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多媒體在薩克斯教學中的運用


多媒體在薩克斯教學中的運用


一、薩克斯管與爵士樂

(一) 薩克斯管

薩克斯管由比利時人阿道夫· 薩克斯在1840年根據波姆式長笛的原理髮明。薩克斯採用高音譜號, 有降B、降E調之分。世界第一支薩克斯是上低音E調管, 當時受到了很多音樂家的認可。人們便以阿道夫· 薩克斯的姓來給它命名——— “薩克斯管” 。

薩克斯管由金屬製拋物線性圓錐管體, 與單簧管類似的哨頭、波姆體系音鍵系統, 除降B調高音薩克管外, 都彎成菸斗形。薩克斯是一種非常有表現力的樂器, 他可以通過控制音量的大小, 發出大提琴、單簧管那樣極其美妙的音響, 並有著足以同管絃樂隊中任何樂器相匹敵的巨大力量。總的說來, 它的柔和優美的音色, 具有絃樂器的歌唱風格。20世紀初, 歐洲一些薩克斯管演奏家移民美洲,薩克斯管開始在美國等美洲國家流行。

(二)爵士樂

爵士樂(Jazz), 一種起源於非洲的音樂形式, 由民歌發展而來。爵士樂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繁榮景象, 其樂曲風格極其耀眼, 節奏一般以鮮明、強烈為主。而現代意義上的爵士樂, 是由美國的黑人帶來的, 19世紀末發祥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市, 至今已有百年曆史。從最早期的“拉格泰姆” 和“民間藍調” 到頗具規模的新奧爾良爵士樂;從20年代著名的以集體即興演奏為主的“迪克西蘭” 到30 年代以伴舞為主要職能的“搖擺樂”;從40年代追求高超的以和絃演奏為基礎做即興演奏的“比波普” 到五六十年代風格迥異的“比波普” 和“酷” 以及隨後的“自由” 派;從七八十年代“搖滾” 和爵士樂的融合, “合成” 的出現到90年代“新經典主義”的誕生;直至今天, 每一種爵士風格都活躍在舞臺上。具有強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樂經過百年的演變和融合, 早已突破了地域、種族和國界的侷限, 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音樂。


(三)薩克斯管在爵士樂中的地位和作用

薩克斯管是爵士樂的一種標誌, 爵士樂在使用的樂器和演奏方法上極有特色, 完全不同於傳統音樂。自爵士樂時代以來, 薩克斯管成為銷售量最大的樂器之一, 同時,薩克斯管樂手也對爵士樂產生了巨大影響。最早成名的爵士薩克斯管手可能是西德尼, 隨後, 從1920年以後優秀的爵士薩克斯管手就如雨後春筍一般開始層出不窮, 其中查利· 帕克把爵士樂從搖擺樂帶入了畢波普(bebop)時期,科爾曼· 霍金斯開始確立次中音薩克斯管的地位, 奧尼特· 科爾曼最早開始了自由爵士(freejazz)的嘗試, 等等。這些爵士樂傳奇人物的崛起樹立了薩克斯管在爵士樂中的重要地位。薩克斯管作為主奏的旋律性樂器需要節奏部分以及和聲部分來支持, 所以較少以獨奏或者單純的薩克斯管重奏形式出現。最常見的爵士樂隊構成是四重奏形式:薩克斯管、鼓、貝斯和鍵盤, 薩克斯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對旋律進行詮釋。

二、爵士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一)音樂對電影的基本意義

在早期, 電影是沒有任何聲音的, 這樣的電影也被稱之為默片。早期的電影因為沒有聲音的支持, 表現力完全依賴於畫面, 所以有很多類型的電影根本就不能拍攝, 只有一些可以通過誇張的畫面表現手法來取悅觀眾的詼諧電影能夠在這個時期大獲成功, 卓別林的一系列電影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但是, 從生理上來說, 人類慣有的感官經驗是視聽同時進行, 如果只能看而不能聽, 就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或者精神難以集中, 電影的畫面一直會遊走在自然與真實之間, 一直聽不到任何聲音的觀眾就會覺得很詭異, 然後從心底排斥它。音樂對消弭這種人們生理上的排斥與不適應有很好的作用。在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出現之前, 就有電影院嘗試過通過在播放默片時同步播放音樂。這種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是由於音樂與電影存在結合的問題, 有時候反而會有消極的影響。因此, 在第一部有聲電影出現之時, 就將音樂與電影開始結合起來, 通過音樂的感染力強化觀眾的視聽感受, 從而實現吸引觀眾的目的。


多媒體在薩克斯教學中的運用


電影音樂除了舒緩觀眾的壓力, 減少觀眾對電影的排斥之外, 一般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1)幫助電影表達主觀態度。電影音樂能夠概括影片的主題思想, 表達出電影創作者對影片人物、內容、事件的主觀態度;(2)幫助電影抒發感情。音樂的感染力是無窮的, 用電影來抒發人物的感情, 比直接用對白的效果要好得多, 況且有時基於劇情需要是不能用到對白的;(3)幫助電影渲染氣氛。作為電影的背景音樂, 它能為影片營造或者烘托一種特定的背景氣氛, 用以深化視覺效果;(4)幫助電影描繪景物。節奏強烈的動感音樂對運動對象的描繪具有天然的優勢, 使用音樂刻畫這些場景往往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5)電影音樂的劇作功能。電影音樂在電影中除了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之外, 還是電影重要的構成部分, 它能夠直接參與到影片的情節中去, 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6)電影音樂有助於加強影片藝術結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用電影音樂可以銜接前後兩場或更多場戲, 連接同一時間、同一事件的不同場景的交替切換, 實現電影的時空交錯和跳躍, 深化電影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甚至有電影人說, “每當語言不能夠表達, 或者表述不清時, 音樂就出現了。”

(二)爵士樂對電影的意義

電影是由諸多成分交集一起而成的藝術品, 它並不只是影像和聲音的結合品這麼簡單, 而電影中的聲音部分裡除了音樂外, 還有對白、效果聲、環境音等元素。而單純音樂的創作是獨立的, 是具有獨立聆聽性的, 不管是什麼音樂。而爵士音樂更強調的是原創精神和即興成分。電影配樂則是依附在電影畫面故事情節中, 音樂要遷就電影的變化, 配樂家們要創作的是通過音樂來影響煽動觀眾的情緒, 是電影導演的靈感轉換者, 不是原創音樂而是功能創作。爵士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產生出一種其他表現手法無法實現的電影元素。

三、以薩克斯管樂為主要表現方式的爵士樂在電影中的運用

(一)美國黑幫電影中薩克斯管音樂的運用

爵士樂因為其個性鮮明、思想活潑兼具金屬風格的特點, 在美國的黑幫電影中就有一定的運用, 其中薩克斯管音樂是爵士樂的主要構成部分。我們知道, 電影中的音樂對幫助影片渲染特定的環境、氣氛有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和電影畫面的不同組合可以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同效果, 或悲傷、或喜悅、或緊張、或驚悚。薩克斯管憑藉其獨有的特性,在黑幫電影中, 往往能夠綻放出極強的文化張力。

1996年, 導演羅伯特· 阿爾特曼拍的《堪薩斯城》就大量地運用了爵士樂, 烘托出上個世紀30年代, 堪薩斯黑幫橫行的社會場景, 罪惡之花在爵士樂的渲染下悄然綻放, 且愈發迷人。而若隱若現的薩克斯管音樂, 則在這部電影中起到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弗朗西斯· 科波拉的《棉花糖俱樂部》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他的敗筆, 但是, 這部電影對爵士音樂的詮釋卻被認為是對搖擺爵士的一種註解, 該片再現了“棉花糖俱樂部”當年的輝煌盛況, 薩克斯管音樂響起, 濃郁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讓人彷彿置身於當時的環境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 弗朗西斯· 科波拉的《棉花糖俱樂部》其實是成功的,起碼在電影音樂的運用上是成功的。


多媒體在薩克斯教學中的運用


(二)文藝電影中薩克斯管音樂的運用

薩克斯管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種文化, 如果這種文化結合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 往往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電影題材。上世紀,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 爵士樂手在美國的生活非常艱難, 許多爵士樂手被迫流浪海外, 到處討生活, 其中就有一批人流亡到歐洲, 天才薩克斯管演奏家勒斯特· 楊就是其中之一。


1986 年, 歐洲導演伯特蘭· 塔維尼埃執導了電影RoundMidnight(中文譯作《午夜旋律》),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也是一位薩克斯管演奏家, 名字叫做德科斯特· 戈登, 他與勒斯特· 楊的經歷頗為相似, 在劇中薩克斯管音樂被大量運用, 這不僅僅是一種情節的需要,同時也是一個時期的情結的表現。掙扎——— 沉淪——— 掙扎——— 覺醒, 在影片唯美的薩克斯管音樂中, 主人公也在巴黎爵士樂迷的幫助下, 慢慢地從頹廢的酗酒生活中掙脫出來, 最後重返故里。薩克斯管音樂悲涼、唯美而又驕傲的聲音就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詮釋, 彷彿電影就是音樂,音樂就是電影, 再也無分彼此。這部電影最終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如今提到爵士樂或者薩克斯管電影音樂就不得不提到這部影片。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爵士樂文藝片是JustFriends(中文譯作《星星樂韻》), 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20世紀50年代的音樂家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比利時薩克斯管樂手, 他的名字叫做傑克, 去美國實現他的爵士音樂夢一直是他的夢想, 故事也就開始在他去美國追尋自己音樂夢之後, 整個故事除了音樂還涉及友情和愛情, 通過種種情感表述了在音樂圈掙扎求生和成為藝術家的艱難。薩克斯管音樂在這裡表現出了極大的表演張力。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感情、同樣的薩克斯, 卻總是恰到好處地將情感和場景烘托出來, 不得不說薩克斯管在爵士樂中的位置真的無可替代。


多媒體在薩克斯教學中的運用


(三) BIRD

單獨將Bird從文藝片中拿出來, 是為了向一代薩克斯管傳奇大師CharlieParker致敬。1988年, 狂熱的薩克斯管音樂愛好者依斯特伍德執導了影片Bird, 這部影片足足用了兩個半小時來為偉大的薩克斯傳奇CharlieParker樹碑立傳, 整個影片的結構一如CharlieParker的演奏一般自由跳接, 完美地展現了Parker短暫輝煌而又曲折顛沛的演奏生涯以及為藥物和酒精所困擾的靈魂。影片中用到了大量的薩克斯管音樂,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音樂直接整CharlieParker生前演奏錄音, 不少還來自於其妻ChanParker的私人收藏。這種奢華的薩克斯管樂的享受已經完全超出了電影能夠做到的極致。最終, Bird也憑藉其薩克斯管樂的完美運用以及音樂與電影題材的完美切合, 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金球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戛納電影節最佳演員獎。

總而言之, 正是薩克斯管樂在電影中的運用, 豐富了電影的構成元素, 也往往將電影難以表達出的情感通過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傳達給了觀眾。可以說, 包括薩克斯管樂在內的影視音樂的應用促進了電影的發展。反過來說,薩克斯管樂也因為電影的影響力而受益良多, 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