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原創: 耿直哥 提拉拉 環球時報 今天

今天,日本終於公佈了將於5月1日新任天皇即位後啟用的新“年號”:令和。

可尷尬的是,即便日本官方宣稱這是日本歷史上首個源於日本古籍的年號,而非以往那樣是源自中國的古籍,眾多日本網民卻很快發現,這日本人絞盡腦汁想出的新“年號”,就猶如那孫悟空一般,還是飛不出中國文化的“五指山”……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為啥這麼說呢?咱先再簡單回顧一下這“令和”的年號是怎麼來的吧。

根據日本官方消息,這個年號是源自日本最古老、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的古籍《萬葉集》。在《萬葉集》第五卷的“梅花之歌三十二首”中,有一句序文曰:“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而日本方面便是取了這句中的“令”字與“和”字,作為了日本即將啟用的新年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給這“令和”二字賦予了這樣的含義:願每位日本人,都能如度過寒冬、在春日中盛開的梅花一般,在對明天充滿希望的同時,各自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可問題是,不少日本網友卻很快發現,這“令和”二字所出自的那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的文字,很可能又是從古代中國傳到日本去的……

在境外的社交平臺推特上,日本網民就表示《萬葉集》中的“令月”其實是出自中國的古典。儒家十三經之一的“禮儀”中“士冠禮”等古典中都能看到。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這位網民還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古典文學的掌心啊。”

有日本網民還發現,日本《萬葉集》中的那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還與東漢時期發明了“地動儀”的中國發明家、文學家張衡在其所作《歸田賦》的中的一句“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話語很是相似。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更多日本網民的關注,比如下面這位日本網民就說:

“令和”出典於《萬葉集》,可《萬葉集》似乎更是參照了中國後漢發明家張衡的詩篇。張衡這個人啊,發明了首個觀測地震的工具“地震儀”,作為發明了地震針而聞名於世。轉來轉去,竟然日本新年號也出典於他,真的是有些有趣啊。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下圖中這位日本網民也表示《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貌似就是向中國後漢人物張衡《歸田賦》中的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這一句致敬的。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不僅如此,對於日本其他一些網民根據日本官方的說法所做出的“這是日本首次在年號上擺脫了中國影響”的說法,這位網民也吐槽說:且不說漢字本身就來自中國,年號本身就是源於中國的風俗,因此事實上完全沒有從中國的影響中解放出來哦…….

有日本網民還進一步介紹說,因為《萬葉集》的第五卷“梅花之歌三十二首”的序文就是漢文。而且還不是重新編排過後的帶有日本風的變體漢字,而是完完全全的純漢文,其構成和語句更是學習中國古代初唐時期的文學。所以說這個年號擺脫了中國的影響確實是不準確的。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於是,這位日本網民就乾脆總結說:“只要是漢字,想要完全脫離中國文化估計很難吧!”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而在中國的網絡上,有中國網民還認為日本這個年號選得有些“沒文化”,理由是那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的話是“古人寫文章開篇的一個套話”,大概類似於“小學生寫作文:今天是星期天,天氣很好”……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不過,相比起西方媒體對於日本年號的英文翻譯,耿直哥倒是覺得日本這個年號已經有文化多了。因為這些歐美媒體完全理解錯了“令”字在這裡的意思,結果都生硬的翻譯成了“命令”的意思,即Order。

但實際上,“初春令月”中的“令”字,其實是“吉祥”的意思,“令月”即“吉月”。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而且日本網民也是這麼理解“令月”的意思的:表達出“諸事皆宜之月、喜慶之月”的意思。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所以,他們現在也不能理解為啥BBC這樣的西方媒體會把“令月”翻譯成“Order and Harmony”這麼一個別彆扭扭的感覺……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