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民間故事 三年緣

浙江紹興向為文化之邦,而紹興人不僅處世精明治事審慎,且工於心計善於言辭,所以自明朝起,自紹興而出不遠千里到各地做幕僚(即師爺)

民間故事 三年緣

的人是多不勝數。嘉靖年間,紹興府有一個儒生名叫張蘭古,早年他家也是個殷實之府,張蘭古自幼入學吃用不愁,雖說熟讀四書五經,可數次應試卻是名落孫山,只是他也並不氣餒,仍然每日勤學苦讀孜孜不倦,欲想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到他三十而立之時,家中卻突遭一場變故,從而導致家道中落,後來連一家老小的衣食用度也難以為繼,無奈之下他便經朋友介紹去沔陽縣(今陝西勉縣)入府為幕。這沔陽縣北依秦嶺,南垣巴山,居川陝甘要衝,自古民風淳樸物產富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他一路跋山涉水風塵僕僕的來到了這裡,暫時居住在定軍山腳下(黃忠斬夏侯淵處)的一間破敗的木屋中,平時在縣衙中做些文字抄寫之類的事情,薪水也很微薄,除了自己的日常用度之外,還要寄一些回去作為貼補,所以日子過得甚為清貧,十數日也難得吃一頓葷。

這一日時近黃昏百鳥歸林,張蘭古閒來無事便站在門外賞景,此時忽聽山路上傳來一陣清脆的馬鈴聲,

民間故事 三年緣

他轉頭循聲看去,只見一個年輕女子獨自駕著一輛馬車駛了過來,車後還裝著幾個箱籠。張蘭古見狀心中大感訝異,想這日頭西斜天色漸暗,可這女子卻單身一人行走山路,實在是有些不合常理。正在納悶間卻見馬車一路疾行向自己這邊駛來,經過他身旁的時候忽然停了下來,隨即便聽一個清脆嬌嫩之聲道:“請問先生家中可有旁人?”張蘭古聞聽女子忽然發問不由一驚,再聽她這所問之事更是大感意外,於是抬起頭將女子細細打量了一番,這一看只將他看的心頭大震半天都沒回過神來。只見這女子年約二八,黃衣紅裙雲鬢高聳

民間故事 三年緣

,身姿婀娜容貌豔麗,一時讓他驚為天人,居然張口結舌站在那裡,半天都沒說出句話來。女子見他這幅痴狀不由輕啟朱唇微微一笑,隨即又問了他一遍,這次張蘭古方才如夢初醒,急忙回道:“家中只有小生一人而已。”女子聽罷又對他道:“小女子孤身趕路,眼見天將日暮難以為繼,若是先生願意,請讓小女子借宿一晚,不知您意下如何?”張蘭古聽得此言心中大喜,當即點頭應允下來,女子見狀也是面露喜色,隨即下得車來先將馬車安頓好,再請他幫自己將車後所載的箱籠也都搬了進來。

待女子進門一看,只見房中家徒四壁,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子外幾乎是別無他物。

民間故事 三年緣

女子轉頭對他笑道:“不知先生今晚欲讓妾住在何處?”張蘭古聞聽此言心中羞愧不已,一時面紅耳赤窘態萬分。女子見狀忽收起笑容,上前對他作了個禮道:“剛才所言只是玩笑罷了,請您不要介意。實話告訴您,妾借宿是假,其實是想與您作百年之好,所以才作此毛遂之事,卻不知先生您願不願意?”張蘭古聞聽此言心中又驚又喜,暗道如此美事怎會落在自己頭上,只怕是自己聽錯了。女子見他將信將疑,於是又將方才所言說了一遍,張蘭古這次聽得是真真切切,心中不由欣喜若狂,本欲點頭應允,忽轉念一想道:“現今我孤身在外飄零落魄,既無錢財也無權勢,為何這如花美女卻會主動投懷入抱,莫不是其中有什麼緣故?”女子見他滿臉狐疑之色,當即便知他心意,又對他道:“妾古姓,小字湘雲,本地人氏。因家中變故欲投奔親友不成,路過此地偶然看見您,覺得您也是個本分之人,走投無路之下方才有此下策,還請先生萬勿見疑。”

張蘭古聽得此言心中疑惑稍解,於是便問起女子的來歷,可女子卻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似乎還有什麼隱情。張蘭古正在奇怪,偶一轉頭看見那幾個箱子,忽然心中一動道:“她莫不是大戶人家的姬妾自己攜帶細軟私奔而逃的嗎?”想到這裡他心中也不再多想,兼之又貪戀女子姿色,於是便點頭同意了。當晚雖說是破屋舊床,可房內卻是春意融融,二人顛暖倒鳳極盡綢繆,就此作了夫婦。可張蘭古在紹興早已有了妻子,他想起這事心中總覺得不安,於是第二日一早起來便如實告知了古氏,沒想到古氏聽罷卻不以為意,張蘭古又說自己薪水微薄,只怕古氏跟他要忍飢受苦。古氏聽罷對他笑道:“此事郎君不足為憂。妾所帶來的箱子裡有些銀子,可以拿來作為家用。”張蘭古一聽心中大喜,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自此以後古氏每日都會從箱中拿出一點錢來,數目剛好夠一日之用,既不會多也不會少,不僅如此,她還請來工匠將所居破房修葺一新,又買來精緻傢俱和各色擺設,轉眼家中便換了模樣迥異從前,而且家中無論是做飯洗衣還是女紅刺繡,古氏無不曲盡其妙,將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張蘭古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生活也逐漸安逸起來。

如此一年過去了,一日閒來無事,張蘭古正在縣衙裡閒坐,忽然有郵差送來一封家書,他打開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妻子找人所寫的,信中說道家中的老母及妻子很是想念自己,問他什麼時候能回去。張蘭古看完之後心中有些傷感,想自己現在在這異鄉生活尚能一得溫飽,可家中的母妻老小平日裡就靠著做點針線活和自己寄回去的一點微薄薪水度日,每天吃糠咽菜過得甚是艱難。想到這裡,他心中不由很是悲傷,整整一天都是悶悶不樂,於是就想把他們都接到沔陽來,可是再一想這來回路上的花費著實不小,自己卻又拿不出來,所以心中很是躊躇。待他下午愁眉不展的回到家中,古氏一見他便說道:“您是想將婆母和家眷一併接過來嗎?”張蘭古聽罷不大驚道:“此事為我心中所想,你卻如何得知?”古氏笑道:“我不過是猜得罷了。”張蘭古道:“雖說想是這麼想的,可又談何容易呢?”古氏聽罷便問他道:“您算過大約需要多少盤纏嗎?”張蘭古下午早就在心中算計過了,當下回道:“既是長途人眾又多,這一路花費我估計最少需要三百兩銀子。”古氏聽罷又道:“您有可靠的人來送他們嗎?”張蘭古道:“這個我早就想好了,家中還有一個堂兄,為人本分厚道,做事成熟老練,當能擔此重任。”古氏聽罷低頭沉思了一會,隨即回房打開自己所帶的箱子,取出三百兩銀子交給張蘭古道:“您速寫家書,將這三百兩銀子寄回去,如此也可早早與家人團聚了。”張蘭古大喜過望,急忙寫好家書託可靠之人連信帶錢一併捎了回去,就等妻兒老小一家到沔陽來團聚。

過了半個多月,一日晨起,古氏忽對張蘭古道:“以妾算來,您的眷屬就在這一兩天就要到了,您也該先做好迎接的準備啊。”張蘭古道:“別的倒沒什麼,只是我們的居室狹小,人多恐怕難以住下。”古氏聽罷又取出幾十兩銀子交給他道:“前日妾早已打探好,離此地不遠有一處空閒宅院,不僅頗為寬敞,而且傢什具備,您現在就可以拿著這些銀子去找主人,把這間宅院租下來就是了。”張蘭古一聽大喜,便拿著銀子按古氏所言去將那宅子租了下來。第二天中午,張家一家老小果然到了沔陽,古氏暫且先留在家中,讓張蘭古獨自一人先將他們接到了宅子裡。一家人久別重逢分外欣喜,執手淚眼閒話家常,待諸事安頓完畢已是午後三刻,此時張蘭古才將古氏之事告訴了他們,並說道現在的一切均是仰以她之力方才得以團聚。張蘭古的母親和妻子聽罷先是萬分驚訝,隨後又都非常感念她的恩德,於是便讓張蘭古將她叫來相見。張蘭古讓古氏出來,古氏卻道:“妾現在還有點事情,稍等片刻當出去拜見。”然後將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讓張蘭古拿出去給各人換上,身材大小沒有不合體的。

過不多時,古氏在堂中備下一桌宴席,菜餚極為豐盛精緻,也不知她倉促間是如何做到的。古氏先請張家老小一一入座,然後方才出來拜見姑婆正妻和小姑子,併為她們逐一敬酒祝壽,言辭之間極為謙卑有禮。眾人一看,發現她不僅長得秀麗端莊光豔奪目,而且溫婉賢淑謙謙有禮,真可謂是“我見猶憐”。張母心中暗道:“有婦如此,可是我卻愧無見面之禮,這可如何是好?”她心念方動古氏已知,急忙將張蘭古拉到房中,悄悄交給他二百兩銀子並對他說道:“婆母想要給我見面禮,您可以將這二百兩銀子拿去給她,就說這是您的銀子,一部分可以做給我的見面禮,剩下的可作日常零用。”張蘭古聽罷大為感動,便依言而為,古氏又取出自己的首飾送給她們,張家上下都很感激她,一家人是其樂融融相得甚歡。自此以後每日古氏除了早晚給婆母請安之外,其餘時間都待在房中,沒事的時候還喜歡和張蘭古對酌幾杯,外面的人時而能聽見她的說笑聲,可在窗外窺視好像又看不見她的身影,於是都覺得有些奇怪,不僅如此古氏還能知人心意,往往別人心裡剛想到缺些什麼她就已經知道了,所以所需要的東西都能提前準備好,問她她也笑而不語,久而久之眾人也都習慣了。

待第二年過去,古氏之名已是遠近皆知,附近村民都傳說她有神通。有好事之人便議論紛紛,懷疑她可能是狐妖

民間故事 三年緣

。一日有人悄悄對張蘭古道:“您這如夫人本就來歷不明,又能知人心意變化神通,以我看來必是狐妖。只是我聽說凡是狐妖口中皆有靈丹,睡覺的時候便會吸納吞吐,若是你能將其取出服下,便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啊。”張蘭古聽罷口中雖然不言,心中卻為之一動,再回想起古氏平日的言行,越發覺得此人所言不繆。這一日晚上,他待古氏熟睡之後便起身悄悄窺視,發現古氏朱唇微啟,舌尖果然有一顆紅丹在滴溜旋轉

民間故事 三年緣

​,還發出些許微弱的光芒。張蘭古見狀心中大喜,便欲趁古氏呼吸之時用手挖取出來,不料剛將手伸進去古氏便驚醒了過來,待看清是張蘭古之後不由怒斥他道:“您原本只是一個窮書生,家徒四壁難得溫飽,自妾跟您之後方能至有今日,妾可謂待您不薄,可現在您卻如此輕薄無情,實在是罪不可恕啊!”說畢用手向空中一指,張蘭古便被虛吊了起來,接著便有鞭子飛過來使勁的抽打他,而古氏在旁袖手旁觀不發一言。

張蘭古吃痛不過便大聲喊叫起來,不多時張母和張妻即循聲而來,見此情形不由大吃一驚,當即便問古氏這是為何。古氏對張母泣道:“實話告訴您,妾確實並非人類實是狐仙。但雖非同類卻無相害之心,而且自入張家以來孝敬姑婆勤勉家務,自問也沒有失德的地方,他何至於薄情至此地步?”隨即便對張母訴說了張蘭古方才所為。張母一聽之下心中大驚,可她心中感念古氏的賢惠,也不甚害怕,先將張蘭古大聲訓斥了一番,轉頭又對古氏溫言道:“我知你是一片孝心,張家能有今天也全虧了你。只是我這不肖兒一時糊塗做了錯事,還望你念在夫妻一場的情份上饒恕他才是。”古氏聽罷方才說道:“婆母所命不敢不從。”說畢又用手虛指一下,張蘭古便從半空中摔了下來,張母又將他一頓嚴厲呵斥,讓他向古氏賠禮道歉,張蘭古心中慚愧萬分,跪在地下乞求悔過不已,如此古氏才悻悻作罷,二人又和好如初。

轉眼第三年又過去了,一日午間古氏忽然備了一桌酒席,將家中所有人叫來逐一敬酒,最後她又對張蘭古做了一個禮,哭泣著對他說道:“妾和您僅有三年的緣分,今天便是我們分別的日子。到明年中秋時節我們尚能再見一面,從那以後就不會再見了。”眾人聞聽皆驚詫萬分,張蘭古和張母更是悲傷不已,苦苦哀求古氏能留下來,古氏哭著說道:“這是定數,多一天都不能留啊。”說畢便拜別眾人,轉瞬間就不見了。張家上下唏噓良久,張蘭古更是傷心萬分,一直不能將她忘懷。到了第二年中秋節,張蘭古想起古氏臨別所言,早早便在庭院擺上瓜果和老母妻妹一起等候。到了二更時分,忽見古氏從門外飄然而入,手裡還抱著一個孩子,她將孩子交給了張蘭古,還對他道:“您本來沒有子嗣,妾為您生了一個孩子,也算延續了張家的香火,還請您好好撫育他,將來必會光大張家的門庭。”眾人一見都圍上來觀看,發現這孩子的模樣果然和張蘭古酷肖。接著古氏又逐一拜見張母和他的妻妹,然後對張蘭古道:“妾和您的緣分盡於此了。”說畢便消失不見了。後來等這個孩子長大果然中了舉人,而張蘭古最後也進紫柏山(傳說張良跟隨赤松子修道的仙山)修道不知所蹤了。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