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小夥扮濟公賣祖傳美食日售百斤,卻常邊賣邊扔只因一原因


在我們中國,美食的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很多的傳統美食是經過無數人的傳承,再一代代的改進而發揚光大。在河南開封,這裡曾是古代多個朝代的都城,自然而然美食也成了這個城市的一個特有的符號。

逛開封吃傳統美食,一般都是人們來這座城市的主要目的之一。這些天,作者在開封,就看到了這樣一道傳統美食,猛然一看著就有想吃的慾望。除此之外,而賣這種美食的老闆為了能夠讓別人一眼相中自家的美食,也是精心裝扮了一番,讓人遠遠看去就是猛然一亮。

在河南開封的一個景區裡,人們遠遠望去,就能看到一個濟公造型打扮的小夥,格外的引人矚目。而正是因為小夥子的打扮,也讓很多人不自覺的停到他跟前,看看他到底是在賣什麼“靈丹妙藥”。

小夥子叫董中原,他賣的這種美食叫紅糖年糕,家裡做這種美食有四五代了,而這一代就傳到了他手裡。為了讓這種小吃在他手中繼續流傳,他選擇在景區裡擺攤。對於自己賣的美食,小董稱很多人當看到這年糕的賣相時,大部分人都被吸引住,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它叫啥,也不知道用啥做的。

一聽名字,也許外地的朋友會納悶,這怎麼和平時見到的紅糖年糕不一樣呢?這也就是這種美味的獨到之處了,可以這麼說,在國內這種紅糖年糕估計都很少有地方能見到了。據小夥子講,他做年糕的方法,是家裡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而正因為這種年糕越來越少見,他才想到搭配著一身濟公造型賣年糕。沒想到效果還挺好,一天能賣上百斤年糕,到了週末或者節假日,甚至能賣到200多斤。

關於年糕,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屬於農曆新年的應時食品,一般都是黏性大的糯米或者米粉蒸成的糕。在過年的時候,很多地方的人都對年糕很有講究,尤其是很多地方,年糕是過年時的必備甜品。拍攝過程中,作者看到不少的路人都是被董中原的濟公造型所吸引,從而才發現他賣的美食的。


據董中原介紹,咱們這的紅糖年糕也是過去過年時的一種必備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做的人卻越來越少了。紅色一般是喜慶的顏色,''年糕''則取''年年高''的諧音。所以在紅糖年糕的香甜軟糯裡,不僅有味蕾的美好記憶,還包裹著綿長的情義與深深的祝福。可以說是既美味又吉利的美食。作者問他為何會選擇打扮成濟公呢?難到這美食和濟公有關係嗎?這時,小董笑了笑表示,其實沒有啥聯繫的,只是他想到的一種吸引大家的方法。

對於濟公的形象,大家也是深入人心的,他裝扮成濟公賣美食,就可以把路人引到攤前,然後憑美食自身的魅力。在一旁,作者還看到小董準備丟棄的年糕,這和新鮮的外形一樣,但小董卻說是要扔的,問其原因,小董表示因為年糕材料原因,必須趁熱吃,多放了幾個小時,年糕口味就不好了。所以有時,只要年糕一剩,小董都會選擇扔掉。他表示給客人吃剩的,不僅影響口感還砸牌子,所以他選擇扔掉那些已經變味的年糕。

還別說,小董的方法確實很有效,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他,第二眼看到的就是美食了。說的這裡,小董表示,家裡傳下來的美食,他有責任讓更多人吃到,嚐到,所以就需要想一些點子來,這是為了把美食文化傳播出去,更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能過的更好。每天在晚上,小董就會準備原料去做第二天的年糕,擺攤則在攤位前換上濟公服賣年糕。不時的有路人給他拍照或者跟他合影,不論是否買他的年糕,他都會熱情的配合。


把剛出爐的年糕切成等邊的串串,別看簡單,其實也是非常下功夫的,這樣的每一串紅糖年糕的分量都是很足的。上面是蜜棗,然後下面鋪著糯米糕、紅糖、一層層的看著就有食慾。小董賣的紅糖年糕最大特色還是那種香甜軟糯,層次感鮮明,儘管沒有高級點心那麼漂亮華麗,但嘗過小董做的紅糖年糕的人,都忘不掉那綿軟香甜的味道,一口咬下去,很軟,很韌、很彈。雖然它外貌平常,可嘗過它之後,真會對它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