁連山深處。後又覺得不妥,又將其秘密運回。

他決定在經櫃前,在大殿最後一排柱子間用泥封一堵牆,形成一個夾層,將經櫥全部秘密泥封在藏經殿佛龕內。然後牆被粉刷一新,從外邊完全看不出裡邊還有夾層。這個秘密,只有幾個參與的當事人知曉。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夾藏經櫃的那堵牆

之後的幾十年,只有寺中住持一人知道,她們一代代守口如瓶,臨終時只告訴最信任的弟子。


1952年,藏經的任務交給了“本覺”尼師。正值十年動亂期間,任憑世人用盡心計利誘威逼打探經書下落,她始終守口如瓶,即使關牛棚被批鬥也沒吐露一個字。寺院被 “破四舊”了,僧人成“牛鬼蛇神”了,她孤苦伶仃貧病交加蝸居在一個退休工人給的小房子裡,靠乞討與撿垃圾度日。

她嚴守經書秘密二十餘載,傳說中的“張掖金經”始終不知下落。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直到1975年,本覺法師在一次意外火災中圓寂。人們在清理時發現一道暗門,打開後才發現牆體中空,內有12個大經櫥,在經櫥裡面,藏有6361卷明永樂《北藏》經,還有將近800冊用真金研粉書寫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稀世之寶重見天日。

這套保存完整、裝幀考究的金經,完美地將書畫藝術與佛學意境相融合。1992年,著名佛學家、時任中國佛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看過後,讚不絕口,稱其為“國粹”“國寶”。

現在寺內還有一個漢白玉的尼師塑像,立於她當年圓寂的位置,那便是對本覺法師的紀年。

那麼,這批經書之珍貴,究竟體現在哪裡,引歷代仁人志士用心保護?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向全國各地頒賜佛經是其登基伊始的諸多籠絡手段之一。永樂八年,在北京正式開始雕版印刷佛經,歷時30年,到明英宗正統五年才完成。共收佛經1621部,6361卷。這就是明英宗敕賜的《大明三藏聖教北藏經》,皇皇鉅著,蔚為大觀。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佛經雕版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當時,掌管文房四寶的尚寶太監駐守張掖時,組織當時的書畫名士,將《北藏》的第一部分《大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重新抄錄了一本。用黃金、白銀磨出的金粉、銀粉,在名貴的紺青紙繪畫書寫而成,華美異常,永不褪色。這就是今天讓人們歎為觀止的金經。

張掖藏經除了敕賜之外,很大一部分來自民間書寫,包括僧侶、居士、文人、商人、手工業者、官員等。被稱為“張掖寫經”。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張掖大佛寺的國寶檔案,傳奇“金經”的前世今生

這些珍貴的佛經歷經天災人禍、戰亂兵燹,但寺中安然無恙,體現了張掖地區有識之士的悉心保護。如今,設於大佛寺內的張掖博物館獨立出來,在附近另設館址。但更多的國寶級佛經還是要到景區內的佛殿內去看。

作者近期文章:

已經消亡的文字,映現“蒙藏蜜月期”一段傳奇歷史

古驛站分四種,來甘肅河西不容易,千萬別錯過懸泉置

中國近代“五百年來第一偉人”因何被河西人民世世代代銘記

從位極人臣到滿門抄斬,一套甲冑如今成博物館裡稀罕物

傳說中存在但無人瞭解的神秘西夏怎樣重回史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