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藥竟然誕生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的崇高地位眾所周知,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藥物直接或間接的誕生了諾貝爾獎,其中很多都是我們現在不屑一顧的小藥,但他們當時曾無比輝煌。

1、西咪替丁和普萘洛爾

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1924~2010年),蘇格蘭藥理學家,發明了西咪替丁和普萘洛爾,198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藥竟然誕生了諾貝爾獎

這兩款藥物曾一度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暢銷的藥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至今臨床仍在運用。


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藥竟然誕生了諾貝爾獎


2、巴比妥酸

阿道夫·馮·拜爾(1835~1917年),德國人,他研製了巴比妥酸,並由於對有機染料和有機化學的貢獻,190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巴比妥酸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安眠藥,拯救了無數失眠症患者。

3、白喉抗毒素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1854~1917年),德國微生物學家,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他的主要成果是發明白喉抗毒素,使得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兒童從白喉的威脅中走了出來。

4、胰島素

弗雷德裡克·格蘭特·班廷(1891~1841年),加拿大醫生,因發現胰島素,並證明胰島素可以控制血糖,獲得1923年諾貝爾醫學獎。

胰島素拯救了糖尿病患者,在這之前,他們基本無藥可治,所以他也是有史以來,從發現成果到獲獎最快的得主。

5、百日咳疫苗

朱爾·博爾代(1870~1961),比利時免疫學家與微生物學家,他發現百日咳桿菌並研製百日咳疫苗,獲得19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為常規疫苗,小寶寶們現在仍需要接種。

6、異丙嗪

達尼埃爾·博韋(1907~1992),瑞士裔的意大利藥理學家,因肌肉鬆弛方面的進展和首次合成抗組胺的成就,獲得195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為抗精神病藥物的異丙嗪,至今仍在臨床沿用,是“人工冬眠”製劑的重要成分。

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藥竟然誕生了諾貝爾獎

7、乙酰膽鹼

亨利·哈利特·戴爾爵士(1875 ~1968年),英國神經科學家,他研究乙酰膽鹼,發現神經衝動的化學傳遞,與奧托·勒維一起獲得193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涉及一大類的神經藥物,深深影響了醫藥學的發展。

8、維生素K

亨利克·達姆(1895~1976年),丹麥生物化學家、生理學家,由於發現維生素K與此分子在人類生理上的角色,使他獲得了194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維生素K又叫凝血維生素,用於臨床出血性疾病。

9、磺胺類藥物

格哈德·多馬克(1895~1964年),德國病理學家、細菌學家,由於發現百浪多息抗菌作用,獲得193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過卻由於納粹政權的強迫而拒絕獲獎。

他的這一試驗成果開創了磺胺藥研製和治療感染病的先例,挽救了無數戰爭中受傷的感染者,避免了截肢和死亡的命運,抗日戰爭時期,磺胺類抗菌藥曾一度比黃金還貴。

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藥竟然誕生了諾貝爾獎

10、可的松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1896~1965年),美國人,於1949年將可的松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獲得成功,1950年他和美國生化學家肯德爾,瑞士化學家賴西斯泰因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藥竟然誕生了諾貝爾獎

11、鏈黴素

賽爾曼·A·瓦克斯曼(1888~1973年),美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創造了 “抗菌素”這個詞,賽爾曼因發現鏈黴素而於195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讓人望而生畏,肺癆更是無藥可治,而鏈黴素是第一個有效對抗結核病的抗生素。

12、乙烯雌酚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1901~1997年),美國著名醫學家,1966年因首創用合成激素乙烯雌酚治療前列腺癌,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3、青蒿素

屠呦呦,中國藥學家,她發現瞭如何將青蒿素從青蒿中更高效率地提取出來,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藥竟然誕生了諾貝爾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