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卡爾蔡司世界公認最好,但為什麼銷量沒有佳能尼康好?

卡爾蔡司世界公認最好,但為什麼銷量沒有佳能尼康好?回覆發不出去,就在這裡說。

閒著沒事,跟大夥磨牙。先聲明一下,我不是德粉。我有徠卡蔡司的鏡頭,但不算粉。其實很多家的鏡頭我都有。這也不算炫耀。玩的事情,不是說貴就好,我一直認為我的小痰盂天下無敵。

日粉德粉之間,經常相互開炮。這是好事。沒人打架,那還叫攝影論壇?互相撕扯才有看點。但是有些粉,純屬小白粉,動輒問些【卡爾蔡司世界公認最好,但為什麼銷量沒有佳能尼康好?】之類的問題。

答案只有一句話,彼此的市場定位不同。

比如說,轎車和挖掘機,真的很難比較,雖然都有輪子,都有發動機,但是正常智商的人都知道,這兩者不好直接比較。

我們現在常用的是135這個畫幅。實踐證明,135這個畫幅,最具有普適性。日本人很厲害,藉助於電子技術的領先,在這個領域做到了極致,打敗了歐洲。現在歐洲的相機,能在135畫幅還保有一席之地的,只有徠卡。

徠卡相機我們都知道,它不具有普適性。高昂的價格也屢屢遭受人民群眾的攻擊。不僅中國的群眾攻擊,外國的群眾也攻擊。然而總有那麼一小撮死硬分子,頑固地堅持使用徠卡。曾經有人問我,徠卡鏡頭又不能自動對焦,你用它幹嗎?可是,在我拍攝的題材中,用自動對焦乾嗎?

你看,這就是分歧。

自動對焦對你來說,或者說對大多數攝影人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對於一小撮人來說,並不需要。這種並不需要,在【中畫幅】、【大畫幅】上體現的尤其明顯。

數碼時代?有個飛思後背就夠了。

飛思後背很貴,一般的小影樓,辛苦一年,未必能掙出一個飛思後背。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就是一單的事情。

所以貴與不貴,都是相對的事情。在你看來是奢侈品,在人家看來,只是普通的消費品。

不是要笑話誰,而是彼此的市場定位不同。

回到正題。蔡司不能算是最好的,至少這麼定義不準確。比如蔡司的CP系電影鏡頭,一個才幾萬,在電影鏡頭中只屬於入門產品,你說CP系列能算最好?高端的電影鏡頭需要定製,幾百萬,上千萬的都有。當然這個行業對鏡頭的使用,主要是靠租賃,畢竟小成本的製作是普遍現象。

在中畫幅,大畫幅領域,蔡司沒有做到統治地位。雖然屬於頂尖系列,但是產品這個東西,主要是看成本與市場的妥協程度。在中畫幅領域,成本觀念還比較明顯。在大畫幅領域,絕活是關鍵,鏡頭特性成為主流要素,層次,調子,這些在135畫幅被看成玄學的東西,在大畫幅領域,那就是主流觀點,價格根本就不是這些人考慮的重點。大畫幅現在按一下快門,成本怎麼也要四五百塊錢,你跟我說鏡頭的價格,有意義嗎?你135畫幅,按一秒快門,20張片子出去了,我大畫幅按20下,你135的一個好鏡頭就沒了。所以有些東西,不在一個平臺,沒有可比性。

我們今天講蔡司,首先要清楚一點,蔡司並不是只做135鏡頭。即便是135鏡頭,蔡司可以算是頂尖,但不能說是最好。因為【最好】兩字,過於寬泛。鏡頭是分焦段的,不同的焦段有不同的強者,蔡司並沒有做到通吃。徠卡也是如此,徠卡的廣角就不如蔡司。但要說35,50,徠卡可以稱雄。

即便是稱雄,也不是制霸。你的畫質再好,不能自動對焦,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就是個渣。畫質不是一切,很多時候,用途的廣泛性,大於畫質。

所以你看,用途不同,對【最好】的定義也不同。

其次,蔡司在光學領域是真的強。相機鏡頭只是光學領域的一部分。比如說光刻機,世界上最好的光刻機,就是用的蔡司鏡片。再比如說眼鏡片,蔡司和意大利的陸遜梯卡不分伯仲,有的人說蔡司第一,有的人說陸遜梯卡第一。再比如說醫療器械,蔡司鼎鼎大名。至於工業測量領域,蔡司也非常厲害,基本屬於行業標準。

日本的佳能尼康富士索尼,各有所長。這四家只有尼康公司,相機是主業。前些年尼康被佳能壓制的很厲害,中國公司停業那會兒,很多人預測尼康要完蛋了,後來是850單騎救主......日本相機的領先地位,主要是在135領域。富士是老牌的中畫幅參與者,它在中畫幅也有一席之地。佳能尼康,是在135幅面領先(尼康也出過大畫幅鏡頭,但是用的人少,地位跟海鷗鳳凰在相機業差不多。這個挺傷尼康心的,後來尼康在這個領域就停止了掙扎)。135幅面使用的人最多,但不代表相機領域只有135,高端商用,主要還是中畫幅。有些特種領域,比如建築攝影,大畫幅還佔有一席之地。

索尼這些年,著力微單,勢頭很猛。

另外要誇一下適馬,適馬這些年的發展也很猛。X3雖然高感一塌糊塗,低感卻是無敵。適馬鏡頭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

日本相機行業發展,在135幅面確實領先世界。135鏡頭中,佳能尼康做的很不錯。徠卡蔡司則是保持了在135幅面鏡頭畫質的領先地位。這個領先,屬於市場策略的定位,尼康也能做出蔡司一樣的畫質,但它沒辦法捨棄自動對焦,這就屬於市場策略的定位考量。熟悉尼康的用戶都知道,尼康為了解決畫質問題,也曾經與蔡司合作,那時候論畫質,尼康口的蔡司非常厲害。不知道什麼原因,佳能口的蔡司幹不過尼康口的蔡司,反映到市場價格上,也是如此,尼康口的蔡司就是貴一點。至於佳能本身,它的市場策略是更注重鏡頭的功能均衡性,易用,好用,快速,畫質不是其優先考慮的問題。在這一點上,索尼考慮畫質的問題多一些,微單鏡頭選擇了與蔡司合作,但同樣也帶來另一個問題:產品價格高。

對於消費者來說,怎麼選擇相機,怎麼選擇鏡頭,主要是看自己的攝影定位。買佳能的,不要嘲笑買徠卡的,誰比誰也不傻,人家花那個錢,有人家的考量。彼此的著重點不同而已。喜歡用蔡司的,也一定有人家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