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從1998年房改啟動,房地產市場進入市場化以來,過去的20年,中國房地產新房交易量差不多從1億平方米增長到17億平方米,翻了四番多。

1998年全國城市新開發房屋的平均交易價格大約是每平方米2000元,到了2018年,全國平均上漲到8800元。

賬面上是漲了兩番,不過,如果看當地的數據,不管是東部還是西部,都至少翻了3番,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杭州等熱點城市的房價基本翻了3番,漲了8倍,甚至有特別熱的地方漲了10倍以上。

而從供給端看,2015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增速從兩位數高增長逐步迴歸10%左右的增長,如果扣除土地購置費,開發投資於2018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2016年12月,上層明確“房住不炒”定位,開始提出建立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房地產調控思路逐漸從短期調控政策向長效機制過渡。

特別是今年7月30日,大會上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並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當我國房地產市場走過全面高速增長時代,進入總量穩定、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後,未來10年,房地產市場會怎樣發展,增長空間又在哪呢?

01

改善住房,支撐未來住房需求


根據恆大研究院提供的數據,1978-2018年,我國城鎮住房存量從不到14億平增至276億平,城鎮住房套數從約3100萬套增至3.11億套,套戶比從0.8增至1.09,和當前發達國家水平相當,我國居民基本告別住房短缺時代。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但是,2015年人口小普查顯示,我國城鎮住房中成套率僅為85%,約20%為條件較差的平房,41%為1999年前修建,住房質量有較大提升空間。

2014-2018年,商品房銷售中,90-144平改善類戶型套數佔比明顯提升,這說明,居民現在買房更偏向功能完備的較大面積住宅,改善需求逐漸成為市場成交的主力。

從經濟增長方面來看,1978-2018年,40年時間,我國GDP總量增長了約245倍,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

另外,2018年,我國實際經濟增速6.6%,處於增速換擋時期,但是依然處於世界前列,並且人均GDP達到9771美元,距離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僅一步之遙。

隨著居民溫飽問題解決,經濟增長對住房消費的帶動力也會增強。

比如,1985至2018年,我國城鎮家庭消費中用於居住的消費支出佔比由4.8%提升至24%,吃穿用消費支出佔比由75.4%下降至40.9%。

未來10年,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等有利因素不斷出現,我國經濟的增長空間還很大,這也將帶動居民住房消費持續增加。

02

貨幣低增,房價漲幅控制在合理區間


眾所周知,這些年房價翻番上漲背後,最直接的元兇就是貨幣超發。

2019年6月份,我們的M2到了190多萬億,去年是180多萬億。而在2004年的時候,M2其實就是20多萬億。

十幾年時間,M2漲了8倍。

這個過程中,雖然社會商品的物價指數保持平穩,但是可以明顯感受到房價基本上每三年、每五年翻一番的現象。這是因為,超發的貨幣大部分流入了房地產市場。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所以這些年的房價上漲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通貨膨脹現象。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今年我國M2已經到了190萬億,今後10年M2也不可能再翻兩番。

這幾年國家採取的去槓桿,穩金融措施,已經讓M2增長率處於GDP增速+物價指數的合理增速區間。

今年8月,我國M2增速為8.2%,基本符合這個規律,其實2017年,2018年M2都保持在8%左右,可以預判,今後十年,M2增長率基本上會與GDP增長率+物價指數保持平衡。

而根據官方的判斷,中國的GDP今後10年平均增長率大概在5%左右。

而房地產價格增長一般不會超過M2的增長率,也不會超過GDP的增長率。

03

城鎮化接棒城市化,

未來房地產市場大有可為


2018年, 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經升至8.3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59.6%。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城鎮化率達到70%-80%左右將會進入成熟期,這意味著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也將步入尾聲階段。

從2000-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4%,其中2010年當年的城鎮化率就增加了1.6%,而從2010-2018年的年均升幅降至1.2%,2018年當年的升幅僅為1.06%,也就是說,城鎮化的進程正在顯著放緩。

然而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過去40年,發展最快的其實是中小城鎮。

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縣級以上城市數量從193個增加到672個,增長2.5倍,而同期建制鎮2176個激增至21297個,增長了近9倍。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中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 60%,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 43.4%,這意味著有 2.2 億人口常住在城鎮,但是戶籍依然在農村。

目前諸多跡象已經表明,中小城鎮化戰略正在逐步退出,大城市化要取而代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在此前後,“國家中心城市”“推進城市群發展”“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收縮型城市要瘦體強身”先後進入規劃。

並且國家層面也不斷推出政策,鼓勵人口在城市落戶。

2016 年 10 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推動 1 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提出要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2018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要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2019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進一步提出,Ⅱ型大城市(100 萬—300 萬)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Ⅰ型大城市(300 萬—500 萬)要全面放寬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特別是發改委今年的這個超級文件,可以說一錘定音,奠定了大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主基調,我們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搶人大戰正在邁向最高潮。

前段時間,從河南新鄉漯河,到山西晉城,再到湖北宜昌,三四線城市紛紛實行零門檻落戶政策,加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中。

不僅是三四線城市,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和深圳,也在大開落戶之門。強二線的杭州,將落戶門檻放寬到大專生,準二線的寧波進一步放寬至中專生。

這其中,動作最大的還要說是西安和石家莊。所有全國在校大學生都可以在西安落戶。石家莊更絕,作為二線省會城市,在全國打響“零門檻落戶”第一槍。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如果未來全面放開縣級以上大中城市的落戶限制,無疑會吸引更多農村和鄉鎮流入。可以預見,未來農村和鄉鎮人口將持續萎縮,而大中城市有望繼續擴張。

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基本達到60%,距離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基本還差十個百分點,按照每年1%左右的城市化增速,差不多還有10年時間。而房地產吃城市化的發展紅利也就是這個時間。

還有另一個問題,吸引來的這些人口,將流向哪些城市呢?

04

大城市和都市圈,

將成未來房地產最大的增量


首先,現在全國範圍內都在放鬆落戶門檻,但只有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的落戶條件依然森嚴,戶口含金量最高。這種城市向來不缺人口,未來住房市場需求也會更大。

第二,人口持續流入的城市,2018年,全國人口增量超過10萬的城市分別為,深圳、廣州、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佛山、長沙、寧波、武漢、濟南、青島、合肥、南京、南寧、廈門。

顯然,人口增量越高的城市,吸引力就越強。當然,北京和上海由於主動控制人口總量,所以造成城市人口出現危重或者負增長的現象,這並不是說它們吸引力不強,這是主動調控的結果。

第三,中西部省會城市。雖然看上去中西部省份基本面不是很好,經濟發展也不如東南沿海城市,但是一些中西部省份的省會城市的虹吸效應,也會吸引省內流動人口落戶。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人隨產業走,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導致人口區域流動的根本原因。這裡有一個測算方式就是,區域經濟/人口的比值,如果這個比值大於1,就說明人口向這些區域流動。

比如一些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省內其他城市具有絕對優勢,經濟/人口的比值遠大於1,對省內人口的虹吸效應顯著。

例如,長沙、蘭州、昆明、合肥、武漢、南昌、鄭州等,雖然這些省會所在的省份,經濟發展不如東南沿海地區,但是受益於強省會城市對周圍低能級城市的虹吸作用,省內人口流入對住房市場需求的支撐尤為明顯。

2018年,三四線城市的經濟/人口比值為0.76,人口整體呈現淨流出態勢,另外,由於三四線城市新增常住人口中行政區劃調整佔比較高,存在大量帶房入城的現象,這就說明,未來三四線城市的住房需求並不那麼強烈。

人口除了向這些城市基本面比較好的城市遷移之外,另一個主要的遷移方向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優惠城鎮化佈局,加快城市群發展”,將全國主要城市劃分為19大城市群。19個城市群包括257個城市,佔全國城市總量的40%左右,但常住人口和GDP佔比高達73%和81.7%。

19大城市群將提供我國絕大部分房地產市場,根據發改委的預計,未來這19個城市群常住人口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80%以上。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悶聲發大財!十年內這裡的房價增值無疑

按照體量的大小,這19個城市群基本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包括:長三角、長江中游、京津冀、成渝、珠三角、山東半島城市群。

第二梯隊包括:

中原、滇中、關中平原、北部灣、黔中、海峽西岸、蘭西、晉中城市群。

第三梯隊包括:哈長、天山北坡、呼包鄂榆、遼中南、寧夏沿黃城市群。

這19個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已經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都已經步入正軌,可以說是中國當前發展最成熟的三大城市群,未來房地產的增值空間也就更大。

到今天為止,我國房地產市場化已經超過20年,過去房地產那種躺著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房地產市場將進入平穩、高質量增長階段,這個時期的房地產增值潛力依然很大,但是未來最考驗的就是你鑑別城市的能力和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