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彩電大尺寸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43寸已變成“小尺寸電視”代表

在經歷前三季度“內需業績慘淡”之後,彩電企業急需通過年底最後兩個月“雙十一”、“雙十二”銷量高峰週期來衝成績,以便能夠讓今年整體銷量有些“起色”,緩解一下銷量壓力。

彩電大尺寸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43寸已變成“小尺寸電視”代表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雙十一終於在“全尺寸低價”的代價下終於換來了“銷量的勃起”。據W45~W46的週期上,國內彩電零售量終於迎來久違的“增長”。W45~W46整體彩電零售量達到324萬臺,同比增長16.7%;零售額為65億元,同比減少了4.6%。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量增額掉,這就意味著今年雙十一的彩電銷量“迴光返照”,是靠絕對“低價”拉起一定的增量。

以價換量 是眾彩電廠商不得已為之的“行為”

而中怡康方面數據顯示,今年彩電廠商為了雙十一“衝量”可謂備好的充足的“彈藥”以及最大程度的“讓利”,在今年“雙十一”打一場“價格戰”以求“保量”。

今年雙十一和往年不同的是:低價不再是中小尺寸液晶電視在唱主角,而是已經演變成65~75英寸成為“當仁不讓”的促銷先鋒。

彩電大尺寸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43寸已變成“小尺寸電視”代表

各大廠商針對55寸、65寸、70寸、75寸大屏電視可謂打了一套“立體優惠組合拳”,包括預購紅包、補貼、立減等多重優惠之後,讓55寸電視最低價已經來到1499元、65寸4K電視最低價更是下探之2000元區間、所謂70寸巨屏電視到手價也只有2999元、甚至75寸巨屏電視則更是進入到5000以內。

彩電大尺寸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43寸已變成“小尺寸電視”代表

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各個尺寸段在一個月內均價就下降了10%,而其中65寸、70、75寸這些大屏電視的價格下降幅度更“驚人”。65寸在一個月內由之前3542的均價直接掉至3100元;而70寸則從3835元的均價跌至3299元;下跌最猛則是75寸巨幕電視,直接從均價7132元下降至5483元。

業內專家分析表示,這一波“低價”風暴有兩大明顯特徵:一是主流品牌,也開打低價格戰,走低價路線,從過去只關注中高端人群需求,到如今高、中、低端市場全面開戰搶奪。其二就是都選擇在65寸~75寸兩大主流大屏電視上集中“發力”。

今年雙十一這一波彩電“低價衝量戰”,不僅來勢兇猛,而且品牌陣營波及面也廣。尤其一些國內傳統品牌在今年價格戰的搏殺上,其威猛程度甚至比小米等互聯網品牌還要“狠”。包括TCL、康佳、長虹等多個品牌均有多款55~75寸的大屏電視以超低價在“參戰”,整個場面好不精彩。

這些號稱不打價格戰的品牌被迫捲入“這一輪低價戰”,主要是由於今年前三季度彩電市場需求啟動不佳、市場價格混亂以及企業壓力過重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迫使得多個廠商為了“減少庫存壓力”就必須走上“以價換量”的這條路。

電視大尺寸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43寸已變成“小尺寸電視”代表

今年雙十一的彩電市場一個最明顯消費特性,中小尺寸份額在進一步縮水,市場尺寸結構向大尺寸“躍進”。據中怡康統計,今年雙十一將是大尺寸電視的爆發期,彩電平均尺寸超過50英寸,尤其是65寸及以上大屏電視迎來一次巨大的“銷量爆點”。

彩電大尺寸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43寸已變成“小尺寸電視”代表

其中在50寸以下尺寸中小尺寸無論線上線下都是“雙雙下滑”,而且下幅比例較大。而前兩年創造“銷量神蹟”的32寸也開始全面回落至凡間,而且其中小尺寸主力地位已經逐漸被43寸所取代。中怡康認為,未來小尺寸“起步價”將可能就是43寸起。

與中小尺寸全面走向下滑不同的是,65寸及以上尺寸電視則繼續“飆升”。65寸整體佔比達到20.6%;70寸則也是達到3.3%;75寸也是來到2.8%市佔比;甚至75寸+巨幕電視也有小幅度的提升。

買高端、買大屏,成為消費者選購彩電的主基調。 大尺寸則成為用戶更新換代最為重要方向,消費者更換電視尺寸主要集中在55-80英寸之間,65寸以上電視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行業人士表示,電視大尺寸化進程還在加速,未來彩電廠商的爭奪的焦點將會全面聚焦在大尺寸化這個行業升級的“核心”訴求點上。在大屏化價值突破點帶動下,在智慧化的新應用賦能下,彩電廠商瞄準高端大屏彩電求變的戰略“謀局”日益顯現,屏幕夠大、價格平民、智慧好用,三個維度已經成為市場風向標,將是行業未來的突破點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