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做精基層治理的“裡子” 撐起鄉村蛻變的“面子”

做精基層治理的“裡子” 撐起鄉村蛻變的“面子”

做精基層治理的“裡子” 撐起鄉村蛻變的“面子”

做精基層治理的“裡子” 撐起鄉村蛻變的“面子”

做精基層治理的“裡子” 撐起鄉村蛻變的“面子”

做精基層治理的“裡子” 撐起鄉村蛻變的“面子”

  整治車輛、規範商店招牌、道路“白改黑”、線路上改下……走在龍游縣詹家鎮,從一塊磚到一抹綠,從一面牆到一根杆,從一條河到一條路,處處都在上演著“變身計”“美顏記”。

  舊貌換新顏的背後,是詹家鎮不斷深化基層治理的探索與實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努力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大力推進‘三治融合”,這才有了眼前鄉村環境的蛻變,也才能讓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詹家鎮黨委書記陳建生說。

  網格員用心守護網格安全

  一輛電瓶車、一個揹包、一部網格手機、一本記錄本——這是詹家鎮山後村網格二專職網格員林燕的工作“四件套”。“電瓶車跑到哪裡,工作就做到哪裡。”林燕理了理揹包帶,告訴記者,這幾年,網格內有多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加上各類要事、瑣事從未間斷過,所以自己走得比以前更勤了。

  不久前,有村民反映,受田園綜合體施工的影響,出行很不方便。接到消息後,林燕騎著電瓶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瞭解情況。原來,因為施工隊將砂石材料堆放在村道上,使得原本就狹窄的村道更加擁擠。林燕一邊通過網格手機向村裡上報信息,一邊緊急聯繫施工隊負責人落實解決措施。很快,砂石材料就被清理了。“這速度,夠快!”村民向林燕豎起了大拇指。

  群眾事無小事。“只要群眾有意見,都是大事。”林燕說,“當我們網格員盡職盡責,及時為村民解決問題時,村民也會將心比心,一些不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消散。”

  山後村區域面積大,開展網格工作並不方便。做了多年網格員的林燕早就摸索出一套經驗,“那就是勤跑腿、多留心、常上門”。平時,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嚴冬酷暑,林燕雷打不動準點出門,圍繞“兩必訪、三必查、四必知、五必報”開始巡查走訪,“我們集信息員、調解員、宣傳員、服務員的職責於一身,努力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如今,每天有52名專職網格員穿梭在詹家鎮的52個網格內,查民情、知民意、解民憂。“近年來,隨著城鎮的發展,詹家鎮開展了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和文明城市創建,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矛盾糾紛,網格員們及時掌握情況,盡心化解矛盾,為詹家鎮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陳建生說。

  村規民約約出文明鄉風

  詹家鎮浦山村東南接壤龍游花海,西南接壤龍游姑蔑城生態園,優越的地理位置為鄉村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2年前,浦山村引進了創建七彩部落的重大項目。為配合項目推進,拆違工作被提上了議程。

  “對面老廖家的棚都沒拆呢,憑什麼要我拆。”“老王家的不是還沒拆嗎?他是黨員,他拆了我肯定拆。”在拆違攻堅隊進村的第一天,村裡的老王、老廖就開始互相“扯皮”了。

  類似的情況在接下來幾天不時碰到。一邊是拆違工作必須推進,一邊是村民不理解不配合,這讓攻堅組犯了難。作為當時攻堅組的組長,鎮長盧泉坦言,“真的是太難了。村子本來就不富裕,項目的引進有助於發展經濟,可拆違又戳中了百姓的痛點……”於是,拆違工作中途擱淺,攻堅組努力尋找突破口。

  “必須一把尺子量到底”“村民擔心的拆多拆少、哪家不拆等情況都不能出現”“推進項目落地是好事,但一定要平穩過渡”“拆完之後要怎麼建,要讓村民對本村的發展瞭然於心”……帶著這些想法,村兩委挨家挨戶上門收集意見建議。

  一個星期後,一條有關違建拆除的具體辦法在村民間基本達成共識,後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最終被補充進《詹家鎮浦山村村規民約》第四十條:村民必須遵守一家一宅的規定,主動配合“三改一拆”工作,違章建築必須自行拆除。村規民約發佈不久,拆違局面就變了,村民從不願配合變成了主動參與。幾天後,老廖一家也動手拆除了違建棚。

  說百姓想說的話,議百姓關心的難事,接地氣、順民心的村規民約成了“治村法典”。為了讓村規民約切實服務百姓的生產生活、服務鄉村發展,浦山村兩委圍繞社會治理、公共環境衛生、移風易俗等村級事務和熱點難點問題,不斷修訂、補充、完善村規民約條款,像嚴禁亂砍亂伐,家禽、家畜等動物一律實行圈養等條款就被寫入2018年版本。“今年根據瞭解到的情況,我們還會推出新一版的村規民約。”盧泉說。

  如今的浦山村,已經蛻變成一座城市後花園:村口的浦山民族公園大方氣派,恩澤亭邊碧水環繞,七彩絢麗的樓房錯落有致,四周被成片的綠樹包圍。“拆違後騰出的空地,除了開設村道、建停車場和公園外,村民都填土種上了苗木,美化村莊。”浦山村黨支部書記黃偉民說,隨著項目建設的推進,浦山村還將依託生態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融入龍游花海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著力發展民宿經濟,進軍鄉村旅遊業,讓百姓從綠水青山中收穫金山銀山。

  “做精基層治理的‘裡子’,才撐起了鄉村蛻變的‘面子’,最終還要體現到百姓真真切切得實惠上。”陳建生介紹說,這才是鄉村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