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弦诗乐曲、笛套、杂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剧背后不为人知的音乐

潮剧伴奏的曲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鼓科介:潮剧音乐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且都有一定音高,可以单独出现而表达某些情感和意境。有叫介过门、安更介、天光介、激面介等。

二、唢呐曲牌:多着重于打击乐器与唢呐旋律的紧密配合。

弦诗乐曲、笛套、杂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剧背后不为人知的音乐

三、笛套:用于摆酒、迎客等清雅场面,有《喜登楼》《万家春》等。

四、弦诗乐:如《寒鸦戏水》《浪淘沙》《柳青娘》《昭君怨》等。调试有"轻三六""重三六""活五"等。

弦诗乐曲、笛套、杂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剧背后不为人知的音乐

现有弦诗乐曲、笛套、杂曲等1000多首,在潮剧舞台应用中多作为过场音乐或唱腔间作音乐。潮剧伴奏音乐程式化的有"随点""搜科介"和"想计介"等,每首乐曲可作"行""催""采花"等旋律和节奏变化,起到烘托人物、配合动作、渲染气氛的作用。

潮剧音乐和潮州音乐的音律,一般为相对的七平韵律或是混合律,最主要的特点是34和7i之间不是半音关系。4稍高而7稍低,且音高不是很固定,上行和下行都不一样。"活五"调的"2"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且比正常音稍偏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西洋音乐的日渐影响,潮剧音乐也在音律的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弦诗乐曲、笛套、杂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剧背后不为人知的音乐

潮剧伴奏音乐和潮州音乐虽为不同的两个范畴,但它们互为补充,互相融合。潮剧的伴奏中少了弦诗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而潮州音乐中的潮州大锣鼓,则是从潮剧的戏台锣鼓中演化得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