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無論下一代顯示技術是什麼,液晶電視市場都已全面淪陷

無論下一代顯示技術是什麼,液晶電視市場都已全面淪陷


激光電視的全球化引爆,OLED電視的彎道超車,MicroLED電視的暗中發力,量子點電視的階段性蓄勢,這些新技術、新產品輪番上陣的背後,則是液晶電視在一線消費市場已經徹底淪陷。

華辛||撰稿

下一代顯示技術,到底是OLED,還是激光顯示,或者另有其它新路線,眼下這一問題,對於中外彩電企業來說,並不是最緊迫需要得到的答案。

相反,此時仍然佔據彩電市場九成份額的液晶電視零售價格節節下跌、沒有任何反彈和止跌的跡象,大量彩電企業無錢可賺、無利可圖,大量商家看不到希望和未來,才是最為要命的事情。

過去2年來,液晶電視的零售價格可以用"一落千丈"來形容:一方面,小米等互聯網企業,以及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完全不靠硬件盈利為目的,所以持續拉低液晶電視的零售價,導致海信、創維、長虹、TCL等一大批企業被迫跟進。32吋液晶電視從千元左右一路被拉至666元甚至更低;而55吋液晶電視也從高峰時期的五六千元,拉低於千元左右,65吋更是隻有1999元,而75吋則只有3199元,這種價格簡直是"比白菜價"還要便宜。

另一方面,則是液晶面板上游產業鏈的產能過剩,並呈現持續飽和狀態,製造中心從韓國和中國臺灣向中國大陸迅速轉移。三星、LG早就開始減產或關停中小液晶面板產線,而京東方、華星光電此前投產大量液晶面板生產線,正在迎來一輪規模化擴張。由於液晶面板技術成熟、良品率高,帶來的就是生產成本降低,以及液晶面板企業間為了搶市場,不得不壓價出貨。臺灣老牌液晶面板商中華映管已申請宣告破產,而友達、奇美日子也不好過。所以這也進一步助長了下游液晶電視的降價風潮。

在液晶面板產業鏈上下游共推降價潮的背景下,對於眾多中外彩電整機企業來說,要想實現在液晶電視上的持續盈利,難度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家電圈注意到,即便是索尼、三星和海信,這三家來自日韓中彩電行業的三家帶頭大哥,如今想保持自身的價格體系不動搖,已不太現實。只能通過產品的結構性調整,規劃旗艦機型、利潤機型,以及衝量機型等,被迫參與到這一輪又一輪的降價大潮之中。而更多的企業,只能陷入低價格的泥潭之中難以自拔。

在被迫參戰的同時,海信、索尼等頭部企業,也在努力通過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迭代,賦予液晶電視硬件的商業新價值。過去幾年,索尼、海信相繼圍繞動態背光分區技術,推動液晶顯示清晰度、亮度提升;今年海信又推出疊屏電視,進一步提升液晶顯示在暗場的性能。而索尼則將OLED面板上的屏幕發聲技術,應用到液晶面板上,並且基於高畫質芯片技術,打造高端旗艦畫諦系列,努力在液晶面板上推動畫質性能提升。

不過在液晶電視整體價格持續下跌,以及眾多企業普遍引導消費理念朝著"液晶電視技術很成熟、根本不值錢、不用花大錢去買"的方向發展,從而導致一些頭部企業圍繞液晶電視的高端化轉型,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尷尬通道中。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作為硬件的液晶電視,很難再賣出一個好價錢"。那麼高端液晶電視的路又在何方?

此時,華為、榮耀智慧屏的相繼推出,卻是站在電視"局外人"的角色上,定義一個全新的電視大屏智慧化場景和生態,那就是徹底打通並重構電視與家庭中其它智能終端的關係,包括空冰洗等家電,以及手機、平板等3C,還有攝像頭等安防。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可以擺脫液晶電視到底值不值錢的尷尬,大屏電視採用的哪種顯示技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在家庭的功能價值要被重新定義,不只是顯示,還有功能體驗等等。

從海信、索尼的顯示技術主導,賦予液晶電視硬件的技術新價值,到華為、榮耀的功能體驗主導,賦予大屏電視的場景新價值。出發點不同,但目的都是希望可以擺脫"價格束縛",真正讓液晶電視機不能只有低價格,而沒有新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企業的探索,都值得尊重和鼓勵。

此外,激光電視的全球化引爆,以及OLED電視的彎道超車,還有Micro LED的暗中發力,以及量子點的蓄力待發,都是彩電企業突破液晶電視困局,構建新盈利支撐的突破與變革。當然,這只是下一步中外彩電企業需要解答的選擇題!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