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黃勇:縣域經濟已成最大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殷曉霞 實習記者 張允奕)“縣域經濟如果能充分利用總部經濟的發展機遇,結合本地實際,定製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智慧化、國際化的縣域總部經濟模式,與總部經濟錯位發展、融合發展,直至協同發展,必將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動力、擴展更多的空間。”3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在首屆縣域總部基地創新定製合作發展大會上作了如上表述。

黃勇指出,總部經濟是發展區域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同階段既能發揮高端生產要素的極化效應,也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諸多的涓滴效應,比如產業關聯效應、就業成熟效應、服務的輻射效應等。總部經濟在推動要素聚集、提升產業層次、帶動經濟轉型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已引起各地政府高度關注和認可,不僅大城市紛紛將發展總部經濟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諸多中小城市也將發展總部經濟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思路。

“縣域經濟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黃勇表示,當下,縣域經濟所承載的內容和意義更加多元和深刻。一是要發展多元化經濟,肩負承接產業轉移的重任;二是要保留農村農業的形態,承載保障國家糧食和生態安全的重任。他強調,“縣域經濟如果能夠躋身總部經濟的產業價值鏈,將有力推動人才、資本、科技、信息等向縣域集聚,將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的‘乘數效應’。”

對此,黃勇認為,發展縣域經濟應當把握四個著力點。一是始終堅持以開放合作為路徑,把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引進來”,讓縣域優勢、鄉鎮特色“走出去”;二是始終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支撐,注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做優做強縣域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打通要素下鄉通道;三是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目的,推動城鎮化建設,與農業現代化相互依存,與工業化相互推動;四是始終堅持以區域聯動為追求,根據比較優勢優化區域分工佈局,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實現產業聯動發展和市場一體化。

據悉,本次大會由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聯合主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