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對於我來說,沒來敦煌之前,僅僅知道祖國大西北的甘肅有一個敦煌莫高窟,那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知道是中華的“文化瑰寶”,知道”飛天壁畫“;就如很多遊客一樣,看了莫高窟也沒覺得有多好看,其實我想說,你要是瞭解了敦煌的歷史,瞭解河西走廊的歷史,瞭解敦煌的輝煌與衰落,你就會發現她真的很有魅力,真的很美!身處莫高窟的洞窟之中,站在玉門關、陽關、漢長城凋零的殘垣邊,感受千年前的歷史畫面,感受商旅繁忙,感受大漠戈壁金戈鐵馬,你會發現,敦煌真的很美!

河西走廊

看敦煌,我覺得應該放在河西走廊的歷史背景中去看,可能更加全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河西走廊的歷史。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河西走廊,地處現今的甘肅省中西部,含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嘉峪關等地區,東西連接黃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北連接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是中國古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站絲綢之路近四分之一的路程,漢唐通往西域的重要關口,在這邊土地上承載了中華眾多歷史故事和文化。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匈奴襲擊馬邑城 公元前201年,匈奴襲擊西漢邊境馬邑城,今山西省朔縣城西北隅,並騷擾如今的太原,漢高祖劉邦被迫採取和親妥協。

張騫出塞 屈辱的和親並沒有減少匈奴的威脅,無奈的屈辱已經延續了5代皇帝,年輕的劉徹決定改變這一切,公元前138年 19歲漢武帝劉徹派張騫帶領使團出使西域,河西走廊進入中國人視野。

馬邑之謀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計劃以和親之名帶領30萬大軍準備奇襲匈奴,最後因消息洩露而停止,自此拉開反擊匈奴的序幕。

霍去病出徵 從公元前129年的龍城之戰開始,至公元前121年,經過多次出征,河西走廊徹底納入中原版圖。

張騫再次出使 河西之戰結束後,打通了東西方的通路。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次派張騫,攜帶絲綢、瓷器、茶葉等再次出使西域,西方商人也通過河西走廊進入中原,絲綢之路逐漸形成。

公元220年,漢朝結束統治,中原歷經三國時期的混戰,魏晉南北朝的短暫統治後,又經歷“永嘉之亂”,中原進入300多年的大混亂,中原很多世家大族遷入河西,為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貢獻巨大。河西走廊後來也進入割據混戰中,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均在此建都。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著一種歷史,一種文化,一種使命,它是絲綢之路的象徵。

莫高窟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莫高窟概述 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西部重鎮,莫高窟無疑又是敦煌歷史中給人類遺留下來最偉大的文化寶庫。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其中96窟的大佛為中國第三大佛。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集建築、雕塑、壁畫三位一體的藝術聖地與歷史文化寶庫。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莫高窟何意?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據說莫高的最先意思是沙漠的高處,稱為“漠高窟”,後世因“漠”和“莫”通用,故改為“莫高窟”;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的意思,莫高窟也就是說沒有比較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莫高窟的由來

公元344年的一天黃昏,一位樂僔的和尚途徑鳴沙山,看見鳴沙山在金光之中千佛顯現,於是他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家聖地,就留下來開鑿建窟,稱為第一個佛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進出有隔壁沙漠,自然條件惡劣,於是人們離開敦煌出行之前,就捐錢在莫高窟修一個佛窟,祈求神靈佛祖保佑!平安歸來的人為了感謝佛祖保佑,也開窟建佛供養,平民百姓、世家大族、高僧大德、各級官吏等也都紛紛通過此形式,以期待佛祖神靈保佑自己,自此形成風氣,開創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開窟建佛,逐漸形成千佛洞的規模。尤其唐朝最為盛行,也把壁畫水平推上一個最高水平,後經各個朝代反覆修復,留存了下來。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莫高窟的發現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無意間打開莫高窟藏金洞17窟,堆滿4世紀到11世紀曆代文書和紙畫、娟畫 刺繡等古代文物50000多件;1908年2月24日,法國人查爾斯和伯希和及另外兩位法國人組成的探險隊來到敦煌,1908年5月27日法國人伯希和帶走了6600藏經洞文物和368張莫高窟照片;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開始啟動對莫高窟的修繕和保護,從此逐漸由政府有序保護和管理。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莫高窟的遺憾 莫高窟因絲綢之路和興起,也因絲綢之路的沒落而衰退,期間經歷了幾百年沒有人管理的混亂時期,大部分壁畫都已經被認為破損和自然損壞,尤其一切壁畫上的鎏金都被認為的颳去,已經很難看到那氣勢恢宏的壁畫原樣。即使這樣,遺留的佛雕、壁畫也體現了千年前的古人的文藝創作,放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佛教文化的繁榮,給後人從中能窺探幾許,真是彈指間,滄海桑田,一剎那,轉身前年!

在此感謝以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為代表,為敦煌保護和研究的人們!

鳴沙山與月牙泉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逶迤連綿的鳴沙山上向下遠眺,一小片綠洲顯得神奇而驚豔,那就是月牙泉!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鳴沙山稱呼的由來:沙漠中,這些沙丘堆成山狀,沙丘上的細沙粒,因風吹震動,沙滑落或相互運動,眾多沙粒在氣流中旋轉,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應發生嗡嗡響聲,由此鳴沙山得以成名。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鳴沙山駱駝騎行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鳴沙山上看日落以及月牙泉的夜景是一個不錯的享受,鳴沙山上細沙不同於我們城市中見過的沙,尤其下山過程中,西沙帶著吸力包裹著雙腳,即使坡度很大,也不容易摔倒,即使摔倒也沒關係。鳴沙山和月牙泉是來敦煌旅遊不錯的自然景觀。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 《涼州詞》的詩句,描寫的是當時玉門關深處隔壁大漠中的荒涼與戍關戰士的不易,悲而不失其壯。今天的我們可能也是通過此詩知悉了“玉門關”這個地方。玉門關和陽關地處敦煌西部,一南一北扼守著西大門,是當時中國的最西軍事要塞和商旅出入通關地,在河西走廊上設置的這些軍事要塞,一是為了駐守住河西走廊,也是為了保障和西方交流,及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說實話,千年後的今天能看到的只剩下殘垣,但駐足其中,依然能感受忙碌的商旅駝隊和軍隊的金戈鐵馬,回想起漢武大帝窮其一生,趕走匈奴,打通河西走廊,鑿開通往西方的大門,看著玉門關和陽關,以及漢長城的殘垣,依然能感受少年漢武大帝的宏大經略以及那份滔天的心境,回想這段歷史,依然能夠讓我們感動。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玉門關遺址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漢長城遺址

雅丹地貌(魔鬼城)

敦煌雅丹地貌屬於古羅布泊的一部分,“雅丹”是維吾爾語言,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後泛指風蝕壟脊,土墩,風蝕溝槽及窪地的地貌組合。乾旱地區的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常因幹縮而龜裂,在定向風的長期吹蝕下,裂縫逐漸擴大而成為溝槽。佈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見的天然雕塑博物館。堪稱敦煌的又一奇觀,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無窮的天然傑作。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敦煌的雅丹地貌地質公園,目前只開放一半,另外一半需要另行付費搭乘景區越野車進入,目前開放的部分,主要有四個景點可供遊玩。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獅身人面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金獅迎賓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金鳳鶴立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西海艦隊

雅丹地貌為何稱為魔鬼城?進入雅丹,遇到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當地人們俗稱雅丹為“魔鬼城”。每個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態,千奇百怪,造型生動,惟妙惟肖。像寶塔、像宮殿、像麥垛、像昂首屹立遠眺的金孔雀、像展翅欲飛的雄鷹、像大海中乘風破浪的船隊、像怒目遠視的武士,還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 。在這裡,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會使你心曠神怡,放飛思緒,浮想聯翩;在這裡你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領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

其中“西部艦隊”的命名是由一位國家軍委副主席,他看到那一片雅丹地貌,一眼看過去,猶如一個艦隊港灣,有的像潛艇,有的像戰艦,他說我們國家有東、南、北海艦隊,唯一沒有西海艦隊,就叫西海艦隊吧,由此而得名。

敦煌勸你別去,因為不一定能發現她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