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勇无畏,20人击退一千多敌人的进攻,退伍后建设美丽乡村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董武奎,今年94岁,是山西省万荣县西解村人。我于1949年6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的部队是第七军21师52团炮兵连。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西北中打了几场硬仗。1950年12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199师炮兵连当炮手。在朝鲜战场荣立两次战功。1954年退伍到老家当农民。在农村,我当党支部书记15年,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由董武奎口述,笔者整理。

我的家乡在晋南,是1947年解放的。为了解放全中国,也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我于1949年6月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我的部队是第7军21师52团炮兵连,我在部队是炮手。当时的炮就是82迫击炮。我在部队积极工作,于1949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图为我1954年从朝鲜回国时候拍的照片,衣服上都是军功章和纪念章。

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最危险的一次是1949年8月份,大部队已经转移走了,只留下我们20个人看守甘肃省两当县的军火库。8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一千多残余部队突然包围了两当县,要夺取军火库。离我们最近的是友军119师,但是电话线被敌人剪断了,无法联系增援。在危险的时候,我到外边接好了电话线,但是等到119师增援已经来不及了。图为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由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


当时,我就和一位副排长带着一门迫击炮和几发炮弹迂回到一块高地上,对着敌人发射了三发炮弹,第一发打偏了,其余两炮打中了敌人。两发炮弹打得敌人抱头鼠窜,还以为是我军大部队到了。这是一次十分惊险的战斗,因为留守看守军火库的20个人中,还有几名卫生队的女兵。当时我已经是一名党员了,冲锋在前,是我当时的想法。面对一千多敌人,我毫无畏惧的感觉。当然,119师的增援是彻底解决战斗的关键。119师俘虏了好多敌人。

以后,我重新回归大部队,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与国民党的的马步芳、马鸿逵的骑兵打了几仗,都是敌人的骑兵落荒而逃。以后我的部队又转战到大新疆、青海和四川等地。当时敌人成了惊弓之鸟,都是我军在后面追赶。到四川后,就没有打仗,敌人起义了。为此,国家为我颁发了解放西北纪念章。

1950年12月,我所在的部队编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199师炮兵连。当时的装备也换成了苏联制造的107重炮。发射的距离和威力大大增强。所以,我们炮兵的战斗了大大增强了。最危险、最残酷的一次阻击战我们坚守了阵地48天。山头都被敌人的炮火削下去几尺。我们的重炮阵地经常转移。没有给养,我们就去抢美军空投的罐头、饼干等食品。图为我的志愿军战友的照片。


炮兵最危险的兵种就是观察哨的电话班长。因为炮兵的观察所就是炮兵的眼睛,敌军的阵地方位、兵力部署都是靠着观察所用电话传到我军的炮兵阵地,组织活力准确打击敌军。所以敌军打击的重点就是炮兵的观察所。在四十多天的阻击战中,我们部队的观察所的电话班长已经牺牲了8个人了。图为朝鲜共和国给我颁发的军功章的证书,上面有中文,也有朝鲜文。

当时在阵地上,连长让我去接任电话班长。当时大家都知道电话班长是三快,就是受伤快,残废得快,牺牲得快。我接到命令,毫不犹豫的接任了第九任电话班长。但是我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观察所的安排和伪装上,另外做了调整,在电话线的布线上,也做了较大的变动。所以敌人一时半会摸不着规律,给我们的炮兵打击敌人创造了条件。我也受到了上级的口头表彰。图为我欢送入伍新兵的照片。

由于我在这次阻击战中打得勇敢顽强,勇于在危险的情况下担任电话班长,不仅有效的保存了我军的炮兵阵地,而且打击了敌人的进攻。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于1952年五月份给我记三等功一次。图为我当年颁发的记功喜报,距离今天已经67年了。


1953年,在我志愿军一场反击战斗中,敌人的炮火非常激烈,打得我军一时间抬不起头。为了使我军指挥所能够掌握美军的部署和地形地貌,我和一名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侦查敌人的部署和火力点,并查看和接通了我军的电话线。保证了我军指挥员正确的指挥战斗以及指挥的顺畅。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于1953年为我记功一次。我现在把这立功喜报当做宝贝一样爱护它。

1954年10月,我从朝鲜回到国内,组织上安排我到鞍钢工作,但是我思念我的家乡的父老乡亲。想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软磨硬抗,领导才同意我退伍到老家当农民。当年我就退伍到山西省万荣县西解村当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回到农村后 ,组织上曾安排我到县上的邮电局当局长,被我谢绝。当时我的家乡还很落后 ,我决心带领群众种好庄稼, 种好经济作物,让农民尽快的走向富裕路。这就是我的初衷。为了带领大家致富,我于1955年担任了村支部书记。图为我一家人拍摄的全家福。


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我始终带领全村农民改造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我们这里十年九旱,我带领大家因地制宜,在地头打旱井160余眼,打水窖几十个 ,蓄住天上水用来浇地。我们村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坡地。拉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提出三圈上坡,所有的粪土都是拉下坡。图为我和村里的老干部、老农民回忆当年的事情。

由于我们村里平田整地,兴修水利,所以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我们村的小麦产量高,村里治理好,1962年,我到太原参加了全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我们村的全面工作当时在全县也是最好的时期之一。图为我在省城拍的照片。

#自拍我的故事# 我退伍后,在农村一直当农民,当党支部书记十五年。以后,还当了多年的县人大代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让农村美丽起来,农民富裕起来,农业强大起来。为此,我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纵观我的一生,前半生把生命交给保家卫国上,后半生把生命献给三农事业,我无怨无悔!部分照片由董武奎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