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美聯儲無限制印錢之害:認識比特幣才能認識區塊鏈

美聯儲無限制印錢之害:認識比特幣才能認識區塊鏈

金融危機給全球各個主要經濟體帶來的鉅變就是海量的貨幣放水,這種貨幣放水“工程可行”,一方面是拜現代銀行金融體系所賜,一方面也是所謂“大不能倒”,不救銀行金融體系,就救不了全球經濟。

需要了解的是,現代銀行金融體系,信貸放水技術上是不需要存款的,可以“無中生有”創造貨幣,這是一個老百姓經常誤解的問題。沒錯,現代銀行包括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基於“複式記賬”的技術,可以在自己的賬本上,給公司放一筆貸款,同時在公司的戶頭寫一筆存款,這個對銀行賬面是完全平的,公司可以花這筆存款,到期還貸款,但是這中間會有時間差,這就是為什麼銀行要收取利息。銀行金融機構要創造多少貸款,只受限於兩個因素,一是市場經濟活動是否需要真實需要新的貸款,這涉及到能否還本付息,二是監管機構處於對銀行活動道德風險的控制,包括所謂存款準備金,這個限制了銀行不能無限制發放貸款。至於存款和兌付,其實並不影響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而是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的一種手段。

貨幣放水的問題就在於,並不是當時的經濟發展需要這樣天量的貨幣投放,而是這種投放本身是為了拯救全球銀行金融體系,讓壞賬暫時得到緩衝,現金流不要出現大規模的斷裂。

從效果看,貨幣放水對拯救銀行金融機構是成功的,但後果也很明顯,就是“全球的中央銀行”美聯儲的賬本相對金融危機前擴大了幾乎十倍,達到數萬億美元,這就是意味著全球金融市場憑空多了幾萬億美元,而且這些美元是真實的進入了各個貸款主體的賬面。

這就造成了幾方面的後果。

第一是這些貨幣不是沒有成本的,它們本質都是貸款,都是要計算利息的,在正常情況下的利息總額也是天量,那美聯儲通過行政手段,將基準利息幾乎壓到零,以便這些資金的使用者能承擔這持有貸款的成本。這些貸款當然尋找出路,簡言之,美聯儲在不考慮真實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憑空給這些大機構發放了幾萬億美元的“貸款子彈”,而且把利息成本降到零,讓這些機構一方面可以維持現金流,一方面用這些廉價資金去需要賺錢機會,來彌補他們在金融危機中的賬面損失。

第二可以說這些廉價貸款就是我們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出現了大型上市公司瘋狂回購股票,風險投資包裝催熟大型獨角獸IPO,以及包括延伸到中國的房地產熱和城市生活成本高速上漲的原因。伴隨著歐美的貨幣寬鬆,中國也進行了多輪的貨幣寬鬆。和歐美不同的是,歐美的貨幣寬鬆,一部分可以以外商投資的渠道,進入中國套利,而中國的貨幣寬鬆產生的人民幣信貸,卻很難出國套利。因此最近十年,中國的“投資”市場異常火熱,各種“賽道”和“獨角獸”滿天飛,很多國有資產和特許經營的併購重組更是熱鬧,因為這些“廉價”資金都在拼命爭奪社會經濟裡面各個能夠“收費”的環節,這個爭奪的結果,今天已經看到,一是很多“投資”最終必然是失敗的,因為社會經濟的總和本質還是全體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這個能收費的空間是有限的,二是整個中國,特別是沿海大型城市的工作生活成本快速上升,特別是房地產,已經接近西方發達國家中心城市,這就是各種“投資”的結果。

第三就是全球大眾看到了金融機構不受制約的行使“貨幣放水”的能量和危害,大眾迫切需要看到一種能夠制衡的手段。這種背景下,對區塊鏈的熱衷,包裝,和濫用就起來了。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到今天一方面幾乎所有金融機構對區塊鏈都是言不由衷的,真實心態是“最好不要出現”,真正涉及到區塊鏈的時候,他們是最不積極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金融專家”出來說今天的區塊鏈就是明天的金融,區塊鏈顛覆金融,區塊鏈比金融更可信賴更值得投資,區塊鏈解救一切等云云。

穿透各種亂象和猜測,思考區塊鏈的未來,還是要從比特幣開始,因為經過十年的行業發展,人們反而已經忽視比特幣最本質的特徵。

我們說認識比特幣才能認識區塊鏈。

首先要明確比特幣是一種“民間貨幣”,或者支付系統,但它不是金融平臺,他本身沒有金融屬性。沒錯,中本聰最初的命名是BitGold,因為沒有申請到域名,才改名為BitCoin。從“比特金”這個名字,以及後來的論文名“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容易理解中本聰的貢獻在於通過現實工程可行的設計,實現了一種非常類似貴金屬的貨幣和支付系統。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不是一種發明,而是復刻了貴金屬貨幣的一些特性,沒有人可以獨家開採全球的黃金白銀,也沒有人可以永遠控制全球所有的黃金白銀交易,這就是今天主權國家中央銀行仍然把黃金白銀作為最終儲備手段的原因。比特幣能夠流行開來,就是基於這種模擬設計,當然,他還是純數字化的,適應了網絡時代的需求。

不是比特幣成就了“去中心化”,而是“去中心化”成就了比特幣。

貨幣和金融是兩回事。貨幣這個概念的出現,比現代金融要早幾千年,人類社會當然是先有貨幣,後有金融。現代金融和法定貨幣共生的。任何一種“民間貨幣”的存在都不是為了顛覆某個“法定貨幣”。很簡單,因為“民間貨幣”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主人”,而任何“法定貨幣”必然是某種意義上中心化的,都有“主人”,這是不是維度時空的兩個對象。“民間貨幣”的去中心化,是靠自由鬆散,但也可能很堅固的“認知共識”維繫的,就像各個地域民族最終都不約而同選擇黃金作為儲備貨幣一樣。“民間貨幣”的接受,是一個天然,歷史和文化的過程,黃金的地位至今都在於各種法定紙幣之上,但不能說黃金的存在就是為了顛覆法定紙幣,黃金漲價時候,老百姓能買,中央銀行也能買,這個對比特幣是同樣的道理。

結論是簡單的:

第一:比特幣和隨之產生的區塊鏈技術,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用來承載現在已有的金融業務的,“去中心化”不可能治癒現有全球金融市場因為“貨幣放水”帶來的各種併發症,因為這是一場“中心化”的病。

第二:比特幣上線迄今正好十年,這十年間出現了以太坊,瑞波,EOS等全球現象級的區塊鏈項目,也出現了很多亂象,但真正可以和比特幣相提並論的事件,我們認為只有今年6月份的LIBRA白皮書和10月份的區塊鏈集體學習。

我們認為高層對區塊鏈的期許最大可能在於區塊鏈是否可能有利於降低中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和居民生活的“運行成本”。關於區塊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後續將推出系列文章。

美聯儲無限制印錢之害:認識比特幣才能認識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